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乐园
2015-01-12徐维利
徐维利
【摘要】语文是一门艺术,老师应用独具匠心的设计去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既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又能落实素质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让语文成为每一位学生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乐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自古以来,那些文人骚客留给我们后人很多脍炙人口名家大篇,豪放的大自然的诗歌,陶冶人情操的散文,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无不是我们的炎黄子孙对美丽国学——语文的热爱,当然还有的充满忧国忧民的名句,有的对祖国山水描写的,朗朗上口,往往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意境。可如今,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有的学生说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一篇常识性应用文不会写,甚至语病、错别字连篇,令人困惑不解,有的学生竟然认为语文枯燥无味,不愿学,害怕学,学了也无用,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细细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老师还抱着陈词滥调的教法,把鲜活清新一等美餐上死了,学生的兴趣上没了,当然语文的活力也就死了,怎么办?首先要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情趣、乐趣,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快乐地欣赏。下面就如何激起学生爱上语文的活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用自己文学素养的魅力,去感化学生
我在中学时,我就最崇拜我的语文老师,原因就是他文质彬彬的形象,渊博语文知识,幽默而又严谨的作风;而我当语文老师时,我善用诙谐的话语,信手拈来的诗句,旁征博引的文献,学生对我非常崇拜,都很羡慕我的语文素养,因此我的学生对语文极其感兴趣,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厚积薄发,一个人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我也善于让学生对文学快感的体验,一次带学生去出游,当学生爬上山顶,瞭望四周感受时,随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一泻瀑布,学生感受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兴趣盎然,游性十足,看到美丽的花果山的风景,有的学生背诵欧阳修千古绝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使学生对语文幸福的学习,快乐地享受在其中。
二、用文学的自身魅力,引导学生欣赏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一)对一些名篇佳句,叫学生细细地品味。高中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都是经专家精选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拜读这些课文时,都要用心,用情去欣赏。课文中人物描写、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通过课文阅读感受作者所处的背景、心境。对一些闪光之处,我要求学生融景于情,情景交融地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和感化,心灵得到升华与震撼。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一些名篇慢慢品味,字斟句酌,慢慢敲打,首先要求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集体诵读,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再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指出文章还在哪里,如字、词、句、语法有什么收获。例如讲《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本课描写贾宝玉不学无术,玩世不恭的诗句简直太华丽了,朗朗上口,意味无穷,我要求学生必须会背,会解释其中的韵味,会想象当时贾家的社会背景。学会思考问题。
(二)拓宽课本外的名家名篇,使学生开放性阅读。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标做出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浏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并且我会及时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每周周周练我会出一些课外名著的一些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譬如,我把《红楼梦》中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的人物描写让学生能否对号入座;《三国演义》中,在赤壁大战将临之际,把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的对话在周周练上,让学生独立思考。
同时,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名篇名句默写比赛,并进行精神鼓励,有很多学生考得好富有成就感,从而每次考试我班的成绩都能名列前茅,这与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一)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在上《红楼梦》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我找了我班一个泼辣的女学生扮演王熙凤,一个人男孩扮演贾宝玉,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扮演林黛玉,他们对老太太和彼此进行对话,王熙凤的世故、讨好、泼辣,黛玉的小心谨慎,贾宝玉的玩世不恭,他们进行情境再现,带着表情和神态把他们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得全班满堂彩。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二)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例如再讲《祝福》,关于祥林嫂悲剧造成的原因,我先让六个小组讨论,接着提问发言,然后不同观点进行争论,老师进行适时地点拔和指导,最后老师点评,指出祥林嫂的悲剧是吃人封建伦理道德造就的,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
(三)走向社会。我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来自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我们学生思维模式基本上被定格在课堂、课本,所以每年高考作文命题下来,有的学生束手无策,不知改写一些什么,有的心中有数,但又无从插笔,语文高考成绩就可想而知了。例如,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喂食动物失去觅食能力,其实这就是一个发散思维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揭示我们特别是学生如何学会独立,摆脱大树好乘凉的内涵,这样才能抓住题意。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编辑:董 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