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4-12-31王祎明陕西省兴平市四八医院陕西兴平713105
王祎明 (陕西省兴平市四〇八医院,陕西 兴平 71310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吞咽障碍可因误吸诱发肺部感染,严重者会窒息死亡。我科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结合常规吞咽、进食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现总结具体疗效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住院的、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选择标准的9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咀嚼费力和肌力减退;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有吞咽功能障碍,能理解指导语,注意力有一定保持。有以下情况者排除:合并有肿瘤、心脏安装金属支架或起搏器者、运动神经元病、严重老年痴呆、严重弱智、脑外伤后有严重行为问题或神智错乱者[2]。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将96例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45~70岁,平均56.8岁。脑出血、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18例、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39~68岁,平均55.4岁。脑出血、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例数分别为10例、15例、17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方法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对照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颊部、舌部的主动、被动活动及口腔冰棒刺激等规范的康复训练,20 min/次,2次/d。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和吞咽训练基础上,采用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具体方法:将电极片放置于患者的喉颈部,分别用方波和三角波电流刺激患者的吞咽肌,测出他们的阈值,阈值之商称为适应性系数α,根据α值的大小确定吞咽障碍的程度——正常、轻度、重度,以此确定治疗及训练的方案。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1~2次/d,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①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端坐,饮下30 ml温水:可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五个级别分别进行评定:不呛,可1次饮下即可评定为Ⅰ级;不呛,分2次以上能饮下即可评定为Ⅱ级;能1次饮下,但有呛咳即可评定为Ⅲ级;分2次以上饮下有呛咳即可评定为Ⅳ级;屡屡呛咳,不能全部咽下即可评定为Ⅴ级。②疗效标准。疗效可从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进行评定:吞咽障碍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Ⅰ级即可评定为治愈;吞咽障碍得到大幅度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Ⅱ级即可评定为有效;吞咽障碍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即可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9.0统计软件,用t检验和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障碍治疗仪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组治疗患者未见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表明该设备在规定操作方法下使用安全可靠。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吞咽障碍发生机制在于:大脑的神经传导束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使得支配咽、喉、舌肌的运动功能也因此发生障碍,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将口内食物自主地运送到食管内。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首要病因,吞咽困难使误吸危险增加,可造成支气管或肺部感染、脱水和营养不良。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措施,均能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间接训练治疗可以通过神经可塑性机制,产生作用。摄食训练目的在于利用不同性质的食物,让患者做吞咽练习,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的目的是通过脉冲对麻痹的神经纤维和肌肉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吞咽肌群运动障碍得到减轻,使运动和传感系统的脑细胞再生、重组,同时起到保养肌肉、防止长期不用而萎缩的目的。
总之,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伟平.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4):282.
[2] 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