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初探

2014-12-23杨华

考试周刊 2014年88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特点

杨华

摘 要: 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社团——网络语言,产生了大量网络新词汇,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新词语的收集,分析网络新词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多元化的特点,并探讨其所体现的流行文化。

关键词: 网络新词语 特点 流行文化

网络新词汇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语言现象,一些新兴网络语言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髦字眼,成为正在迅速变化发展的汉语的一个部分。网络新词语是指由一定的网络用户群体在BBS、QQ、聊天室、微博、微信等网络虚拟空间创造或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语言。

一、网络新词汇产生的社会背景

1.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

网络技术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者,也使网络传播成了第四媒体,冲击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网络这种传播方式正在进行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交流与融合。首先,互联网在传播路径上打破了国家的疆域和政治的局限;在语言上,因为网上通行英语也减少了信息传播中的语言文化障碍。因此,网络传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空间上的障碍”。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语言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大量的新词汇伴随网络传播的发展而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

2.网络语言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社会方言。

所谓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1]。“网络语言是‘生活语言、‘大众语言、‘全民共同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和变化。我们称它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2]。不论从网络用语的使用者来看,还是从网络用语系统自身来看,网络用语基本采用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或者用諧音手法赋予一些旧词新的意义,但仍是建立在汉语基础上的。网络用语反映了网络上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需要,具有鲜明特点。网络用语中具有大量的习惯用语和行业术语,包括网络术语、校园用语、城市时尚用语和数字符号用语等。网络用语受到外来词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词汇问题。

网络用语拥有稳定的言语社团。“言语社团是由为数不等的人组合而成的社团,这个社团的成员,持有大体上相同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评价标准”[3]。近两年来,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手段的出现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标志着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的数量日趋上升。据新华社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2013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88.3%;其中,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42.5%,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网络用语。据有关机构调查,许多大学生已经达到100%的上网率。我国网民以年轻人为主,学历水平多在大专和本科以上,收入则以高收入者为主。这样一个年龄、学历、智商与收入均占优势的新一代成为网民主体,不断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

二、网络新词语的多元化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新词汇,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是对现实社会流行文化的体现,同时凸显人们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1.借用英语词语。

在一千三百多条网络词语中,有两百多条外语词语,约占总数的18%,很多是英语音译,有些是意译,还有些是直接使用。其主要形式有:

(1)直接使用。如:.com,Outlook,Modern(调制解调器),Internet(国际互联网),E-mail(伊妹儿),download(下载),Microsoft(微软)。

(2)缩写形式。

①专有名词缩写形式。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BBS(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牌服务),CPU(中央处理器),WWW(万维网、URL(统一资源定位器),IE(网络探索)。

②一个句子的首字母缩略。BRB是Be right hack,马上回来的意思,如“等着我啊BRB!”BBL是Be hack later,过一会儿回来;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如“BTW,你最近的工作进展如何啊?”TTYL是Talk to you later,过会再聊的意思;ASL分别是Age,Sex,Location的第一个字母,是网友询问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的常用问法。

(3)与阿拉伯数字一起构成。如:B2C(企业到消费者),Y2K(千年虫),4G(第四代无线电通信),等等。

(4)与汉字一起构成。如:FLASH动画,我的E家,PP电话卡,POP协议,WAP手机,USB接口,JAVA特效,SIM卡,MP3播录机,等等。

(5)英语新流行语。如:B4(Before从前),BF(Boyfriend男朋友),U(You你),BTW(By the way顺便说),HRU(How are you你好吗),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PK(Person-killing单挑),3Q(Thank you谢谢),等等。

2.创造汉语新词汇

(1)汉语词性的转换。

①名词作动词:名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

a.有事伊妹儿我。

b.今天你雅虎了吗?

c.你知道我在Q你吗?

②形容词作动词。

a.歌手蔡依林被狠狠地黑了一把。

b.想聊天必须起个好网名真正“酷”一把。

这里的“黑”来自“黑客”(hacker),hack是动词,本义是“乱砍、毁坏”。因此,形容词“黑”就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行为。“酷”来自英语单词“cool”,这里同样作动词。

(2)汉语拼音缩略语。网络词语中有许多汉语拼音缩略语,如GG(哥哥)、MM(妹妹)、JJ(姐姐)、DD(弟弟)等,另一種造词方式是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代替一个近似的汉字读音,如用b代表“不”的意思,如b要就是不要;d代表“的”,如“偶d小窝”就是“我的小窝”的意思。

3.汉语谐音形。

“斑竹”是指版主;“粉”是很的意思;“霉女”取美女谐音,指丑女;“偶”是我;“表”是不要;“稀饭”是喜欢;“大虾”是大侠;“驴友”是旅游的人;“暖被儿奖”指诺贝尔奖。

