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美”语文的欢快乐章
2015-01-14董苹
董苹
2011年3月我成为了吴兴区“盛新凤‘和美语文工作室”的学员。这两年来,我在导师的引领下,在同伴的帮助下,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用自己的实践奏响着“和美”语文之曲,收获着快乐,享受着自己成长的欣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工作室里,我们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每个人富有个性的课堂让我获益颇多。虞好老师的清新,姜祖衍老师的大气,孟丹老师的活泼,叶淦林老师的风趣,孟丽老师的知性,董翱老师的深刻,施国强老师的简约,徐虹老师的缜密,安晓伟老师的沉稳,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同伴们的课,我反观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在感悟和体验中积累了很多。
当然,感触最深的是走进导师的课堂,聆听导师指导,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记得2013年4月,我聆听了盛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盛老师的课从做批注开始展开教学,最后到达师生交流的和美境界。课让我了解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做批注”存在的问题,对“做批注”这一阅读方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有感而发撰写的论文《别让“批注”成为装饰》也在《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发表。
屐旅点点 课过留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以后,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实践。幸运的是,工作室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次在不同层面进行课堂展示以后,我都会延伸向一种课型的探索。
2011年12月,我们来到了常州博爱小学,我代表工作室展示了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教学。我研究开发这篇神话故事的文本特色,将体验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文本特色的同时,进行复述故事,并将文本语言和文言文进行了对比教学。在这次课堂展示之后,我又对同类文本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撰写了论文《让古老的神话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2012年12月,我在吴兴区第五届教科研节上展示了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我牢牢把握了诗歌这种体裁的特色,将课堂的落脚点放在发现诗歌的奥秘上。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诗歌的押韵、表达上每一小节“一问一答”的特色。这节课受到了全国知名的小语专家周一贯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在此基础上,我开发了二年级上册《假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两首儿童诗歌的教学。2012年12月还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现代诗歌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工作室这两年中,听得最多和实践得最多的就是“以练导学”。在2013年4月的工作室学员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画家和牧童》一课。课上,我抓住“一……就……”这个句式多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写句子练习。这节课得到了小学语文专家杨再隋教授的好评。课后,我结合自己其他的课例,撰写了《将学生领入写话殿堂的“一句话”》。此文也在《小学教学设计》发表。
回首往事,我心怀感激,因为每一堂课不仅凝聚了我自己的心血,还倾注了导师全心全意的指导和同伴们无私的帮助。两年来,我先后撰写的五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五篇论文在各类省级刊物发表。主持研究了五个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获得省级三等奖,两个分别获得区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立项课题正在研究。在市、区级展示了六节公开课,两个案例在区级获奖。
在“盛新凤‘和美语文工作室”这个大家庭中,我享受着导师的关怀、同伴的支持,我接受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洗礼,经历了一次次课堂的磨砺。同时,我也承担着一份厚重的责任,那就是行走在“和美”语文的道路上,不断追寻两极融通之美,一路欢歌,一路收获,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奏响“和美”语文的乐章!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