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

2016-12-26王宝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王宝道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98-02

Abstract:

Keywords:

脑中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厥或者半身不遂。脑中风的重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急性脑血流循环出现障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了脑细胞缺血性坏死的状况[1]。作为一种高危疾病,通常会造成患者一次性或者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常伴有后遗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58.6±3.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8.5±1.6)个月。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1±2.2)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10.5±3.4)个月。其中有20例患者有脑血栓,15例有脑出血,25例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并且所有患者均经MRI或者CT检查后获得确诊。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或者脑梗死临床以及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讲话不利等。排除标准:有脑肿瘤、帕金森以及精神异常等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式,即予以血压、血糖控制,并且实施抗凝以及溶栓等对症支持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静脉滴注丹奥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991,规格:40mg/支)8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207,规格:2mL/100mg)0.5g,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0236,规格:100mg/片)300mg,每日1次。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用:当归、红花、川牛膝各15g,川芎、赤芍、桃仁、地龙分别10g,葛根30g、黄芪60g。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随证加减。如果患者具有上肢感觉运动障碍,加用桂枝、姜黄各10g,桑枝15g,以通络温经;话语不利,加用石菖蒲10g,远志15g,以化痰通脑;伴有高血压,加用钩藤12g,夏枯草、杜仲各15g,降低血压;伴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加木瓜10g,川续断、桑寄生各15g,强骨益肝肾;伴有便秘,加苦杏仁10g,郁李仁、火麻仁各12g,以润肠通便[3]。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7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个月以后的总有效率,评定标准参照《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进行评价,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基本治愈:即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言语清晰,可以获得自理,评分为76%及以上;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减轻,生活部分可获得自理,评分在51%~75%;有效:即临床症状部分获得缓解,未能够自理,评分在11%~50%;无效:即患者同治疗前无差异,甚至病情加重,评分为0%~10%。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7个疗程的治疗以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快的发病速度,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认为,此病主要是内伤劳损所致,患者由于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饮酒饱食,或者不良的思想情绪情志不遂以及外邪侵袭等,致使肝脏阴阳失调,肝阳暴张,血随气逆,同时内风旋动、横窜经络。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最,标实以血瘀为最[5]。

补阳还五汤见于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标本同治[6]。方中黄芪,补脾胃之元气,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活血化瘀;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川芎,行散温通,并且芳香走窜,上行巅顶,下行血海,走而不守以及旁达四肢,通行血脉;赤芍、桃仁配合,加强药效;地龙逐瘀通络,疏通闭塞血脉。应用大剂量黄芪,达到补气行血通络效果,并且配以搜风祛痰之药,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进行相应加减,做好对症处理,提高效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名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12(8):786-788.

[2]盛涵恩.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4,14(6):91-92.

[3]许石隆.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24):48-49.

[4]李启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7):105-106.

[5]李典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6(8):103.

[6]杜秋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24):120-121.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