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综述和构想
2014-12-28李旭升
李旭升, 陈 鑫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作用,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并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轨道交通企业盈利难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传统的“运营收入+政府补贴”盈利模式不但没能提高轨道交通企业的盈利能力,还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一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关于构建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学者对轨道交通盈利模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构建盈利模式理论基础和盈利模式设计方面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方向,构建了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框架。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在研究初期,学者大多通过总结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项目的成功运营经验,尝试对我国轨道交通的盈利模式进行探索。例如,叶霞飞、胡志晖等通过对日本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成功经验的剖析,指出日本私铁企业实行的经营多元化战略在日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生存和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1]。郑捷奋、刘洪玉对中国香港、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经验进行了分析,认为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盈利模式是香港和新加坡城轨项目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2-3]。这一时期的研究注重经验总结,研究成果为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思想源泉,但这些研究并未对所提出盈利模式的理论来源进行阐述,其观点缺乏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为找到盈利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许多学者尝试利用外部性原理对轨道交通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刘金玲、曾学贵在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利益关系和效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轨道交通利益还原和盈利发展的可行性[4],文章提到的将沿线开发商获得的增值利润还原到轨道交通建设的思想给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启迪。苗启虎、何小竹等从经济学角度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以外部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政府补贴和给予房地产开发权两种盈利模式[5]。该研究不仅首次明确将外部性理论引入轨道交通盈利模式设计,同时还借鉴“庇古税”的概念,提出利用征税手段将轨道交通产生的外部效益内部化的思想。随后,一些学者也借鉴相同思想进行了盈利模式设计。如张泓、谢建光等提出“地铁经营+效益返还”盈利模式[6];宋晓满、王遐昌提出以政府补贴为主,以房地产开发为辅的盈利模式[7];薛磊、杨宇彤等提出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模式[8]等等。
现有研究在分析盈利模式理论基础和模式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探索盈利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考虑的返还效益过于单一。现有研究所设计的盈利模式均以物业增值为返还效益,并未考虑轨道交通项目带来的其他效益。(2)模式设计缺乏定量分析。现有相关文献在盈利模式设计时只注重对盈利模式的定性描述,提出概念化的盈利模式,忽略了对盈利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只是从理论上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其正确性需要结合定量分析加以验证,因而必须结合定量分析来进一步对盈利模式进行设计。(3)研究成果指导性较弱。多数研究是从投融资的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对盈利模式如何实施尚未提及,因此很难指导轨道交通企业进行实践。
三、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构想
城市轨道交通在引导城市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分配公平性、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交通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轨道交通一方面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房地产投资、推进城市结构改革、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带动沿线地产、房地产等物业快速升值[9-17]。若能按照公平、经济、环保三原则准确评估轨道交通带来的上述外部效益,并将其返还至轨道交通企业内部,以此建立盈利模式,那么将提高轨道交通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解决企业自身发展和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
(一)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内容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从外部效益的选取、盈利模式设计和盈利模式实施三个方面对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
1.外部效益的选取
轨道交通带来的外部效益是多方面的,要选取合适的外部效益将其内部化需把握两点:一是选取的外部效益必须能够量化。要将外部效益进行返还,首先需要进行外部效益的测算,确定外部效益的大小。目前已有学者对轨道交通带来的可量化的外部效益进行了归纳[9],其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二是选取的外部效益应当“足够大”。已有研究表明,房地产以及土地的增值是轨道交通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巨大的外部效益[12-14],但轨道交通带来的庞大外部效益不仅限于物业的增值效益,还有其他效益,如节约城市土地、缓解交通紧张、减轻交通阻塞、减少交通碳排放等效益都应当纳入考虑范围。可以借鉴相关研究思路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研究。
2.盈利模式设计
盈利模式设计除了要以外部效益内部化为目标提出概念化模式,还应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定量分析可以使概念化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具体;另一方面,定量分析结果能够为下一步研究盈利模式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关于轨道交通盈利模式定量分析思路和方法,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但定量分析轨道交通沿线物业价值影响的研究却已趋于成熟。国内外学者运用特征价格法、重复销售法、地价函数法等数学方法对轨道交通对沿线物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影响范围、影响效果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郑捷奋、刘洪玉认为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及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和经济繁荣能够促进沿线房地产增值[18];宋宏、马宁的研究表明,地铁站点正外部性的作用范围是由站点周边居民选乘地铁的概率决定的[19]。聂琪、张瑾等的研究表明,随着距最近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增加,站点周边的土地价格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20];梁青槐等研究了北京地铁13号线对沿线2公里范围内住宅平均每平方米的增值情况[21];Bowes认为地铁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与需求方的特点、距离地铁站的距离和到城市中央核心区的距离等因素有关[22];Martínez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紧靠车站附近土地的潜在价值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所下降,但距车站500米范围内的住房价格比其他地区有所提高,并且价格随着距车站距离的近度减小而上涨[23]。因此,可以借鉴上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盈利模式进行定量分析,但应注意以下两点:(1)考虑其他因素对物业价值的影响。现有研究在测算轨道交通给沿线物业带来的价值影响时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物业价值产生的影响,这很有可能使测算结果偏大,影响测算精度。在定量分析时,应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如规划的公园、购物中心、CBD对物业价值的影响。(2)适当引入时间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建设不同阶段对物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轨道交通带来的影响存在时效性。在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各阶段对物业价值影响时有必要引入时间因素。