4.符号(图像)代替语言。

符号代替语言使用,这是网络词语一大特征。由于纯文字不能把人们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语言辅助形式表达出来,传达给对方,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网民们便只好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数学和图形,却又突破原有的符号系统,打乱原有符号的使用范畴,引入图画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组合,传达喜、笑、怒、愁等人类情感,从而创造一套独特的网络符号语,以表达更复杂、丰富的语言内容。例如:1314(一生一世)、530(我想你)、886(拜拜了);:-)表示微笑,p(^O^)q表示加油,(^∧^)表示对不起。

三、网络新词语的特点和流行文化

网络新词语作为网络时代的标志,受全球化语境影响,彰显出与其他社会用语十分不同的价值特征。一种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网络新词汇所体现的是当今社会的多元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由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的文化。

1.网络新词语新鲜热辣,能最快速最真切地反映流行文化。

近几年来网络新词汇大量涌现,2009年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国内字是“被”,“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等新词语成为交流的常用词。2010年是“给力”和“浮云”,2011年的流行词是“给力”作为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劲”、“酷”,用法如:“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这BOSS真给力啊!”“这装备真给力啊!”又如:“这个动画太给力了!”作为动词,相当于形容词动用,随着被网民使用得越来越多,也经常被用作动词,也就是它的本意“给予力量”、“加油”的意思。用法如:“大家给力啊”,“要给力啊,后期靠你了”。这些新词语的出现或许全然不合乎语法,也不规范,却胜在“新鲜热辣”,受到年轻人的欢迎。2013年“革”字最终以超过60%的网民支持率问鼎年度汉字,“单独二孩”放开、劳教制度废止、高考制度改革……各项深化改“革”的措施振奋人心。中国著名汉语言文字学者杨端志先生对“革”字进行了解读:“革”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夏商周一直到当前,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都在其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的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中。网络新词语,能最快速、最真切地反映我国社会的种种变革,看到文化的势态。网络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正是流行文化新面貌的真实记录。

2.网络新词语简洁、方便使用,反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词汇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面镜子。当今社会讲求省时高效。网络新词语大量使用了英语和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在网络的交流中十分方便快捷,言简意赅,既省时又省网络费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更崇尚简洁、方便、快捷,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显示出快节奏的风格,迫切需要缩短表述和写作时间。因而,缩略语等的使用显得特别有必要。青年学生在网上用汉字和数字交流,更是越简单越好,于是就出现了让很多成年人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表述:886(拜拜喽),7456(气死我了),MM(美眉)、我T(踢)你,等等。

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为了省时,常使用一些符号,如表示喜、笑、怒、愁等人类情感的表情符号,它们是对虚拟交流的有效补充。在网络交流中我们无法像现实面对面的交流那样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眼神、肢体动作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这些表情符号正好弥补了单纯语言文字交流的不足。如:(._.?)什么事啊?/⊙﹏⊙‖∣°真尴尬~~/(^_^)∠※送你一束花。网络语言表情符号被称作“网络象形文字”。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一些合理和看似不合理的新词语,随着运用的人数的增多,逐渐被普遍接受,并成为主流词汇,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被淘汰。

3.网络新词语生动、极具表现力,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和使用主体是青少年,他们富有个性,有创造力,崇尚自主创新。网络新词语十分生动活泼,极具语言表现力,这也非常符合网络的使用主体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使得网络新词语具有相应的文化特征。流行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集娱乐性、消遣性、排忧性和减压性于一体,因此很受青少年青睐[4]。网友之间会相互模仿,追求时尚。年轻人对新事物、新现象很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容易跟风,他们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最前卫、最现代的标志,否则就会被耻笑“OUT(落伍)”,因而也加速了网络新词汇的传播。如天气十分冷时,我们说“很冷”,开心时,我们说“很开心”,这个“很”字在用到有些磨损时,它的不少变体就适时补充,“暴冷”、“巨开心”、“超难过”,它们的和谐共生正是汉语繁荣的源泉。外来词所携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中国青少年。词语中夹杂大量英语,伴随美国化的观念渗透——追求简便省事、开放直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等。

四、结语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除了不再发展的原始语言,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自给自足的语言,没有一种绝对的纯洁的语言。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得最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的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网络新词语的出现或许全然不合乎语法,也不规范,这也引来一些人的担忧,网络新词会不会消解汉语本身的文化内涵?汉语的使用是不是应该更加规范?我们认为不必过分担忧。主流媒体、文件法规使用网络词语会显得不正式,但日常使用可以增加谈话乐趣。汉语有很强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古老的语言文字都消亡了,我们的语言还在生生不息地繁荣生长。正如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所说:“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也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参考文献:

[1]林纲.略论网络用语中的语词接触现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9,VOL31(5).

[2]杜曾慧,杨慧群.对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11,VOL8(11).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特点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析青年流行文化现象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关于流行文化产业与商业插画研究
互联网时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