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阻力及对策分析

2015-08-11毕海娇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部化环境成本阻力

毕海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环境问题目前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从以往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实现企业成本内部化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很大的阻力。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成本;内部化;阻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在令人炫目的经济增长业绩背后,我们必须警惕这样一个事实: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是以资源的迅速耗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不断恶化作为代价的,在总体上呈现出“环境换取增长”的特点。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那么,解决两者冲突的根本方法即是实施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

一、环境成本内部化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环境成本认识不够深入广泛

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付出的代价,以及企业因为执行环境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一般包括:普通生产经营成本、正常自然资源消耗补偿费、环境维护及补偿费。这一认识要成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共识,并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环境法律不够健全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实际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的是“浓度控制”,企业排污只要不超标就可以无偿使用环境资源,这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虽已进行了数年,但至今还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关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

(三)相关标准计量上的难操作性

环境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很难对于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清晰的计量。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的量化,渔业受损,饮用水被污染,人们的身体及精神上受到伤害,这些损失都应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对这类环境成本的核算不仅仅是经济学与环境学的问题,它还涉及到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不易操作。

(四)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实施的环境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来直接影响企业的排污决策,包括环保标准和规范及企业必须采用的技术等,这种模式会带来企业对环境规制政策的排斥和寻租,导致政府环境政策的执行成本上升和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的激励失效。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失,将进一步导致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环境污染愈加严重。

二、推动企业成本内部化的措施

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成本内部化进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后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成本观

广义上来讲,企业的经营成本不仅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还应包含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保护及防治污染的支出。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彻底改变人们“环境无价”观念,促进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最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制定合适可行的环境政策措施

1.环境税。可以通过企业征税来增加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限制其生产,从而消除环境成本的外部性。但需注意的是,在征收环境税时,要根据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所处的行业,该行业对环境开发、利用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区别征收,否则会极大的造成企业经营者的不满情绪,影响该举措的推行实施。

2.排污权交易。“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意味着超标并不是件违法的事情,导致了许多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治理污染。而排污权交易是将环境资源视为商品,运用市场机制对污染物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以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三)激励措施

企业总是趋于利润最大化的,因此企业一般不愿主动地为保护环境而增加对环保设备的投资或改进现有设备和技术。若国家应当在向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费的同时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奖励,提高初期企业的利润水平,这样可以激励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

(四)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虽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成本由社会来承担会帮助企业节约一部分成本,但随着社会大众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外部成本最终将内部化到企业本身,企业想要得以长期生存就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长远的环保和发展计划。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因其“零污染”口号,使其在全球赚取了良好的声誉,在同类产品的竞争拥有明显的优势。

三、结论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仍然偏低,有些环境治理标准的执行由于受到各地政府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一些企业明知排污量不符合标准还不负责任地将其排放,有的甚至将专项治污资金挪用于其他用途。对种种逃避社会责任、追求眼前利益、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予以制约和取缔。要解决环境问题,仅仅依靠理论政策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包括消费者共同的努力,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河清,张永平.排污权交易之谨慎思考[J].商业现代化,2013 (8).

[2]洪利. 略论企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61-63.

[3]唐志. 环境成本内部化实现途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 (2):42-44.

猜你喜欢

内部化环境成本阻力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新疆五彩湾露天煤炭开采环境成本内部化驱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