3.盈利模式的实施
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如何实施,关键在于确定轨道交通外部效益的返还方式,因此必须考虑相关政策环境与法律法规约束。例如在确定地产增值效益时,必然会涉及土地出让的相关问题。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经营性国有用地必须采用“招拍挂”的出让方式,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开发商而言,“招拍挂”的核心问题是土地价格,这无疑会加大地产增值效益的返还难度。政府能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予以支持,成为减少效益返还阻力的重要因素。按照新制度经济学观点,任何政策、制度的产生都是政策所涉及的相关利益方利益冲突和妥协的产物,即博弈的均衡结果。对此,可以运用博弈论的思想,结合我国的相关法规,建立政府与轨道交通企业关于效益返还问题的博弈模型,通过建模分析得出指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积极推动盈利模式的实施。
(二)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框架
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究内容与方法涉及许多学科的交叉配合,例如对外部效益的选择和盈利模式设计,需要借鉴经济学理论,同时运用相关数学方法;在研究盈利模式如何实施时,又需要借鉴博弈论思想。目前,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涉及面较窄,尚未有学者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索。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尝试性地提出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框架,以期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思想借鉴。具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框架
四、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轨道交通企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对政府部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将涉及轨道交通盈利模式各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提出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框架,在确保各研究内容独立性的同时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和统一性。期望本文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轨道交通盈利模式提供较为清晰完整的研究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民生需求来看,对轨道交通需求的与日俱增必将促使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轨道交通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迎面而来,建立科学有效的盈利模式必将成为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盈利模式的研究作为一个创新领域,必将经历从探索、发展到成熟的长期而曲折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政府、学者、企业等各方长期共同努力,从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探索与实践,才能不断充实我国轨道交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加轨道交通项目的吸引力,全面提升项目的投融资能力,逐步实现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1]叶霞飞,胡志晖,顾保南.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与成功经验剖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2,23(4):126-130.
[2]郑捷奋,刘洪玉.香港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J].中国铁道科学,2002,23(5):1-5.
[3]郑捷奋,刘洪玉.新加坡城市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发展模式[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25(11):4-7.
[4]刘金玲,曾学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与盈利发展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4):17-21.
[5]苗启虎,何小竹,费方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及其盈利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5):9-14.
[6]张泓,刘勇,谢建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9-13.
[7]宋晓满,王遐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0):10-12.
[8]薛磊,杨宇彤,姜殿斌.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的盈利模式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5):14-17.
[9]苗彦英,韩萍,王世光.城市轨道交通的费用及效益分析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6,17(1):17-23.
[10]晏启鹏,王忠强.都市交通系统结构建模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5(3):293-296.
[11]刘绯.英国铁路的私有化[J].欧洲,2000(3):49-56.
[12]陈旭.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13]许桂华,杨定华.外部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社会科学,2004(3):26-30.
[14]张从丽.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稀罕关系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8,22(6):10-13.
[15]程斌.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J].中国铁道科学,2001,22(3):107-111.
[16]Yu J,Qingjun B.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urban rail transit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C]//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ICEE).Shanghai,2011:1-4.
[17]Ping S,Jing L.Research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benefit compens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C]//Wireless Communications,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Shanghai,2007:3322-3326.
[18]郑捷奋,刘洪玉.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综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10):14-16.
[19]宋宏,马宁.地铁正外部性作用范围的计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119-124.
[20]聂琪,张瑾,张新华,等.基于Hedonic模型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增值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3,30(1):99-103.
[21]梁青槐,孔令洋,邓文斌.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定量计算实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4):98-103.
[22]Bowes D R,Ihlanfeldt K R.Identifying the impacts of rail transit stations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1,50(1):1-25.
[23]Martínez L M,Viegas J M.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Hedonic price model in the Lisbon,Portugal,metropolitan are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9,21(15):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