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

2014-12-10刘映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英个数总数

刘映娟

案例背景

几年前,我执教了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找到几个不同的和来发现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每次教学都很顺利,学生能用圈划、连线、列举等多种办法找到规律。每次都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内容饱满、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表达清晰。然而在顺利的同时我也疑惑,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如此简单,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但每次都是一闪而过,教学依旧“画葫芦”。直到2014年6月,我参加了如皋的“南通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万老师的《找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才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案例描述

(一)课前游戏,激趣质疑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个“手指找朋友”的游戏。伸出右手,能说出手指的名称吗?(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我们再来为手指找相邻的好朋友好吗?

分析:课前玩手指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思维上的铺垫。手指游戏普通、方便、有趣,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有序地找到四种,分别是小指和无名指、无名指和中指、中指和食指、食指和大拇指。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展示生活小现象

(1)小强的妈妈想在4月上旬(1~10日)连续休假2天,可以是哪两天?

(2)小明和妈妈一起看电影,放映厅第8排有10个座位,妈妈可以买哪两张?

(3)10位小朋友在舞台小合唱,灯光师每次可以给2位小演员打灯光,可能是哪两位?

导学单一: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现象研究一下,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2)思考:这三个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隐藏着什么相同的秘密?

2.分工合作,展示交流

预设一:(1)文字列举: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补充:还有二号和三号、四号和五号、六号和七号、八号和九号(一共9种拿法)。

预设二:数字列举:1~2、2~3、3~4、4~5、5~6、6~7、7~8、8~9、9~10。

教师评价:想到用数字来表示,看起来方便多了,比文字列举更进一步。

预设三:画图连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师追问:你觉得在连线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依次、有序)

通过交流展示,孩子们找到了圈划、列举、连线等多种方法,并发现这3个生活现象都是从总数里每次拿相邻的两个数,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拿法。

分析:教材上呈现的例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学生会根据要求找规律,但不知为何找?找了有何用?运用这3个常见的生活小现象,让学生觉得新知与这些小现象有关,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还是很多的。预设的几种情况都在学生中产生了,这些原生态的方法是课堂的真实体现,令人欣慰。

(三)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合作交流,展示新法

师:像这样的数学现象,我们还可以研究些什么呢?

导学单二:

(1)教师示范:每次拿相邻的3个数,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同时解释:像这样,每次框住相邻的3个数,称为一种拿法,我们把它叫作平移法。

(2)把1号、2号、3号框住,框住的这次不算,猜一猜:还可以往后平移几次?

(3)为什么平移7次,却得到8种不同的拿法?

小组活动,展示交流。

2.回忆反思,沟通方法

师:刚才研究拿相邻的2个数所用的方法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平移?

3.观察比较,提出猜想

师:对比两次研究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联系呢?仅凭两个例子下结论为时尚早,怎么办呢?

分析:简单明了的示范点拨、语言说明,让学生的探究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本次小组活动,在导学单的引领下,更体现其数学价值、本质内涵,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建模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再移再比,深入探究

师:如果拿相邻的4个数,需要平移几次?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拿相邻的5个数呢?

学生再次独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完成表格)

师追问:为什么“总数-框住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平移的次数+1=不同拿法的种数?

2.迁移规律,概括算法

师:刚才研究的总数都是10,如果把总数变一变,还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1)如果总数是15,拿相邻的3个数,5个数呢?

(2)如果总数是500,拿相邻的10个数呢?

(3)如果总数是m,每次拿相邻的n个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呢?

分析:在独立操作、合作交流中,学生发现总数、每次拿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和不同的拿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更为简单。通过老师的一再追问,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感知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规律,在自我反思中理解规律。

(五)走进生活,活用规律

1.基本练习

(1)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

每次给相邻的2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3个方格呢?5个呢?

(2)有15张天文台参观券。要拿6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endprint

(3)王叔叔在一家外企上班,他每个月有4天的连续休假。5月份,王叔叔准备用这4天休假出去旅游,你认为王叔叔在安排日程时有几种情况?

2.变式练习

(1)礼堂里一排有8个座位。小芳、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2)礼堂里一排有8个座位。小芳、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有一张8人座的圆形餐桌,小芳、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建议画图试一试)

3.拓展练习

用形如“□□□”的长方形横放,去框日历卡的日期数。每次同时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

分析:练习设计分三层:第一层次是计算方法的运用,由条件齐全的到总数未知的;第二层次是对比练习,通过不同情况的观察分析,找到条件之间的异同点,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第三层次是拓展练习,需要考虑多行的求和,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延伸。

案例反思

仔细研读教材,《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的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规律是什么,是怎样探索出来的,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知道规律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我们更需要让学生在“找”上做文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亲近感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课前的“玩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感知相邻的真正含义。接下来的三个小例子,更让学生亲近生活中的覆盖现象。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是热情的,展示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举实例,有的用数字替代,有的用圈画找答案,这些原生态的方式是课堂的真实再现,学生为自己找到了结果而高兴,为解决了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开心。然而,这些情境的设计,是老师观察生活、研究学生、深读教材的结晶。

(二)引领数学问题,让学生的研究更有方向感

学生的探索能力主要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有主动的应对策略,快速而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需适时进行问题引领、需适时进行言语点拨,需给足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老师用“在这样的数学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研究些什么呢”直接引领学生转向“平移法和平移的次数”两个概念,并用“导学单”不断把探索引向深入,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有更明确的方向。这样安排,容易激活学生的潜能,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独特的体验,思维不断得到升华。

(三)类比覆盖现象,让学生的探索更有成就感

研究现象,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了3个追问:(1)“拿相邻的2个数是否也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2)对比两次研究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联系呢?(3)如果拿相邻的4个数,需要平移几次?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拿相邻的5个数呢?教师一系列的追问与点拨,再移再比,类推规律,总结算法,无不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教师的精彩之处,就是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四)“内化”覆盖规律,让学生的运用更有生活感

有位教育家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成功者,在学生的世界里,这种希望更加迫切和强烈。学以致用,是学生最开心的事。本课的练习非常有层次感,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基本练习只为巩固学习的规律;变式练习通过不同情况的观察分析,找到条件之间的异同点,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拓展练习,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感觉。细品练习,从基础到提高、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而整个的练习设计紧紧围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生活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英个数总数
小英的烦恼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最强大脑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数字谜语
想一想
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
叫爸爸
巧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