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临床探讨

2014-12-25谌河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颈项风池穴椎动脉

谌河琴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椎动脉受损,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以颈项僵硬、恶心、呕吐、眩晕、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针灸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我院探讨了在针灸基础上配合手法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颈项僵硬、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颈部旋转或后伸时可出现一过性眩晕,部分患者曾有猝倒发作。椎间孔压迫试验结果呈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结果呈阳性。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韧带钙化或有骨刺形成。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2]。

所有研究对象均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严重皮肤感染、皮肤破损、既往有颈椎手术史、颈椎骨折、颈椎脱位、骨结核、骨肿瘤、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女性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A组5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46±6.73)岁;体重45~84kg,平均体重(61.37±4.21)kg;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12±0.67)年;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6例。

B组5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63±6.58)岁;体重46~85kg,平均体重(61.81±4.52)kg;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28±0.74)年;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8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嘱患者放松颈肩部,取坐位或俯卧位。取穴百会、颈夹脊穴、风池、大椎、风府、内关、太冲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3]。首先取已消毒的毫针刺百会穴,向后平刺0.5寸;向下颌方向直刺风池穴1.5寸;夹脊穴直刺l寸;斜向脊柱方向刺大椎穴0.5寸;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风府穴0.5寸;直刺内关穴、太冲穴0.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患者感觉酸胀)为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捻转行针1次[4]。针灸治疗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进行下一疗程。

B组患者接受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嘱患者在上述针灸操作完成后休息30min再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左后方,首先以右手食指和中指揉按颈项两侧肌肉、韧带,持续5min左右,使患者充分放松颈项肌肉[5]。嘱患者取去枕平卧位,采用中指按压风池穴,待患者产生酸胀感后继续按揉3min。以拇指按压百会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min。对上肢、颈肩部进行按揉放松5min后做颈椎斜扳法、端提颈椎法、颈项拔伸旋转等。最后揉按提拿两侧肩井穴,振击大椎穴,叩击上肢、肩部[6]。整个手法治疗维持30min/d左右,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进行下一疗程。

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

治愈:颈项僵硬、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不受限,肌力恢复正常;

显效:颈项僵硬、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颈肩部活动时有轻度不适;

有效:颈项僵硬、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颈肩部活动时有眩晕感;

无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均未改善,甚至恶化[7]。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寰枢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所致,患者椎动脉遭受刺激后血管狭窄、折曲,加之韧带组织松弛、钙化,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发生缺血后可引起颈性眩晕而猝倒,可导致摔伤等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

中医学理论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纳于“眩晕”之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颈椎为人体之枢纽,是任、督二脉和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必经之路。当肝肾亏虚、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不能上荣清窍,不通则痛。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则以益精填髓、补益气血为法。

百会穴为诸阳与督脉之汇,与脑关系密切。针刺百会穴可振奋周身阳气,平衡全身经络、清利头目以止眩晕。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分布于督脉两侧。针刺夹脊穴可提升阳气、调补督脉气血,达到舒筋活络之功效。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会穴,针刺风池穴可将阳热风气传输至胆经和阳维脉。大椎穴为治疗眩晕症之辅穴,可将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入大椎穴,循督脉阳气上行至头颈。风府是足太阳经、督脉、阳维脉之会穴,易受风邪入侵而引发头痛。针刺风府穴可通关开窍、补益肝肾、熄风止痛。针刺内关具有降逆止呕之功效,对眩晕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较好。针刺太冲穴可散去肝经之水湿风气,对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效果较好。针灸诸穴,可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节阴阳之功效[8]。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针刺不仅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肌肉群紧张,还可降低颈椎退变引起的颈部神经根刺激症状及其对血管的压迫,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针刺风池穴可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脑局部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脑局部血供。

推拿手法可帮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放松紧张的颈部肌肉,纠正错位的逆乱关节和组织,恢复颈椎部位正常的解剖关系,维持良好的生物力学平衡。穴位按揉还可促进气血、经络通畅,与针灸治疗相辅相成。我院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灸治疗,提示针灸配合手法可增强消肿止痛、舒筋通络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效果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 章珍明,范志勇,黄威.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5~17

[2] 陆永军.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58~159

[3] 张朝霞.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3):35~36

[4] 张炎华,刘文静.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17~19

[5] 李文江,张关弘,卞阿慧.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60~61

[6] 张洪兵.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2):825~827

[7] 金瑞田.针灸推拿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817

[8] 朱雅杰.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95~96

猜你喜欢

颈项风池穴椎动脉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心脑之枢在颈项
风池穴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