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创新教学

2015-01-13蒙艳媚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自主学习兴趣

蒙艳媚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当前,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本文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自主学习;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15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创新教育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创新教育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工作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有效的教学,更新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动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在现阶段,教师仅仅凭着一张嘴,一本课本来从事教学,已不再受学生欢迎了,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同时在夯实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1.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革英语教育被动的现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意贯穿"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好之"和"乐之", 我认为需要落实以下几点:

1.1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情景,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声有色的英语课内外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课外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要我学"进而发展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课前做一个report。内容可以是谈论当天的天气、心情、新闻,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小作文。通过这个过程,许多学生因此阅读了大量的课外小故事,阅读面增大了,英语语感也增强了,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1.2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育教学的侧重点不应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挥能动作用,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位老师在healthy food这课时,完全可以避开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授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麦当劳餐馆,及麦当劳里的菜单几个情景,然后提问题:你喜欢吃什么食品?吃什么食物是健康的。然后布置Group-work的工作。这位教师的成功经验显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生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极好。

2.指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3.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经验性的研究表明,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常常是不满足于现实,有强烈的批判态度;不满足于自己,有持续的超越精神;不满足于以往,有积极的反思能力;不满足于成绩,有旺盛的开拓进取精神;不怕困难,有冒险献身的精神;不怕变化,有探索求真的精神;不怕挑战,有竞争合作的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兴趣等。这些品质都是基础教育应重点予以关注的。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发明创造出多少新的事物,而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塑造他们的创造才能。

注释: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何晓东.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例《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第5页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自主学习兴趣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