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与实践
2014-12-23王守荣
王守荣
摘 要: 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分析了在文本的话题导入、线索梳理、信息理解及内涵拓展等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分析 实践改进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非常熟悉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即读前进行话题导入;读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线索,理解文本信息;读后引导学生内化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然而,在实际的研磨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顾此失彼,削弱了阅读教学效果。本文以省《聚焦课改,享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一节阅读教学展示课——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3“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阅读文本“Cultural differences”的研磨过程为例,呈現课堂教学环节,客观分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后续的课堂实践改进,提出各环节需要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教学提供借鉴。
二、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分析与实践改进
1.导入未能考虑情景的真实性,后续阅读铺垫不足。
[案例描述]文本话题导入
教师课前安排两位学生准备了一小段表演,表演内容是两人见面因打招呼的方式不当而引起肢体和言语的冲突。上课铃声过后,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之后教师问学生: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m?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their performance?通过转述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意识地导入并板书词汇approach,touch her shoulder,kiss...on the cheek,step back,put up;然后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communication?There is a problem.由此导入文本,并进入文本阅读。
[问题分析]本环节中,两位学生明显没有进入表演状态。在没有借助任何道具、装束仪容或言语指示的前提下,两个朝夕相处的同学互致问候,一个同学上前亲吻另一个同学的脸,对方做出自我保护状,看起来很不真实。
[后续改进]教师先播放一段有关身势语的视频,师生间的问答据此展开:
T:W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contained in the video?
(Food and clothes,Greeting ways,Wedding customs,Festivals,Body language)
T:When I was a college student,I met a German.Do you know how he greeted me?OK,I will show you my story.Please choose the words from the box to fill in the blanks.
教师通过视频材料,向学生传递了信息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频材料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接着教师以文本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一段经历,通过这段经历,学生对“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一话题有所了解和感悟,最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将要阅读的文本作者也有一段类似的经历,话题引入自然,而且切中主题。
2.文本线索梳理不符合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整体阅读偏离方向。
[案例描述]文本线索梳理
教师从标题“Cultural differences”入手,以标题中的differences一词作为文本线索设计教学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如下话语引出话题:There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通过设计问题“What a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梳理文本中描述的四个话题: presents,wedding,body languages,festivals。然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Not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the same way,nor are they comfortable in the same way with touching or distance between people.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化习俗会引发交流问题。接着教师设问:How can the problem be solved?引导学生用文本最后一句话“In general,though,studying international customs can certainly help avoid difficulties in todays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做答。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采取更多的方式避免交流障碍。
[问题分析]按照以上课例的框架线索,教师在文本处理上会很容易忽视一些非常重要的文本细节。对于文本中提及的非常重要的作者观点,未给予恰如其分的处理。针对“When faced with the differences,what attitude should we take?”这一问题,作者只是在文本的最后一句稍微提及,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设计和后续的延伸讨论显得过于“浓墨重彩”。这样的文本线索梳理没有突出重点,而且主次不清。
[后续改进]教师以谈论个人经历作为话题切入点,在导入部分,师生分享了来自不同国度(文化)的经历。从“As I get to know more international friends,I learn more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过渡到对作者观点的解读。教师设计了如下三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的最后内容:
What has the author learned from these cases?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se expressions of cultural body language?
Does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no problem if people follow the cultural customs for body language Find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通过如上设问和追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提炼出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理解: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cultural;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neutral;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general.这样的设计突出了从体验到理解的过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彰显了文本特征,体现了作者的表达意图。此梳理过程有效训练了学生整理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而且清晰的文本线索有利于学生储存和记忆文本信息,能在后续学习中整体提取和灵活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文本信息内化未能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真实感受,内化和迁移无法形成。
[案例描述]文本信息内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的互致问候方式、不同的身体间距后,设计了如下任务:
Now lets go do a memory challenging task.I will give you four minutes to keep the ways of greeting in mind and then report them to the class.During your report,you cannot turn to your book for help.
[问题分析]这一任务的设计意在通过挑战记忆力的方式,促进学生熟记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的问候方式、不同的身体间距,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种孤立记忆信息的活动短时效果较好,却不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长久的印象。如果学生要在课堂之外使用知识,那么他们需要概念化地组织与使用知识(琳达,2010)。教师必须能够组织学习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纳入概念图之中,并且向学生传授多种将学习材料迁移到新情景中的方法。
[后续改进]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的互致问候方式,以及作者对身势语的认识和理解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Among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which impresses you most?And why?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opinions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In what way?
将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与自我的已有认知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异同,或提出异议,或表达赞赏,在比较和感悟中表达真实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思想,积极进行语义建构,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和真实感受,在一定的新语境中进行语义建构和思维表达,体现用语言做事的学习原则,促成文本信息的内化和迁移,提高综合语言素质。
4.文本内涵拓展未能围绕主体内容和文本主题,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无法达成。
[案例描述]文本内涵拓展
在梳理完文本信息之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思考:
Problem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What about other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Are there other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may cause problems or misunderstandings?What are they?How can we avoid them?
[问题分析]上述设问指向设计了除身势语之外的其他文化差异,以及因这些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的途径。这样的设问指向已经脱离了文本的主题内容,甚至超出了本单元的话题。基于文本主体内容和单元话题进行拓展与延伸,是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后续改进]在梳理和内化文本信息之后,教师适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文本内涵。
Look a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on the blackboard.Do you think it is well organized?
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通过以上设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过程中逐渐呈现在黑板上的文本框架,进一步分析语篇的段落安排和篇章组织,并通过思考作者的语言特色、行文特点,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主题,揭示内涵,达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结语
阅读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特征、写作特点、写作意图,或文本中其他有价值的、可以延伸与拓展的关键点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基于课例的分析和改进终究有它的局限性,如何找到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提高阅读课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原则和方法,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梁美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琳达·达林,哈蒙德等著.冯锐等譯.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