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及其风险防范刍议

2015-01-20王冬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王冬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商业银行也随之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有经营就有风险,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为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必须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相对应的会计监督,并对其进行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本文即将从会计监督的含义开始着手阐述,通过对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的因由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防范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监督 风险防范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的经济活动业务中,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活动业务进行监督和控制,进而确保商业银行经济业务的正常运行。其含义是指专业的会计人员将在符合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相关财务管理规范和具有法律意义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下,运用相关的专业会计知识理论和相关的科学高效的会计审计技巧,对商业银行的大小经济业务的运行进行及时的监控和管理,进而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能够直接的反映出商业银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运作和商业银行的现今运行状态,为商业银行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商业银行内部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其利用率,把资金的分配利用调节到最佳配置。

二、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的因由

(一)缺乏完善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

缺乏一个完善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是现今许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实施的会计核算机制均是较早时期政府出台的会计机制。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落后的会计机制明显无法为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的会计信息,根本无法更好的处理好商业银行的会计数据,也就是说该会计机制中的许多规定已经无法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匹配。虽然,国家的财务部门针对这种现象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调节方案和规章制度,但是仍然无法与商业银行的具体运营状况相匹配,商业银行仍然缺乏一个完善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例如:在处理财务事业时,处理会计数据上存在一定的延时,让商业银行丧失最佳的投资时机。

(二)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有效的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即是对会计专业理论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会计审计技巧、拥有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并能够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极少出错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工作人员才能算是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但是,按照目前的状况而言,商业银行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员均是高素质的合格的会计人员,较为松散的不合格的会计人员依然存在。这样的会计人员不但无法使真实的会计信息得到真正的披露,还会使会计档案发生混乱,甚至发生会计信息数据的缺失,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例如:某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缺乏相对应的职业道德,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某些不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事情。

(三)缺乏科学高效的财务监管分配机制

按照目前的状况而言,在进行财务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商业银行普遍都是根据上级指令和资金的分配范围指标对各网点进行分配,其中分配的资金有基本的运营资金、专项资金和相对应的年中临时或年终调剂资金。虽然,这些资金都是按照某种用途而分配发放的,但是一旦资金到达网点,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则缺乏了相对应的监督和管控,也就是说无法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无法明确分配的资金是否根据分配的用途而使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对分配资金的使用也就更为随意,员工的私人费用和公共费用均缺乏一个明显的界线。因此,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出现资金混用的状况,在某个方面资金不足,则挪用其他方面资金而达成某种目的,只是盲目的追求资金使用的总额不变,而忽略明细资金使用的状态,直接导致会计数据信息的混乱。这样的状况,容量导致网点缺乏办公用品或者上级加大拨款,但员工薪酬不变等状况。长而久之,不但会影响到会计监督效果,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例如:某项目急需资金支持,而该资金又被其他项目挪用,该项目将无法继续进行,只可以搁置或取消。

(四)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

除此之外,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也是导致风险高发的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内缺乏一个健全的内控机制,不但不能明确会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十分依赖会计电算化软件,而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还无法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导致出现“该管的没人管”和“不该管的每个都管”的状况,这样将大大的增添了会计风险。例如: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职责无法明确,容易出现同一个财务项目,同一份会计报表,每个部门都做,而某些财务项目则被人弃置。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建议

(一)优化财务管理机制

要提高商业银行及时发现风险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必须对自身进行一个财务管理机制的优化,根据现今的市场经济和新的金融环境的状况,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一个深入的创新和改革,融入金融新形势的各种不同因素,从国际的宏观大环境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情开始着手,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构建一个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规范好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才能更好对该流程进行风险性分析和监督,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才能使商业银行得到一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健全会计监管制度

要对商业银行进行一个较为全面且合理的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健全的会计监管制度作为会计监督的制度保障。会计监管制度的创造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并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其最主要的作用和能力是规避风险。因此,会计监管制度对于规避风险的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必须要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内部约束监控,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管体系,对相关的财务业务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确保各项财务业务能够顺利完成;加强会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立,根据不同的会计职责对不同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提高会计内控监管能力,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程度和处理风险的危机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并做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培养专业型人才

会计监督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的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该会计人员不仅要其专业性较强,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一个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和检查,确保会计人员的质素,能够真实的披露财务信息,为商业银行的决策提供依据。首先,必须要根据会计人员的不同业务范围和不同的专业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对应的员工培训,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会计审计技巧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然后,可以通过举行知识竞赛、知识交流活动等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并从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综合素质;最后,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相关的案例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警示,让会计人员能够懂法、守法。

(四)设立高效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在面对风险的时候,通常以规避为主,危机处理为辅的方式方法对风险进行合理高效的处理。一旦风险出现,风险主体必须要承担一定的效益损伤。因此,对风险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规避是十分重要的,设立一个高效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对风险监督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提高会计管理能力、优化体系职能、规范业务程序等方式方法来提高会计监管能力,提高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和对风险的评估能力,进而提高对风险的规避能力,对业务规划、业务执行和业务评价等业务流程进行相对应的会计数据的监管,充分体现会计监督对风险的反映、预估等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活动中,风险产生的形式和原因多种多样,且无可避免的,有经营便有风险,无法杜绝。因此,必须要只能从规避的方面开始着手,通过对经济市场和各种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研究出规避和处理风险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姜明,于冬梅.陆放企业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创新途径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

[2]张坚.加强银行会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J].市场周刊,2009

[3]韩雪松.浅谈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完善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