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01-21崔光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成医院山东潍坊262400
崔光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成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崔光升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成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施以针刺为主配合运动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针刺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0%,以9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治愈率高,比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要好。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刺治疗;康复训练
中风为中医病名,现代称为中风,其发病时的主要表现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中风是一种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有75%~80%的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一般患者会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给其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1]。现今,我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而康复训练是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的实验结果也开始层出不穷,现将本院施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取得的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过临床诊断,其体征及头部CT检查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年龄40~75岁,其中男36例,女44例,病程均有6个月以上。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药管理局),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新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针法采用头针、体针适当结合电针;头部取穴:患者两侧头部的感觉区、运动区;体穴:昆仑、解溪、足三里、阳陵泉、环跳、合谷、外关、曲池、肩三针。语言没有障碍的语言区不针。上下肢,软瘫用补法,硬瘫用谢法。随证取穴:可取上肢向农穴,锁骨外侧头下凹处,谷溪、阳池等穴,以及下肢治瘫穴,阑尾下1.5寸。瘫复髌骨上缘三恒指处,直刺1~2寸,瘫立穴髌骨上缘外侧五恒指处直刺五。复康髌骨上缘外侧7横指,直刺2/3寸,得气为之,阴市、风市、悬钟等穴[3]。另外可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选取配穴。对选取好的穴位,采用一般行针手法,捻针速度以200次/min为宜,连续施针3~5 min,停针间隔5 min,反复进行3次,即可出针,1次/d,10天为1个疗程,并配合内科常规处理。施电针,选G-6805型电针仪,用断续波,操作注意以肌肉轻微跳动的度,留针30 min。
1.3.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先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针刺治疗,治疗约30 min后,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训练,以Bobath疗法为主,帮助患者矫正姿势,伸展患者卧位四肢关节,翻身、移动、协调运动、平衡坐姿等。同时引导日常自理基本能力恢复训练,即ADL训练,引导患者进行吃饭、穿衣、上洗手间、刷牙洗脸等基本活动能力训练。同时,对言语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进行言语恢复训练,具体有呼气训练、吸气训练、唇舌伸缩训练和发声训练,以及侧方运动等。另外,进行PT肢体功能训练,其包括对患者的下肢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做被动或主动运动,以及肌耐力运动协调能力训练等,1次/d,30 min/次,10天为1个疗程,并授予患者家属方法,帮助患者练习。
1.4 疗效评定标准
经一段时间施治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消除,吐字清晰,瘫痪肢体能灵活运动,且动作协调沉稳有力,能够独自步行为基本痊愈;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瘫痪肢体恢复基本自觉运动功能,大部分体征消失为显效;神经症状和体征略有好转,患肢能自觉运动,但还不能实现基本生活自理为好转;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6例,显效18例,好转进步4例,无变化2例,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17.5%,总有效率为72.5%,其中基本痊愈7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两组均未出现恶化者,(P<0.05);由此可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相当显著,比单方面采用针刺进行治疗的疗效好,此结果与卢春玲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
3 讨 论
中风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该病以局部脑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又称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其分为出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与血性脑中风(即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且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风险极高,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极大,以及给患者家属带来精神与经济两重负担。另外,中风实际上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中医认为,中风是源于患者体内气血亏虚,而三脏(心、肝、肾)阴阳不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筋脉濡养不足所致的。中风后的病理改变主要因为出血或者血流不畅通,导致相关组织出现坏死、出血、水肿而产生一系列后遗症。
针刺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原理,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适当选取穴位,运用针刺手法帮助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以及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受现代医学康复治疗的启发,多个医疗机构开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进行临床实验,此项实验在全国已有近10年的临床经验,结果相当可观。康复治疗以脑的可塑性为基础理论,即人的大脑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脑部被再次激活,处于兴奋状态,神经抑制得到解除,神经对肌肉的调节达到了新状态,只要引导患者进行多项功能训练,有望得到痊愈[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进行中风后遗症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具有促进大脑重组、激发脑神经活力的作用,以促使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较快恢复;针刺与康复训练优势互补的结合,共同促进患者恢复正常行动功能,有效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使治疗后的患者能回归正常生活,减轻病患家庭的各种负担,有利于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 黎,王东红.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J].光明中医,2012,(08):1594-1595.
[2]罗卫泉,黄柳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2):64-65.
[3]梁洁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05):93-95.
[4]卢春玲,刘 蕾,梁 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6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01):46-47.
[5]尹景春,周国平,周桂华,等.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01):7-10.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4.09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