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2015-01-13高云霞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高云霞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探究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逐步实现创新教学,优化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96-01

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开展创新教学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通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教师自身的更新

1.1 教师应大容量地接受新信息、新思潮。我们过去所接受的是"圣化思想教育",但学生接触到的却大多是"开放思想的魔盒"。对这些新思潮、新观念,我们不应一味地排斥、反对。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了解就没有评判权,也没有沟通条件,这就把教师逼上了"走进学生思想领域"、"走进学生兴趣爱好"的梁山,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地接受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当学生作文中高频地出现影、视、歌星的名字,出现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以及对他们的崇拜之词时,我们也能对这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把学生的思想引到正确轨道。如在《还珠格格》热播时,我们在课上让学生分析"小燕子的性格",并让学生描绘完美的小燕子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描绘,认识到自身性格的优缺点。

1.2 打破专制的、压抑的课堂关系,建立民主的、自由的新型关系。爱因斯坦说,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它需要突破现有的圈子,打破思维常规,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具有一种敢说敢干不安于现状的精神,需要重视实验和实践,并能够对问题进行自由的探讨和争论。语文课思想教育的独特处在于"以感情熏陶为主,收潜移默化之效"。语文教师应把教材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传到学生心头,运用课文中的感人形象,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革命大道理,忆苦思甜,那么学生只会不屑一听,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关系,让学生自由地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共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加强创造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

2.1 启发想象和联想,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性的雏形,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空白,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让学生写科幻文章,如写《太空世界》、《克隆时代》、《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等等。联想是由已知悟出新知,是促进学生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学生的联想能力越强,思维效果就越好。学会联想,能使人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如对《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这两则讲了两个不同道理的寓言,要求学生谈谈学过这两则故事之后的感想。通过训练,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学生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后,往往会不惟上、不惟书,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也是激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开展评论,克服"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的消极心理,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对待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甚至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在杨朔的《荔枝蜜》的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样写过于牵强、做作,学生们感觉到这一点并提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具有单一性、乏味性的特征,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将声音、图像、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可以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人物、事件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潮来时的盛景,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潮来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的景象。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4.教学游戏的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游戏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学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两个特点:第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第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创新教育。

5.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

传统的课外作业向学生提供了格式化的题目,学生进行机械模仿的练习,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挤占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我从课外作业形式、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1 激发阅读兴趣,输入创新信息。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读了中外名著及现当代一些名家名篇,甚至一些人物传记,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书我也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5.2 设计开放题型,提供创新素材。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还必须重视语文开放题的练习。设计开放题的课外作业,更能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如让学生发表对一些新闻时事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包括影视人物)等,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将素质教育内化于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当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探索、交流与自我反省,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