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研究

2014-12-16于倩倩

2014年3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于倩倩(1992-),女,汉,河南许昌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男性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主力,肩负着农业生产、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社会关系维持等重担。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丈夫的外出务工给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带来的影响,对于构建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以及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网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多地少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自身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但由于受户籍制度、住房、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有2/3的己婚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与其配偶在一起生活。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人称“386199部队”。据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留守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1]

本研究在总结以往农村社会支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社会研究方法,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找出留守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缓解她们生活中的压力,改善她们的生活现状,并讨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构建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张文宏、阮丹青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张文宏、阮丹青,1999)所谓“社会网络”就是“同事、朋友和更普遍的社会联系”(Burt,1992),是“连接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Wellmam,1988)。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来,每个社会成员都嵌入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并且从其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社会支持。随着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群体越来越大,产生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状况和社会支持网络。如:呂芳通过对16省66县2414名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构成的调查研究,得出:丈夫仍然是“缺席”的户主,构成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的重心。而“娘家人”在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公婆”,尤其在情感支持和财务支持方面[2];李洁认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主要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传统的社会交往形式,她们的社会交往圈子主要集中在与亲属和邻居的面对面的互动,局限在所生活的社区内,很难形成丰富的社会交往关系[3];孙可敬、傅琼分析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问题出发,尝试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建[4];闫清平从马克思主义观视野出发,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探究。他将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当做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日益呈现出“问题态势”。她们的身心负担较重,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损害,是农村乃至社会的弱势群体。[5]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非正式社会支持

1.农村留守妇女与丈夫的支持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69.7%的留守妇女主观上是觉得和丈夫的关系是好的,21.2%觉得夫妻关系一般,感觉夫妻之间关系不好的仅占9.1%;在与丈夫的联系频率方面,农村留守妇女之间有些差异,每天联系的人数占34.4%;每星期联系的人数占43.8%;每个月联系的人数占9.4%。总的来说,由于电话、手机等现代通信技术使留守妇女和丈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仍保持频繁的联系,绝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妇女每个月内都会与丈夫联系至少一次,夫妻之间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在农村留守妇女与丈夫的联系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家庭情况、孩子情况、相互关怀与叮嘱和老人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妇女把家庭、孩子、丈夫和老人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

2.农村留守妇女与婆家人的支持状况

婆家人是农村留守妇女主要的社会交往对象,是她们重要的家庭网资源之一,包括公婆及其丈夫兄弟的家族。农村留守妇女的负担很重,希望婆家人能够分担一些负担。据调查,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会转向婆家人求助。许多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务工,而自己与公婆相互帮扶较多,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比丈夫在家要好些。但是妯裡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双方家庭间是否存在矛盾,关系不好的亲属之间不会成为强社会支持网络,她们会寻求其他可提供支持的社会交往网络。相反,关系较好的兄弟家庭,在与妯娌的关系上,由于兄弟都出去务工,妯裡在农忙时会相互帮忙,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在家务劳动及情感慰藉方面成为对方有力的支持。

3.农村留守妇女与娘家人的支持状况

根据调查发现,Y村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与娘家人交往很密切,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向娘家人求助,娘家人是她们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年轻的妇女,她们刚嫁到丈夫家幾年,孩子年幼,丈夫外出务工,自己在娘家呆惯了,对“娘家人”有着极大的依赖性,甚至在丈夫外出期间经常在娘家居住。但也有留守妇女表示更倾向于向婆家寻求支持,她们觉得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不方便经常麻烦她们,如果婆家人能帮忙解决,一般不会请娘家人。

4.农村留守妇女的地缘与朋友支持状况

有学者指出,在很多情况下,邻里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6]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7],这样,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而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序圈子。邻里之间在地理位置上较近,生活上便于互相帮助。邻里关系对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农村留守妇女获得生活帮助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支持网络之一。

5.农村留守妇女参加组织或协会状况

在本次调查人群中,认为没有这些协会和没有参加协会的分别占51.5%和18.2%,有占总人数的27、3%参加了各种协会,参加人数较多的协会是基金或信贷方面的协会,只有少部分人参加了经济合作组织和文艺类协会组织。

由此看来,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组织或协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可是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有强烈的参与意愿(不想参加或没想过参加的仅占3.0%)。此外,还有留守妇女表示即便有,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参加的可能性较小。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正式社会支持

