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

2014-12-10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音乐课童趣生命

“生命化教育”是我们学校一贯推行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而且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随着伴随个人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的学习、读书、反思,我对“生命化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在努力地践行着“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理应是在教育过程中,满怀对生命的敬畏,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生命化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作为音乐教师,理应把对生命的关注和成全融入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扎扎实实地践行呢?怎样做才是尊重生命的需要?怎样的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生命的意义?

一、必须把儿童从规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

在报上见过这样的报道“孩子喜欢唱歌,但不喜欢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师最大的悲哀。我们也常听到音乐教师们抱怨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难度大,上课虽然没有考试的压力,但是感觉很疲劳。有的老师为了管理好课堂,于是给学生制定了若干条规则。如要求学生手拿歌谱,坐要端正,举手不能举得太高,每一行要对整齐等。音乐课堂本来应该是欢欣愉悦的,结果搞得死气沉沉,课堂似乎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一个良好的秩序。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动是儿童的本性。”音乐课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带来快乐,一味地约束、禁锢、指责,学生还可能有好心情歌唱吗?更糟糕的是,一些音乐老师还利用惩罚的手段来管控课堂。这也就是学生为什么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要把他们从规训中解放出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必须有常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可以通过事例以体验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生学会倾听时,我会给学生传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念。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懂得倾听也是一种交流,喜欢自己在下面和同桌小声说话。我努力做出听不见的姿态,用体态告诉学生他们的自由交流影响了大家的倾听。接着采访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你回答问题时有很多人没有认真听,而是在小声讲话,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以此给其他学生一个心理提醒,再告诉学生刚才的行为很不礼貌,每一个学生是不是都想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呢?或者可以说:“某某同学最会尊重他人,听得最仔细最认真。”这样教师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后,学生自会心领神会,这种站在道德高度上的提醒非常有效,而斥责、批评丝毫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种教育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道德上的关怀,学生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越来越懂得尊重他人。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这是冯建军老师在《生命与教育》中讲的一段话。音乐课首先应该给学生营造供一种愉悦的氛围,这种愉悦的氛围不是靠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支撑的,是靠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来营造的。

二、要敬畏生命、理解差异,在音乐课上更要善待弱势群体

生命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教师应善待每一个学生,呵护他们,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我曾遇到过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辉,身体瘦小,小脸只有巴掌大,眼皮总是垂下来像睁不开似的,看人的时候总要侧扬起头很费力的样子。刚开始教他的时候,上课好像和他没有一点关系,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总爱啃手指头,其他学生兴高采烈地一边表演一边唱,他却无动于衷,一副冷漠事不关己的表情。请他唱一首歌,让人吃惊的是他唱歌就像说歌,一点都不着调,其他学生笑得是前仰后合,我则告诉大家这是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方式叫“说唱音乐”。和班主任一交流,这是一个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试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体验,在艺术学科中再找不到快乐,他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于是我特意安排他坐在离我最近的位置,每次下课后总爱和他随意聊几句,从“今天你最喜欢哪一节课?哪位老师表扬你了?”到“今天吃饭吃得多吗?有没有喝奶?”……总之,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谈。渐渐地,他有什么话愿意主动和我说了,慢慢地课堂上开始有了变化,他开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跟着其他学生一起唱歌。虽然唱得依然有些跑调,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感受到了唱歌的快乐,我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生命化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尊重、激励、体验和宽容每个生命个体,使教育过程充满温馨和阳光。

三、音乐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在歌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温情,开发生活世界的资源,激活和伸展儿童原发性的生命力量,只有融入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生命化教育。但学生的生活仿佛已经因忙碌而枯燥了,他们会直呼感兴趣的活动是电脑游戏、看书、吃肯德基。如“捉蜻蜓、逮蚂蚱、黏知了”这些有趣的事情,说起来与他们相距甚远,他们的生活好似已经和大自然脱离了,想一想: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失去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生活乐趣。苏少版第八册的第一首歌曲《四季童趣》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描绘了四季美丽的景色和童年生活的乐趣。歌曲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清新的歌词,富有动感的节奏瞬间激起了学生的演唱情绪,歌词是这样的:

童趣在春天,是一根风筝线,

放飞蜻蜓花蝴蝶,笑声呀飞上天。

童趣在夏天,是一条小河弯,

鱼虾螃蟹四处逃,笑声在追赶。

童趣在秋天,是一根长竹竿,

用它打枣摘苹果,笑声呀甜又甜。

童趣在冬天,是一块雪橇板,

左拐右拐冲下坡,笑声飘不散。

这首歌曲如同拥有魔力,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教学形式,只是跟着钢琴唱,学生们边唱边表演“放风筝、打枣、摘苹果、抓螃蟹、捉蝴蝶、滑雪橇”,尽管有的学生不擅长表演,表现得“张牙舞爪”,但每个学生的脸上都表现出兴奋、愉快,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他们在歌唱中经历了一次有趣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不同的季节带给我们不同的生活情趣,此刻他们和情趣生活有了联系,感受着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喜悦,体验到了生活的热情,身心的愉悦,这时可以说他们的生命得到了音乐的最好滋养。

四、教学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生命化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基础教育要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健康个性的发展,把培养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的任务。我们给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思考中我改变了学科评价模式,不再以优、良、及格来表示音乐学科的等第,最低档是“优”,在“优”的基础上通过加星(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的方式来表示。让音乐成绩带着欣赏的温暖,出现在学生们的成绩报告单上,评价模式的变化其实是关怀了学生稚嫩的心灵。

这里还要插叙一个小故事:2012年的9月,我很意外地接到已毕业学生孙××妈妈打来的电话,咨询学吉他之事,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初中的学习比小学要紧张,怎么想起来学吉他了?”他妈妈笑着说:“因为你每次给他的音乐成绩都是优加星,他觉得自己还是有音乐细胞的。他也喜欢音乐,小的时候学过小提琴,老师说他音不准,他就再也不愿学了,现在自己倒非要学了……”哦,原来如此呀!

电话挂断了,我还在思考:小小的一个音乐评价真的是对学生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呀!有的学生不爱表现,是需要给他自信,给他一个宽松的评价环境,给他表现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好。有的学生音唱不准,但可以在唱的过程中受到善和美的心灵熏陶,可以释放情感,让精神更健康,相比一个评价,哪个更重要呢?我认为音乐教学最终应该使每个学生有自主享受音乐文化的意识,而不是让他们从此远离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努力践行着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情境,用音乐温暖学生的生活,让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难以忘却的美好经历,培养学生拥有一个会感动的心灵……当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理解、尊重和宽容关注学生的内心和感受时,发现在成就学生的同时,自己的生命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其实音乐教学蕴含着极大的生命化教育能量,还有待我继续实践,继续思考,我认为这条路还很长,路的尽头将鲜花满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课童趣生命
喜欢的课
童趣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蓝湖童趣
童趣游乐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童趣照相薄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