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教师怎样走出“教教材”误区

2014-12-10杨秀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理念新课程教材

杨秀芳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实践发现,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因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可以避免“教教材”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网络,微观上重点突破各知识点的教学。最后,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能力,从而能驾驭教材,从容地使用教材。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形成这样的教材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我们用于教学的文本材料之一,“用教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近30年。在校内外听课,特别是听新教师的课时发现,他们很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从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来看,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1)部分新教师简单地认为,一节课上,如果教材上呈现的内容教完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没教完,就认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很显然,这种考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过分在乎教材,“唯教材是从”。(2)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都不能做到完善和到位。因而,不敢主动对教材进行改动和突破,导致过分信奉教材。应该说,现在的新教师接受过系统教育和专业培养,专业素养都较高,在学校里应学习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即使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也会对其理论内容有相应了解。那么,自然会有不能“教教材”的这种意识。然而,为什么在此情况下,教师们还会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呢?就此问题,我展开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与教材观

1.数学教育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在以上数学教育基本理念的引导下,新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两者的区别

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两者都涉及教材这个最基本最普通的教学文本,关键在于教材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两者中的地位大有不同。“教教材”是视教材为“圣旨”,把教材当作主体,学生和教师成了客体。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照搬教材,并且以教材中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而“用教材教”是视教材为众多教学工具中的一种,并根据学生状况对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必要调整,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教师自主、能动地设计教学活动,教材中的“活动”并不一定是其首选。另外,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设计相应的评价措施和标准。在这里,教材作为客体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实践中“教教材”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案例1】“5的加法”新授课

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1:4+1=5。

生2:4和1组成5。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无人举手)

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

生:(略)

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1:用加法。

生2:想组成分解。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1:心里想的。

生2: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

生1:4和1组成5。

生2: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

生:先数4。

师:再数几?

生:再数5。

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上面的教学实录来看,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准确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案例2】教学《认识人民币》的课前准备

新教师虽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会寻找各种教学资源来学习,比如在上某一内容之前,会在网上搜一搜别人的教学设计(或课件)或教学视频,作为参考和学习。所谓勤能补拙,在新教师身上能较好地得到体现。

以下是我校某新教师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后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之前,我上网搜索了相关资源,并且很幸运地找到了由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丁爱平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视频,这是一堂2006年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于是,我便认真学习丁老师的教学过程和评价,并且也找到了相应的教案,准备学习丁老师的教法。在此基础上,我开始着手准备教具学具,然而问题来了:学生操作用的那么多小面值的人民币从哪儿来?现实的情况是:(1)学校没有书上展示的人民币样票;(2)尽管书上呈现的部分小面值人民币现实生活中还在使用,但是银行早已不发行面值1角、2角和5角的纸币,相反还在回收,因此面值为1角和2角的纸币在市场上已基本看不到。结果可想而知,我无法像丁老师那节课那样操作了,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差点就犯了“教教材”的错误,现在想来,丁老师上那一课是在2006年,那时候人民币的流通情况和我目前所处的2010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相应的变化,不能拘泥于教材!endprint

分析: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编写的内容存在时效性,教师教学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实际教学。特别是像“认识人民币”“利息税”等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更需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与生活实际接轨。

【案例3】某新教师练习课的教后记

今天上了一节练习课,课后魏校长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这节课你不复习,这些题孩子会做吗?既然会做了,你要教的是什么?

她的这个问题将我点醒:我到底在教什么?特别是这样的练习课,我要做的是什么?看看自己的教案,似乎都是围绕着习题在写,是为了解决练习中的题目在上这节课,似乎完成习题就是我的本质任务。这样的想法导致我整节课越上越冷清,越上越没有动力再上下去,学生疲惫,我也讲得累。课堂中太多我的话语,将学生包裹得太严实。

上课时,我首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最近学习的知识,而后从口算、笔算、估算三个方面具体复习。口算通过练习题1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尝试让他们分类:整十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一百几十乘一位数分别作为一类,并且每类作了详细的讲解。而实际上这些其实就是一类,就是商中有0的,都是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或者特殊些的整十数乘整十数用到表内乘法随后在末尾添上这个0。第二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做好,自己选一道其他同学可能出错的题说一说,学生一下子找到了50×40,这也正好是我要讲的,现在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效果更好。

随后复习了笔算,面对书上呈现的三组题,我让学生自己先观察,说说算式之间的联系,然后各个小组选择一组题进行计算对比。原本的打算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一组题对比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四组题的不同也应该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尤其是13×70,40×23这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二次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题,通过读,让他们感受到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随后计算两组题进行对比。

最后重点复习了估算。之前教学时有些死板,单纯地让学生将两个非整十数估成整十数,如27×13估计30×10=300,所以原题接近300。其实还有更准确的估法:30×13=390,因为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学生完全可以口算。估算本身就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给予肯定,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分析:从这位教师比较详细的教后记来看,新教师最容易犯下“断章取义”“教教材”的错误。原因在于,新教师刚大学毕业,进入小学一线进行教育教学,对数学各个年段的教材以及教学要求不甚了解。而且在教学中,新教师会过多地依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对于整体的课程标准,缺乏一定的从宏观上把握的能力。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它的前后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低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以后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独立地去看每一节课的教材,而要放眼整个单元、整个小学段,让学生在相应阶段扎实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四、新教师避免“教教材”的基本策略

根据以上案例的原因分析,我提出以下三种避免“教教材”的策略。

首先,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材是可变的,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重组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新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微观上重点突破。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谓“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三,作为新教师,要想不做教材的“奴隶”,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前用心吃透教材,了解教材呈现每个例题和每道练习的意图,然后结合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学情、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案,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课后注重写教学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改进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能驾驭教材,从容地使用教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念新课程教材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用心处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