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描写 巧妙设计
—— 德彪西《小象催眠曲》的音乐形态分析

2015-01-14★文/胡

音乐生活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彪西织体印象派

★文/胡 楠

另类描写 巧妙设计
—— 德彪西《小象催眠曲》的音乐形态分析

★文/胡 楠

这首作品是德彪西经典作品之一,用鲜明、统一的表现风格把内容诠释得独具匠心。本文从新的视角对于作品的各个方面,主要由旋律形态、织体、节奏、结构和力度几个方面作了独特的分析,来还原德彪西对作品的另类描写和巧妙设计。

德彪西《小象催眠曲》 旋律形态 迂回绕唱式 呼应式

克劳德·阿施尔·德彪西(C l a u d e A c h i l l e Debussy,1862-1918)是19~20世纪法国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印象派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兴起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联系19世纪与20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德彪西在《儿童园地》这一栏目中的《小象催眠曲》从各个方面作了很多巧妙的设计和另类的描写,这里,加以解读分析。

1.旋律形态分析

印象派艺术家的主要目标在于,将主题事物在瞬间上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德彪西在这个作品中,立足这一思想,用旋律迂回绕唱式的旋律形态进行给人留下了朦胧的音乐色彩。这个印象是抽象的,很具有印象派的旋律形态特点,在德彪西之后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旋律形态特点。印象派的特点在音乐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印象派善于用声音来作为调色板, 钢琴是多种色彩的声音调色板。这里,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自低音区,色彩灰暗。(见例1)

例1

这里,德彪西将每次旋律的迂回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做几乎不超过四度的进行,音乐不断的迂回绕唱。旋律在低音区呈现并采用迂回绕唱式的旋律形态,围绕F音旋律做上下迂回式进行。为整个作品作了一个模式,形成动静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空灵意境。

第二次主题出现在中音区,色彩逐渐的表现为明亮。这是德彪西巧妙的设计,给人抽象的色彩变化。见例2

例2

德彪西就是非常善于用色彩的不同来加以变化。主题这里,明显突出前一拍,旋律在这个强拍的范围内做迂回绕唱的进行。

主题最后出现又发生变化,主题高出一个八度,色彩更加明亮。这次,主题明显仍强调前拍,配合左手的伴奏声部德彪西在主题每次出现时的变化表现出轻松的气氛。(见例3)

例3

这里,主题从力度上进行加强,同时加强了强拍的效果,小节第一音持续,其他音跳音,旋律仍以迂回绕唱的旋律形态为特点。这里,将气息强调进一步缩小,并且主题三次在不同音区的呈现是德彪西独特的设计,这种创作方式实现了突破,既立足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

2.织体形态分析

德彪西在织体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使强拍没有和弦。呼应式在音乐中是比较常用的织体。(见例4)

例4

这里好像是从梦中传来的轻盈的幻影,持续的织体风格,表现的是夜的阴影和情调,巧妙地运用了延音踏板所产生的朦胧意境,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让听众听到奇妙的声音,我想这源于德彪西对于音乐的塑造、模仿和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我们对于这首作品的理解加深和记忆。每一次主题出现,在织体伴奏上都有所不同,见例1、例2和例3。主题开始没有伴奏声部,到了第二次出现,出现了持续音,又带有呼应式的织体,见例4。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纵向音响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持续音”,大量的持续音与旋律声部的碰撞使得作品的音响发生新奇的效果。到了主题第三次出现,织体又增添了内声部织体,这种变化既来源于传统又有变化。

3.节奏形态分析

德彪西等印象派作曲家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者是提供一种意象和心境,不必去转述一则故事情节,他们主张用织体、色彩和音乐力度来取代传统音乐发展模式。总的来说,印象派音乐家喜欢打破传统的一切手法。

德彪西在这里用2/2拍,是为配合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设定的,在节奏安排上,大量的连线把音乐中应有的强弱节奏给予“颠覆”,造成节奏松散、一片朦胧的效果。其中,doux et un pen gauche 表示温和而稍带憨态,也是为了配合内容而定。节奏形态的变化,在这里也有很多有别于传统的设计,变化的节奏形态是全曲的特点,有别于几乎无变化的节奏形态类型,但是在这里,节奏的变化是统一的,这一点也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形式。

4.结构形态分析

在结构布局上,德彪西突破传统的独特的结构作为整个作品的支柱。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三次,每次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低声部。(见例5)

例5

主题在低音区出现,伴随着憨态的音乐表现形式,这里的音乐效果很令人难忘,切分的旋律节奏特点也使小象的形象变得很诙谐,乐句长线条和短线条的对比也使主题的形象变得丰富。主题的结构为10小节,上下两个乐句分别5小节,打破了原来的方整型乐句类型,使音乐在气息上很具特点。

中间处主题出现改变了,主题在中音部出现了。(见例6)

例6

主题在中音区出现,音乐变得突出,结构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方整型的8小节,上下4小节两个乐句。这是比较大的改变,音乐气息便短,动力性加强了。

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音区又出现变化了,主题在高八度上重复。德彪西的这种主题变化的重复是有别于传统的。(见例7)

例7

表1

这与传统主题的严格重复是有不同的,主题的每次出现陈述的长度有不同,可谓独具匠心,德彪西这样做,也是对音乐结构的巧妙设计。

5.力度形态分析

音响力度强弱是自然界中光线强弱的音乐表现,这个作品,德彪西以力度方面为描写内容,对力度的设置是经过精细安排的。整个作品几乎没有出现f力度,取而代之的都是P和 PP力度,突出音乐的恬静的情调,将弱奏作为音乐的力度变化基础,极弱奏在作品中也有出现,即使是力度高潮部分也大多只闪现于短暂的瞬间,始终在弱力度的基调上。踏板的运用制造出了朦胧的感觉。这种内容表现得很丰富,使人沉浸在那种唯美、幸福的气氛之中,表达美妙的感觉。

表2

这种力度的呈现是人们在聆听音乐时的最基本感受,给人颇具内涵的感觉,这里遵循了音乐发展的一般逻辑,对于整个作品来说,力度形态特征对于音响造型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力度整体为P力度,共振力度高,发音饱满、低沉,与音乐的内容表达非常吻合。

6.速度型态分析

7.音乐表情形态分析

在音乐中,音乐的表情形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作品中,德彪西在开始处doux et un peu gauche 表示音乐的表现方面温和有些憨态,开始处,用长线条乐句,更能突出主题特点。这一形象注定了全曲音乐的整体特点。这就需要演奏者在触键时,要多用指肚来触键,形成音乐在表现上的钝的效果。这种音乐形象是不容易表现的,这需要演奏者在力度上严格控制,把握好音乐形象的塑造。

德彪西在整个作品的表达中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有独特之处,创作手法自由,使一首作品传统与现代技法高度融合,在传统文化底蕴高度展现的同时,又洋溢着现代创作理念的作品。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耐人寻味。

[1]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何乾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美]彼得·斯·汉森著,孟宪福译.20世纪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5]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霍闽)

胡 楠(1978—)女,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

猜你喜欢

德彪西织体印象派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印象派画家」金农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美丽的邂逅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诗画为媒、音乐为本——以德彪西《月光》为例,谈印象派音乐语言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