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语文阅读课的创新教学
2015-01-09钱海波
钱海波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创新阅读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组学习内容,将语文知识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挂钩,学以致用。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观 对话式阅读 学习任务 课程资源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建立中职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进入职业生涯的门禁卡,一个自信满满的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总是能取得成功,相反,若是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哪有未来可言,即使职业的门槛近在眼前,也可能永远止步不前。中职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是失败者,他们的父母、亲戚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时候,老师就不能对学生本已不堪重负的自信心施以重重一击,我们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相反,我们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消极心理,抓住一切机会,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与他们阅读能力相关的教学任务和计划,而不是完全照本宣科。例如: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能连初中水平都没有达到,不能完全正确地读字音,辨字形,明字义,识标点,甚至连一定的速度都达不到,这些都不要紧,教师不能太过焦急,要学会等待,不能揠苗助长,若是连最底下的根基都没有打好,那么即使在短时间内建好上层,也会很快倒塌。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先让他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让他们先尝到一点甜头,“哇,原来我也是能够读懂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的,而且还完成得不错!”随后,再一点一点加深阅读材料的难度,慢慢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训练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足够努力,他们就一定能赶上正常的学习脚步。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上课应该是不断“节外生枝”的,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相长,让学生成为主演,而不是连正面都不露的“群演”。如果教学只是按照教案上写的那样,亦步亦趋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和老师都会感到厌倦。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1.对话式阅读教学
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很缺乏,在课堂上,很长时间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所以,教师、学生、阅读材料之间的对话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三者在进行多向的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互动,阅读和思维能力自然能得到长足进步。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和谐而利于学生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使得学生有机会表达想法。既要让学生想说,又要让学生敢说、愿意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个观点可能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甚至这个观点是与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要让他们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理解的,在他们表达完之后,首先不是评论正确与否,而是先肯定他们勇于共享知识、信息,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对他们的优点予以肯定,不足的地方以鼓励为宜。
在这种对话方式之下,个体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想法,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没有机会发挥能动性,使得主体的情感体验缺失。
2.布置学习任务
中职学生往往有不良学习习惯,例如:没有预习习惯。如,教师问学生是否预习了课文,“没有”是学生的普遍回答。但是,阅读课不预习是万万不行的,只有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一把锁配一把钥匙,面对中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将预习放在课堂上完成,实现预期目标。在此,可以举个例子:可以通过阅读任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形成对文本的初步体验。我们可以选择布置这样的阅读任务:列出故事中所有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反面人物);故事的环境;情感(光明、黑暗、快乐、悲伤……);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等等。这里,我们侧重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价值及进行适当评价。将阅读与任务一同布置,能让学生有讲话的点,而不是读完以后,不知道该怎么说。
三、有意识地选择课程资源,阅读与学生未来职业、现今生活双挂钩。
虽然中职语文教师意识到要让语文课换发生机,只有挂钩语文课与学生所学专业,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很难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需求,补充教材中不曾涉及的内容。因此,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都是一套统一的教材,语文学习没有创新性。阅读不应该是教师简单教,学生简单学会内容就够了,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到的内容应该是他们在之后的职业中会运用到的。
生活化阅读同样是值得倡导的,例如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感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感动中国”人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可以以介绍他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兴趣,解读一个个有关“感动的故事”,“感动”自然就深入学生心中。这里,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围绕学生的生活,与文本挂钩。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自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