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思路探讨
2015-01-20赵淑华
赵淑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作为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事业单位,对促进和保证国家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事业单位这一特殊性质的组织机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事业单位在建立良好的外部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尤其是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的内部财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各种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概述,然后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对这一形势做出总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内容
由于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在经营范围和经营手段上的差别,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营内容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对所耗费的各项公众资源进行控制和计划的经济管理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包括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相关部门预算执行和相关部门预算评估分析这三个步骤,同时也包括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重点与企业单位不一样,它的任务不在于组织和筹集资金,更多的在于为单位提供更好的资金安排和资金预算方案,保证资金真正用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就是为了使事业单位支出达到最小化,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特点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或其它社会提供者。而资金提供者也并不希望按其所投入的资金比例获得相应的收益或分红等;事业单位通常没有资金或者财务的出售、转让、赎买或者清算等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获得单位的剩余价值,因此也不存在一般企业会计上的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因此,他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获得资金支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向社会筹集资金,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任何一个单位的财务控制都必须满足合法性原则。也就是单位一切资金来源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这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内部执行严格遵照《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相关经济法规和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
2、实际性原则
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必须是本单位真实的财务支出和财务执行状况,即是完全按照单位预算和部署做出的财务管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单位财政的合理运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3、制约性原则
所谓制约性原则,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执行能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会计行为能够做到合理分工、权责分明,保证事业单位在财政控制和管理上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能相互制约、相互激励,促进部门共同发展,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导致其行政职能受限,不能实现完全市场化,进而影响单位各项财政安排。出现部门预算流于形式,甚至无预算等状况,另外,还存在各部门经费开支互相利用挤占,不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很多时候财政部门对经费开支都是事后核算,不重视对资金的使用预算和优化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控制更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对资金的优化配置,一般事业单位对资金的考核都是对最后的收支平衡进行分析,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重视不够。因此,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较大。由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较多的来自于财政拨款,很多时候财政部门或者上级单位在财政拨款前缺乏对该项目的核实和论证,导致资金和项目脱节,因此,在专项资金拨付上范围十分广泛,资金安排十分随意,这显然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往来款项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控制。事业单位在购进各种设备或物资时存在货款支付不及时或者贷款担保硬性回扣等容易造成单位坏账的形成,对单位内部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事业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存在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单位往来款项责任更加不清,形成严重的坏账死账。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恰当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其会计核算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资金使用效率,这无形之中导致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事业单位在资金预算时并不区分不同的专项资金安排,因此导致各部门各项目统一使用资金,导致资金使用范围扩大,资金管理难度加大,进而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另外,事业单位整体资金核算和部门资金核算在项目管理控制上存在差异,导致各部门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不一致,影响整体会计管理控制效率。
三、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唯一标准就是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以单位实际的业务特点、经营制度、资金运动和人员配置等情况为基础,在充分体现本单位经营特点的背景下制定符合单位性质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上要体现制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保证各部门之间制度的有效运行,不能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经济核算,建立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需要建立综合性和单项制度的管理相结合。在综合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单项管理制度,如完善办公费、差旅费和电话费等基本费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另外,建立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能为健全的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使单位各项支出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单位制度办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单位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
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和安排上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首先,明确资金来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范围,避免出现混乱使用资金的状况,确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预算目标,达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效果。这要求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充分考虑积累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收支。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控制,避免资金预算流于形式。要求在申报资金使用时得到上级和财政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详细的控制和管理。最后,对资金按月、按季度和按年度进行预算编制,并做预算管理,同时核对资金使用效率,不断适应单位项目的发展,合理做出预算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必须建立在真实、科学、合理、系统的会计数据和会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一定的会计工具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评价,以此对单位财务进行相应的调整规划,使其满足单位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以此满足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保证单位健康科学的财务管理从点滴做起,为单位整个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积极进行经费收支和效益的财务分析,以便了解各项经费支出的使用情况,为更好的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借鉴。最后,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收益做分析,以帮助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其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此体现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宗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需要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将整个财务管理计划分到各部门,注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预算,才能保证整个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案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2(1)
[2]徐建光.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师,2011(4)
[3]赵富强.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J].经济与发展,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