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完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5-01-20封锦燕
封锦燕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造就了我国行政单位的规模、特点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的变化,新时期行政单位管理需要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行政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急需深化,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完善。本文就行政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方案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行政单位 财务风险管理 体制
一、行政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风险”源于17世纪的欧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与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风险在管理中有多层含义:一是指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二是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损失可能有也可能无;三是指偏差,即偏离预定目标的现象,其中主要指不利差异。一般来讲,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单位在财务上造成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因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行政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充分分析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的管理,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在趋势下必须进行的。由于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也正是由于其工作性质,行政单位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具有客观性、不规则性、可预测性和可变性。
二、存在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
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重要举措。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包括收入管理、结余管理、资产管理、应缴款项和暂存款项管理等。做到对行政单位进行合理预算,反映财务真实状况;合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但我国行政单位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多数单位对财务管理的习惯和对预算观念的不足,对基数递增的预算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而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单位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界定其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只从主观选定关键利益相关者,从而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严重不足,对其定义也相当模糊,对财务决策的过程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
(二)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缺乏预算意识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有许多漏洞,并且由这些不足导致国家经济的流失和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以下方面的表现:财务管理基础制度不完善,核算监督力度不够,满足不了不同行政单位的内部核算要求,不能反映真实数据。可能导致资金支出不合理或者透支的情况;对权力的界限不明确,有人会利用这些权利谋私利,缺乏严格的责任考核制度,从而造成国家经济的流失;对预算不严谨,随意性造成账外资产的现象,造成行政单位财产的损失。
(三)预算不严肃,缺乏必要的监督
在我国行政单位中,财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主要采用以行政单位章程、合同等硬性规定的内部监督约束,而较少考虑道德、文化以及市场等的约束作用。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力度,对资金预算的不严肃,常常在资金使用中,造成超支或者浪费的现象。在预算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混淆不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责任性不高
基于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单位管理的参与意识缺乏,加上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对核算分析的宽度有所局限,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处理事情的依据也仅仅限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意识。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其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可能风险推脱到能由国家承担,与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大,从而造成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谨慎或者对财务管理不用心,致财务管理的能力降低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甚至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方案
(一)了解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域
风险域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发生的范围。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而在风险管理中,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风险发生的范围,从而对这些风险域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将风险规避到很低,进而提高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益和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集中核算
长期以来,各级行政单位本身能进行会计和出纳,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出现了许多由于核算过程的繁杂造成预算不准确,以及资金的流失。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预算观念,如果单位需要支出,必须经过预算,并且预算资金的使用经过严格考核。其次,行政单位应该设置预算管理的财务管理中心,规范单位财务的收支行为,严格规范预算的执行过程。严格管理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做到合理合法,健全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集中核算,对资金集中性进行结算办理,对资金的收入应交到财政专户内,然后各行政单位依据自身要求合理地从财政专户中划出所需资金。而各行政单位的预算严格要求,不能出现透支现象。预算和支出的所有依据应进行妥善保管,立卷和归档,方面预算中心进行查账、审核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加强财务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对于行政单位这样的非营利型的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对财政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避免相关人员出现单位财务风险与个人以及单位的无关,有国家财政承担的错误认识。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因为管理层人员的风险意识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发生的程度,紧密地同市场联系起来,对财务管理做出准确的决策。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人为关系而造成的财务管理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完善行政单位内部的监督和控制
往往由于行政单位监督力度的不肯定和不全面,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因此,完善行政单位内部的监督和控制尤为重要,发挥出上级监督、管理层监督、监管部门监督、市场监督的综合效用,将各种监督有效统一的加以运用。首先,行政单位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法律意识,对财务管理做到合法化。在其中,尤其要加强财务管理领导的法制观念,从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素质和道德素质,减少因为私利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其次,做到专项专用,严格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控制公费的使用,可以实施公费使用的标准化,避免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公费浪费或者预算超支。
(五)对市场要有风险意识,做到合理投资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属于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市场投资也属于合理支出的范畴。在对市场做出投资时,也应充分了解市场风险,做到全面考察,认识当时时代背景下经济可能出现的波动,再决定合理投资。做到不盲目投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和其发展趋势,避免类似由金融危机或行情波动造成资金的大量损失。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前提下,合理地开拓市场,增加行政单位的资金收入。
四、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也日益凸显, 完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势在必行。迎接发展的市场经济,行政单位也应当充分和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不足,勇于正视制度上的纰漏和不断改进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提高风险意识,为了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损失,做到财务公开、预算控制、收支严谨、投资合理,通过这样,在监督模式的交叉运用,共同完善,内、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共同作用下,国有资产才能得到保障,行政单位既而稳定高效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红.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2]崔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
[3]高立法.划分风险域 明确风险因素[J].财会信报,2008-02-05,(D3)
[4]魏长生.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探讨[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