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排除莫菲氏滴管下80cm长空气的效果探讨
2014-12-31袁小红蓝院琴曾小苑黄燕华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广东深圳518020
袁小红,蓝院琴,曾小苑,黄燕华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0]
有文献报道可用手指或笔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空气[1],但易导致手指疼痛或麻木不适,用笔缠绕时取材不太方便,大段空气排气的成功率较低。用输液管调节器滑动法,50名实习生只有3名一次排气成功,有2名莫菲氏滴管下仍有气泡。50名学生一致认为使用调节器缠绕法排气简单易行,方便、实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总长度为160 cm(莫菲氏滴管下段长为130 cm)、滴管内径为0.3 cm的一次性输液管,滴管的近端有过滤器,液体1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每批实习生实习2周,都有一下午的小讲课,课后笔者进行了输液时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莫菲氏滴管下出现大段空气排气方法的调查,共有50名实习生,其中本科生15名,大专生35名,年龄20~23岁,学的都是临床护理。莫菲氏滴管下空气大于80 cm排气方法调查结果:用手缠绕法12名(24%),用笔缠绕法25名(50%),分离针头法13名(26%)。没有人使用调节器缠绕法和调节器滑动法。
1.2.2 分析:此批学生实习的时间有4个多月,轮转科室都有3个以上,跟随的老师有4~7个,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方法,临床知识的更新不够。因此笔者为学生做了调节器缠绕法和调节器滑动法示范后,每位学生除分离针头法外,其余四种方法各做1遍。
1.2.3 操作方法
1.2.3.1 调节器缠绕法:将输液管的液体排至80 cm处,套上胶帽,操作者叫其同学作为患者,固定好输液管的下端,把调节器移至输液管的最下方8 cm处关紧,调低输液架。如有陪护也可叫陪护拿低输液瓶,没有陪护时可把输液瓶放在患者的枕侧。轻捏莫菲氏滴壶使输液瓶内液体流入滴壶1/2~2/3,进行了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调节器的下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调节器上方的输液管,缠绕在调节器的上方,尽量拉紧,管内的液体经挤压,推动上方的空气至滴壶后,均速放开缠绕的输液管,放开调节器的开关,将输液架调回合适的位置或挂好输液瓶,调好滴速。
1.2.3.2 用手或用笔缠绕法:使输液瓶内液体流入滴壶1/2~2/3前的操作同调节器缠绕法,用左手食指或左手握笔放在调节器的上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调节器上方的输液管缠绕在左手的食指或笔杆上,其余操作亦同调节器缠绕法。
1.2.3.3 调节器滑动法:轻捏莫菲氏滴壶使输液瓶内液体流入滴壶1/2~2/3,把调节器移至输液管的最下方10 cm处关闭。然后反折调节器下端输液管,将关闭的调节器向上滑推,使液体向上挤压空气到达莫菲氏滴壶。先松开调节器,后松下面反折的手。
2 结果
50名学生都学会用调节器缠绕法排气,并一次成功,平均时间15 s,与其他三种方法比较优势明显。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四种不同排气法的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中出现液面下降到莫菲氏滴管以下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爱婴区,如果空气超过莫菲氏滴管下80 cm长时,用手指弹出空气是不能成功的。很多护士常把输液管与针头分离直接排出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药物丢失,药物剂量不准确,达不到预期效果,污染环境,增加感染的机会。80 cm长的空气用手缠绕法排气,经过试验很难成功。用笔缠绕法成功率较高,时间相对较短,但取材不方便。几篇文献报道用调节器滑动法简便、快捷、缩短了操作时间,排气成功率高[2],但经实践证明,50名学生才有3名勉强滑动成功,且不实用,不易学。
用调节器缠绕法:取材方便,调节器上端的直径有1.5 cm,比笔杆大,将调节器滑至输液管下端关闭后,血液不会反流,直接缠绕在调节器上有液体的输液管比笔缠绕法长,排气容易成功。一条160 cm的输液管,没有加压输液时,当液体流至80 cm左右,由于静脉压的作用,液体一般不会继续往下降,用此方法排80 cm长的气体[3],学生看一遍就能学会,并且都能掌握。如果比80 cm短的气体用此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实用,无需借助笔等其他用物。与用手指缠绕法相比,减少了护士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麻木疼痛,保护了自己,排气成功率更高,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此方法完全符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了细菌的污染和药物浪费,减轻了患者的恐慌情绪。
[1] 曾 丽,姚 惠.输液调节器巧排莫菲氏滴管以下空气[J]. 护理学杂志,2010,25(14):10.
[2] 甘小红.巧用输液管调节器排输液管内空气[J].护理研究,2010,24(5A):1200.
[3] 于静静,郭红霞,翟欣宇,等.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排除法的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