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2014-12-24黄菊
黄菊
(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启东2262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1]。西医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上有手术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造成身体和心理损害,药物治疗以GnRH-a及米非司酮最为常用,但停药后肌瘤会逐渐增大。但对于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使子宫肌瘤缩小,过渡到自然绝经后子宫肌瘤多可进一步萎缩或逐渐消失。本文对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获得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腰酸腹坠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无米非司酮服用禁忌证,无心、肝、肾疾病,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个月内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年龄(47.5±3.7)岁,病程(10.5±2.5)个月;观察组年龄(47.3±3.8)岁,病程(10.3±2.7)个月。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病程、肌瘤体积和肌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月经第1~3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连续服用3个月后停药。
1.2.2 观察组 米非司酮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3次/d,饭后服用,联合用药3个月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对患者行妇科彩超测量子宫肌瘤大小,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恶心等。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肌瘤复发情况。
1.4 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子宫肌瘤的疗效标准来制定评价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肌瘤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检查显示肌瘤缩小1/2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无效: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缩小。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瘤体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平均缩小率为60.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也比治疗前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4.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瘤体缩小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体积(cm3)=0.523×a×b×c(a、b、c分别代表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以最大肌瘤计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比较 (±S) cm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比较 (±S) cm3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平均缩小率(%)观察组对照组50 50 5.54±1.10 5.48±1.23 2.20±0.52 3.07±0.12 60.3 44.0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指标、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稍微胃脘不适,1例出现潮热现象,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稍微胃脘不适,1例出现潮热现象,1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现象,不良反应率为6.0%。两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都没有做任何的处理,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随访结果 患者服药3个月后停药,停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瘤体稍增大现象,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瘤体增大现象,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研究提示孕激素和雌激素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有关系。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该疾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腰酸腹坠,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对于子宫肌瘤较小、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在临床上一般不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但对于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子宫肌瘤体积大或引起膀胱、直肠等压迫症状;疑有肉瘤变;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等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另外,也可进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雄激素、GnRH-a、米非司酮等,但激素类药物停药后肌瘤可逐渐重新生长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对于症状较轻、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肌瘤缩小,待自然过渡或诱发到绝经后肌瘤可随体内性激素减少而萎缩甚至消失,从而避免手术之苦。本研究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刘召芬等[3]认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是:(1)通过竞争受体抑制孕酮活性,使黄体溶解,体内孕酮水平下降;(2)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肌瘤缩小;(3)米非司酮抑制肌瘤细胞表面生长因子mRNA的基因表达,可能是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4)长期服用米非司酮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引起无排卵,雌孕激素呈低水平,使肌瘤缩小。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瘕”范畴,病机为气滞血瘀痰凝。桂枝茯苓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牡丹皮、桃仁化瘀血、清瘀热。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4]。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方中桂皮醛、牡丹酚、芍药甙等主要成分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抗炎镇痛、抗肿瘤等[5]。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本文对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瘤体的缩小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两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在绝经过渡期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0-3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72-274
[3]刘召芬,程红英,江森.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71-573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8-312
[5]张英琦.桂枝茯苓丸治疗癥瘕(子宫肌瘤)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