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角度的知识传播效率提升策略
2014-09-20刘韬,王勉
刘 韬, 王 勉
(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科版)编辑部,重庆 400074;2.江苏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据统计,目前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数量大约有5000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数量大国。同时,中国的英语论文发表数量也相当可观,据英国《自然》统计,2011年中国的研究产出量是日本和德国数量之和,约为14万篇,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期刊数量大国和论文产出大国[1]。期刊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促进科学交流、培养科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与强大的论文生产能力和庞大的期刊数量不相称的是,中国在国际科技界具有影响力的期刊并不多。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发展与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期刊在构建国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笔者在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之上,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知识传播流程中的费用,从提高知识传播效率、促进科研交流和新知识产生立场上提出期刊转型的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知识价值链模型
价值链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最初是指企业包括设计、生产、销售等在内的经营活动,可以用一个链条来表示,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后来,价值链理论被延伸应用至企业的知识活动层面,认为知识价值链(Knowledge value chain,KVC)是由知识流通过程中知识的增值活动所组成(见图1)。
图1 知识价值链(KVC)模型架构
以此类比,以科研工作者为代表的作者是知识输入端,以科技期刊为代表的期刊群为知识活动面,以科技期刊和信息服务商组成的面向读者的界面为知识输出端。在科技期刊的运营过程中,作者的文章为重要的原材料,期刊为知识加工者,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组,使加工过的知识符合知识传播的需要,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信息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如大范围的发行、快速数字化进程以及先进检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大大提高期刊出版的工作效率,提升内容的可发现性,在方便读者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学术交流的步伐。因此,知识传播效率=知识输入端×知识活动面×知识输出端。其中,知识传播效率是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知识传播效率。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短板,会降低知识传播的效率。
二、科技期刊现有知识价值链分析
(一)现有价值链上知识流通路径
在知识价值链上,原始知识被加工、优化、组合、挖掘,形成规范化的知识成果,呈献给读者,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交流平台。价值链上的参与主体主要为作者、期刊、在线数据库信息服务商、读者。作者为价值链上原始知识的供给者;科技期刊为知识的加工者;大型数据库为知识的运营者,其核心是为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平台;读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转化者。目前,我国科技知识流通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期刊现有价值链
作者在多种期刊中寻找合适的刊物进行投稿。在寻找过程中,作者要考虑期刊的专业方向、行文风格、发表周期、期刊科研水平等因素,使论文和期刊相互匹配,以增加发表的概率。投稿之后,经过短者几个月、动辄一年的等待。由于一稿多投的限制,如果一次投稿未中,作者要重新开始匹配过程和等待过程。
期刊对录用的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出版、发行。按照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一般从录用到发表的周期为一个月以上。近几年,有的期刊采用了网络预出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大型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等大型数据库为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极大地节约了读者信息查询的费用,越来越多的功能优化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读者。读者通过大型数据库搜索、获取知识。在海量的数据面前,读者在相同研究领域的文章中搜索、选择,大量低水平、重复性文章成为读者获取有效知识的障碍,增加了信息获取的费用。
(二)现有价值链的不足
1.价值链主体合作关系松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工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并且不断深化。在知识传播的流程中,科技期刊和大型数据库是知识从作者(知识的供给者)到读者(知识的需求者)传播过程中的中介和桥梁。期刊负责知识的加工、优化,核心的服务对象为作者;数据库负责知识的运营和传播,主要服务对象为读者,分工带来了各自领域内效率的提升。
但是,价值链的效率取决于知识流通链条上的短板,也就是说,在知识传播的链条上,所有的因素需要相互协同才能产生最大的传播效果。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和大型数据库的合作关系松散,只有收录与否的关系,二者缺少战略上的合作。同时,读者和作者分别局限在知识流通的两端,缺乏沟通的平台和途径,缺乏作者和读者知识交流和碰撞、继而诞生新知识的土壤。
2.信息传播周期长
按照传统知识价值链,文章从投稿到数据库收录需要经过短者几个月、长达几年的发布周期。目前,这种模式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途径,带来了更多的海量信息,大量的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涌现出来,信息的生产速度和交流速度明显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为科技期刊带来了冲击,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期刊需要改变传统的流程,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适应读者和作者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快捷性的需求变化。科技期刊只有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继续充当知识传播媒介的作用,若固步自封,就会被新兴媒体所淘汰。试想,若没有类似于刊号之类的行政垄断地位的保护,没有现行科研考核体制的保护,很多低水平期刊将会迅速失去生存空间。
3.信息传播费用高
价值链上的信息传播费用来源于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作者投稿时产生的费用,例如在众多期刊中寻找对口期刊的搜寻费用,论文录用后的版面费等用于论文发表的各类费用;期刊对稿件的加工费用、印刷、发行费用等;数据库的维护及传播费用等;读者在数据库中寻找知识的搜索费用、下载费用等。价值链上的信息传播费用为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费用总和,费用过高会导致价值链效率低下,最终导致高水平作者和读者的流失。
由于刊号的限制,期刊属于稀缺资源,科技期刊数量远远少于市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作者在期刊面前处于弱势,为了发表文章,需要承担高昂的费用,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成本和间接的时间成本。这种高成本会直接导致成长起来的优秀作者放弃国内期刊,选择影响力更高、传播效率更高的国外期刊。长此以往,会形成逆向淘汰,优秀的作者外流,国内期刊被大量的低水平稿件充斥,科技期刊发展成为无水之源,质量难以提升,继而影响后续研究者对期刊的评价和认知,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国内科技期刊不能反映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成为科技发展中的短板和洼地。
三、基于共享价值的价值链优化
