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5-01-21赵东升李平凡河南省博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焦作454450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河南焦作454750
杨 倩,赵东升,李平凡(.河南省博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450;.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河南 焦作 454750)
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杨 倩1,赵东升2,李平凡1
(1.河南省博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450;
2.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河南 焦作 45475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25例基于对照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出血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在脑卒中所有类型中脑出血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居于首位,据调查[1],该病发生后第1个月死亡率在45%左右。且即使患者存活也会遗留严重残疾,因此一定要尽早治疗。当前临床认为治疗脑出血的重点在于将血肿去除,缓解脑损害,促使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然而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将脑出血纳入“中风”范畴,且将急性脑出血归为病肝火上扰型。本文为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6±5.2)岁,病程5 h~7天,平均病程(3.7±1.1)天。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1±5.5)岁,病程5 h~6天,平均病程(3.2±0.6)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状态,治疗时注重血压控制、对脑水肿症状予以缓解、对水电解质平衡状态予以维持,积极预防并发症。20%甘露醇静滴125 mL,1次/12 h,若有必要需交替使用于甘油果糖注射液,疗程为20天。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天麻钩藤饮,若患者无法饮食则行鼻饲。药方组成:桑寄生、益母草、栀子各10 g,天麻、牛膝、钩藤各15 g,杜仲、黄芩各12 g,先煎石决明30 g,茯神20 g与夜交藤30 g。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150 ml/d,疗程为20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大,在91%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大,在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较大,在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对比,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83)。
3 讨 论
脑出血即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凝血障碍疾病、脑淀粉样血管病、颅内动脉瘤以及烟雾病等属于常见病因。脑出血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二为脑室内与脑实质出血。脑出血生理发展主要经过3个阶段,首先为脑动脉破裂,而后形成血肿且血肿不断扩大,最后为血肿周边出现水肿现象。近年来有诸多学者研究脑出血,且集中点为出血后继发脑水肿、脑内血肿、凝血纤溶系统改变以及局部脑血流量等。该病发生后1 h仍会继续出血,因此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一定要予以及时积极诊断治疗,可显著减少致残与死亡现象。
祖国医学认为脑出血主要病机为肝阳亢盛,血瘀阻滞[3]。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方中天麻可盛阳通气,对于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症状疗效较好;栀子可有效降压,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桑寄生与石决明主要作用为平肝熄风;黄芩可祛火解毒、燥湿清热;夜交藤与益母草等则可行气活血;杜仲、桑寄生可补肝益肾,川牛膝可利水活血,茯神主要作用则在于安神宁心。诸方合奏可平降肝阳,凝神安心。且经现代药理学证实,天麻可促使脑血流量增加,使脑血管阻力下降,避免形成血栓,对血小板积聚粘附进行抑制,促使机体缺氧耐受力得以提升。同时天麻还可降压,强化机体免疫抗炎功能,对衰老与死亡予以延长。天麻多糖可抑制脂质过氧化酶,增加蛋白质与DNA合成量[4]。此外,还可缓解中枢神经兴奋性。钩藤可熄风解痉,有效镇静,对血小板集聚进行抑制。益母草中成分诸多,比如阿魏酸、盐酸水苏碱、多糖等,可对外周血管予以直接扩张,促使血流量增加,对血小板粘性与聚集活性进行抑制。亦有学者证实[5]益母草碱可促使血液粘稠度下降,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且其浓度较高时会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予以阻滞,浓度较低时则对受体调控性钙通道予以激动。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俊平.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54.
[2]赵峻波,薛俊峰,姬馨彤,等.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96-1297.
[3]费 容,文治成,陈于祥,等.磷酸川芎嗪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4):476-478.
[4]顾怀金,李 根,万 东,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NSE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78-182.
[5]王震宇,刘晶晶.观察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1-12.升趋势。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疗效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3]结果类似。氯吡咯雷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非镇静性拮抗剂,药物除了具备良好的抗组胺作用外,对于抗炎、抗过敏等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阿司匹林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这种药物具有以下功能[4]。(1)镇痛作用。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直达病灶,通过人体中枢等发挥镇痛作用,药物能有效抑制人体信息传递,改善患者疼痛症状。(2)缓解患者病情。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改善患者末梢血循环,恢复受损组织,降低对其他周围组织的损伤。(3)调节人体免疫。阿司匹林能够增加人体T细胞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上,将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4.065.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