在农村社区,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正式支持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村委会和村妇联,但调查发现这两个社会组织对留守妇女提供的支持存在着漏洞。根据对Y村的调查,村委会对留守妇女提供的支持比较少。留守妇女除非遇到了一些需要村委会出面调解的问题(比如打架、土地使用权问题)时,才会向他们求助。村妇联所提供的支持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关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通过对当地留守妇女的访谈,了解到去年村里进行了村委会的重新选举,但许多留守妇女甚至不知道村里的妇女主任是谁,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可能向村妇联寻求帮助。在她们看来,妇女主任的任务就是定期向育龄妇女发放关于孕检的复查通知单的。

(三)农村留守妇女寻求社会支持及关系构成状况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分析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得出如下结论:1.在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中,正式支持较少,主要是非正式支持网络,但非正式支持网络不足以应对各种困难;2.以血缘和亲缘联系起来的关系在社会网中依旧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虽然业缘关系、友谊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社会网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非正式支持网络不足以应对各种困难;3.留守妇女在构建社会支持网的时候,出于理性考虑,对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有选择地地加以利用。这样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不完善的,它阻碍着留守妇女资源的获得,不利于留守妇女的发展,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影响作用。

(二)几点建议

针对对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认识,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构建一个由政府、妇联等正式组织,家庭、朋友、亲属等非正式组织共同构建的社会支持网络,希望能引起整个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支持,从而对其生存状况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第一,完善农村留守妇女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根据布迪厄的观点,将社会网络视为一种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而且,由于与弱关系所联系的资源的异质性较大,所以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中,非正式支持的贡献是巨大的,但要使这一群体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正式群体应给予留守妇女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得政府、村委会、组织能更大的作用。

1.增强村委会社会支持的功能,为留守妇女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首先,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管理,建立必要的档案。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及丈夫务工等各方面的情况,关注她们的需求,主动向政府反映、向社会宣传,从而调动更大的力量帮助改善其状况。其次,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可以参与的娱乐场所,开展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和服务,留守妇女改变单调的生活,也可以在活动室得到一些法律和政策的咨询和服务。

2.加强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

许多农村留守妇女对妇联组织的职能、任务等缺乏基本了解,当她们的生活中遭遇危机、甚至权益受到侵犯时,缺乏向妇联寻求帮助的意识。要转变妇联的工作观念,关注培育新型农村留守妇女,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3.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和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社区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自助与互助,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网络关系,农村留守妇女比较集中,且有很大的相似性,她们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是社会网络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基础。另外,社区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如提供信息、情感慰藉、技能培训等。

4.建立政府支持系统,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护

首先,政府应加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一些年轻的或者有文化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和劳动技能,提高她们的社会资本。其次,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留守现象。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留守妇女提供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可以增加留守妇女的交往空间和范围,从而扩大她们的社会支持网。并且丈夫外出的可能性减少了,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妇女的问题,有利于加强社会的稳定。

第二,发挥农村留守妇女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基础作用

1.家庭支持:中国文化传统重视血缘亲情关系,因此要充分利用传统社会网络中蕴藏的巨大社会资源,发挥其对“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作用。尤其是丈夫要体谅妻子,克服夫妻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各方面的差异,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2.地缘支持:邻居和朋友应多帮助农村留守妇女,不仅仅是生产生活上的物质帮助,更应该关注留守妇女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农村留守妇女之间也应多沟通、互相帮助、交流感情。

第三,农村留守妇女自主能动性的发挥

提高留守妇女自身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性在家庭内部权力结构不平等,男性往往占有主导权,农村留守妇女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在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往往得打电话和丈夫商量,或者直接听从丈夫决定。农村女性在社会事务方面的参与也是相当有限。

因此,可以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与农村自治组织的事务,让她们的话语得到适当的表达,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参考文献:

[1]田豆豆.农村留守妇女调查:难忍“牛郎织女”分居生活(2012-3-16).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3/16/c_122841817.htm

[2]呂芳.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构成研究――基于16省66县2414名留守妇女的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12(9):5.

[3]李洁.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社会交往状况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单县T村为例[C],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2:13-30.

[4]孙可敬,傅琼.农村社会工作与我国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建构——基于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解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0-34.

[5]闫清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1:36-38.

[6]郇建立.村民外出打工对留守家人的影响——一份来自鲁西南H村的田野报告[J].青年研究,2007(6):14-21.

[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4.

[8]左海霞.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关系构成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80.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社会支持研究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