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用户需求模式、行为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作者和读者实现知识的快速发表、获取及交流的需要。为满足这一需求,科技期刊需要改变目前知识传递速度慢、成本高、合作松散的状况,探索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知识传播模式,这不仅是科技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期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共享价值的概念在2011年由迈克尔·波特和马克·克雷默首次提出,是指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改善企业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各项政策和经营举措[2]。笔者把知识价值链上的共享价值定义为:知识传播价值链上的主体通过加强协作、采用新技术等手段,优化价值链流程,降低信息传播费用,促进和引导科研交流,实现知识传播价值链整体的效率提升,并能借助该价值链汇聚和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战略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智力成果,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共享价值不是瓜分已有的价值,而是通过协作开创更多价值创造的途径,提高价值总量,共同分享价值增值。其基于共享价值的期刊价值链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共享价值的期刊价值链图
(一)搭建快速发表的平台
作者是知识的生产者、提供者,是价值链上的核心资源。很多科技期刊认识到了作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在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大部分期刊有自己的投稿网站,为作者投稿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也有期刊在情感上留住作者。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并不给力,作者成长起来之后,照例会把高质量的稿件投向更高水平的期刊;一个期刊一个网站的做法只能降低作者和单个期刊的沟通成本,不能降低作者投稿时寻找匹配期刊的搜索成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单个期刊各自为政不合时宜。试想,如果在作者和科技期刊之间搭建一个公共的、免费的预出版平台后的情况会如何?作者在平台上发表文章,期刊在平台上寻找高水平文章,匹配之后双方达成发表协议,按照一稿一刊的方式继续传统的录用、编辑加工流程,最后出版在正式的科技期刊上。该平台类似于一个知识交易的市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很快会被科技期刊青睐,作者可以根据期刊的权威性、学术性等评价指标择优发表;对高质量文章的共同需求会促进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同一文章经过不同领域期刊编辑的筛选和挖掘,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
但是,预出版平台如何管理值得后续深入探讨。例如,预出版平台如何进行同行审稿评议,该平台上发表文章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等,需要科技管理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来运营。
(二)期刊的数字化
期刊的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满足知识快速传播的需要;其次是资源约束加强,期刊需要实现更加环保、节约的知识传播方式;最后,科技的进步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网络终端通过电子书等各种阅读器即时下载论文。鉴于此,科技期刊是该抛弃纸质印刷、纸上办公而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了。数字化期刊对预出版平台上的文章采取链接、导读的模式重新整合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和交流。
例如在复杂性科学领域,一个墨西哥的研究小组每个月在自己的网站上“出版”一期刊物,将不同来源与复杂性相关的新研究成果进行链接,这对复杂性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追踪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动态来说具有重大价值。
(三)期刊的专业化
科技期刊的学术权威来自于专业化。
首先,专业化体现在内容的专业化。目前存在很多综合性期刊,不仅是学科的大综合,也是研究方向的大综合。这种大而广的办刊思路缺乏对某一个领域的持续跟踪,难以把握学科研究的前沿,也难以和前沿的科学家建立联系,刊物自然衰落。内容的专业化要求期刊专注于某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发表该领域内的高水平论文。
其次,专业化体现在采编手段的专业化。编辑是知识价值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编辑的任务是帮助作者深入挖掘学术观点、提高论文质量,直接参与知识增值的过程。国际上的一流科技期刊,编辑把主要功夫用在学术论文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家交朋友,想方设法争取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4]。反观国内,编辑往往把功夫放在编辑的日常事务工作上,对学术论文关注太少。
最后,专业化还体现在学术交流规范上。国际学术交流需要一批优秀期刊发行英语版本,同时,栏目设置、文字图表编排以及标准和规范等都服从国际标准。
(四)加强价值链主体的协作
目前,国内以知网、万方、维普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商收集了大量科技期刊的内容,但双方的合作是松散的,双方的合作止步于收录与否。期刊和信息服务商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促进新知识的交流、满足读者所需是二者共同的目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和信息提供者都必须考虑读者行为模式的变化。以文章的形式为例,未来的文章不仅有题名、文摘和全文等内容,还有动态的音像、数据表格和趋势图嵌入,以及有关文章应有尽有的各种相关信息,如作者采访录、博客、主题论坛等[5]。信息支付的形式也从单一的订购模式发展为贷记模式、即时付款以及单篇支付等。因此,期刊和信息服务商通过战略合作,提供先进的检索技术,提升信息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与研究团体更多地交流,同时利用各种专业的社交网站开展学术交流工作显得非常迫切。例如,期刊和信息服务商共同发起国际会议,聚合领域内的优秀学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和自身影响力的提升。
四、结语
中国要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大国、强国,需要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利于知识传播和诞生的平台,能够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和战略方向的国际顶尖、影响深远的科技期刊及高效的信息服务商成为科技发展的需要。科技期刊的建设需要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编辑、信息服务商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产生和交流的高效平台,这样一个知识价值链的构建和运行同样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和配合。唯有这样,科技期刊才能做到可持续、高效率发展,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有力支撑。
[1]知识、网络和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研合作[EB/OL].(2011 -03 -29)[2013 -12 -01].http://news.xinhuanet.com/2011 - 03/29/c_121242764.htm.
[2]迈克尔·波特.创造共享价值[EB/OL].(2011-06-04)[2013 -11 -23].http://www.woxihuan.com/146838154/1338777835085300.shtml.
[3]刘沂鑫.美国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和数字化特点分析[J].新东方,2010(5):57 -59.
[4]顾泉佩.基于访美交流考察论美国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及思考[M]//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5.
[5]Vicky Williams,方理华.国际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展与市场推广[J].传媒,2011(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