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数学,有效学习

2014-12-30印之涛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印之涛

摘    要: 阅读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掌握知识内容、提高内在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学生通过阅读数学知识内涵、数学问题条件,能够更深入地研析和准确地掌握知识要义和问题精髓,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石”。作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水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判断、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作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内在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数学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要求之一,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重解题,轻阅析”,将讲解解题过程作为首要任务,忽视了学生阅读数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解析任务“懵懵懂懂”,降低了教学效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阅读数学知识内涵、数学问题条件,能够更深入研析和准确掌握知识要义和问题精髓,为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奠定“基石”。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做好读懂数学知识的前提工作,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基于上述体悟,笔者现谈谈对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提供生动融洽教学情境,以景促情,使学生愿意“读”

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了“默不作声”“做题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愿意大声朗读数学知识点和问题案例内容,缺乏主动阅读数学的意识。加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促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学生阅读情感激发的“激励关”,在与学生深刻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借助于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促发学生主动阅读内在潜能和主动情感。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生活,初中生对现实案例比较“亲切”。如教师在“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主动、深入阅读该知识点内容的积极性,利用该知识点的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移动通信公司开展有奖使用话费的营销方案”教学内容,并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内心受到“促发”,情感受到“激励”,在教师引导下认真阅读、研析知识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情感的教学资源较多,如数学趣味特点、历史底蕴、名人逸事等,都是较好的激励资源。在实际使用中,教师应切合学生情感发展实际,灵活运用。

二、传授阅读数学方法要领,以教促读,使学生能够“读”

阅读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掌握技能、提高素养。笔者通过对阅读教学活动的研析发现,部分教师轻视学生“如何读”、“怎样读”过程的引导,导致学生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要领。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必须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否则会不切实际,变成“空中楼阁”,教师应借助数学知识内容或数学问题案例等载体,设置阅读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研析,通过“由点到面”的阅读研析,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或案例条件,在多次阅读、分析、归纳中,逐步明晰解题过程,确定解题思路,获得解题方法。

如在“平方差公式”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阅读研析法”教学方式,根据该知识点内容的深刻含义,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大家先阅读教材中对平方差公式概念的定义内容。

师:以前学过的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

生:动脑、动笔进行探究和讨论活动,并进一步研阅定义内容。

师: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a+b)(a-b)=a■-b■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又如在“如图,△ABC中,AB=AC,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BD与CE相等吗?说说你的看法。”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问题条件活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问题条件内容,找出问题条件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学生在阅读问题条件内容中,发现:“主要是考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的能力。”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于阅读研析获得的感知,开展解题思路探寻活动,学生研阅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内容,认识到:“要说明BD与CE相等,实际就是要求证证明△BCD与△CBE全等。”从而得出解题思路:“借助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构建全等条件等式,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从而求证。”在书写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解题的推导过程,教师实时进行指导,促进“说”数学解题过程有序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三、实施阐述观点见解活动,以评促说,使学生高效“读”

语言表达能力是阅读能力水平的较高形式。阅读活动的开展,归根结底,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提供学生“说”的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将阅读获取的内在信息转化为外在的思维观点和见解。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评讲环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将评讲解题任务交由学生完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解题活动,研析解题过程,并借助于自身学习经验,组织开展对解题过程的评讲辨析活动,引导学生“说”解题观点和见解。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准确掌握判定定理内容,同时要找出符合相似的条件关系式,确定判定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观点和依据,实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形成更科学的解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学生在教师组织开展的评价教学活动中,通过“评”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思”,推动了学生更主动地“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提供学生“读”的载体,做好“读”的指导工作,教授“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说”和深刻“评”,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