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测度研究

2014-12-09张汝飞赵彦云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张汝飞 赵彦云

摘要:文章借鉴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采用对称性指标体系设计原理,建立包括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共7个方面49项明细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结合2005年和2011年相关产业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考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差距基本维持不变,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指标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

一、 引言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1.36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4.4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的48.7%,年均增长22.89%;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数达9 955.6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数达4 167.7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数的41.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4.3万亿元,年均增长26.62%;实现利润总额3万亿元,年均增长30.75%;上缴所得税3 780亿元,年均增长24.54%。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景,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尝试借鉴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构建包括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共7方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期正确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后续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第四部分,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竞争力最初是以国家竞争力的形式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1980年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率先开展国家竞争力研究,他们认为国家竞争力是创造增加价值,从而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并由此出发从企业管理、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八个方面加以评价。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认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应着重于产业竞争力。他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国与国在某一产业的竞争,应是国与国之间在商业环境方面的竞争。所以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创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使该国的服务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是产业的竞争优势问题,而产业的竞争力,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环境如何影响该产业的问题,而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政府和机遇,即"五力"模型。

1. 指标体系的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此,我们借鉴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7个方面共同支撑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评价方法。本文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采用平衡指标体系设计原理,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数采用标准化方法等权加总计算指数总得分。具体计算步骤及公式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逆向指标则采用公式(2)。

(2)用每个工业企业占整个评价总体的总产值比重进行加权,得到评价总体在每个指标上的标准化值,其后将评价总体各子方面内部7个指标进行均权加总,具体方法为:

将7个子方面进行均权加总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数总得分,具体方法为: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5年和2011年数据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200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为53.38分,比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竞争力得分50.83高2.55分。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得分为52.44分,比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分50.16高2.28分。经过7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竞争力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相对水平有微小下降。

从七个子方面来看:(1)竞争力实力,2005年非战略性新兴产业较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分高2.16,而到2011年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15.32,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实力2011年较2005年有显著提高,提高了14.72%,而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实力2011年较2005年却有所下降。(2)成长竞争力,2005年~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提高的更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额增长率、资本额增长率和劳动力资本额增长率比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应增长率分别高2.0%、6.6%、5.8%,总产出和投入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资本利润率增长率下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正在逐渐消失,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发展、日渐成熟。(3)市场竞争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好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出口交货值水平远远高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增长量分别是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15倍和1.78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比率以及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出口交货值增长量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所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国内外市场份额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提高速度不断减缓,销售收入及利润绝对值不断提高,但提高速度也逐渐减缓。(4)成本竞争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运营管理费用方面都向积极方面发展,财务费用和劳动力成本则增长有限。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销售费用降低更快,销售和管理成本虽然都逐年降低,但降低幅度小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务负担偏重,需要合理调节投资比例,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不利于成本竞争优势。(5)创新竞争力,如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商品都是本土研发的高技术含量商品,则出口越多,说明产品技术越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在这个假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单位劳动力出口贸易值、单位劳动力出口交易值增长率都有一定提高且高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水平,而单位出口交货值、单位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出口交货值贡献率都有所降低,但稍好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除此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都没有显著变化,综合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提高,要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积极促进自主研发,并合理培育新技术产品市场。(6)投资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资产回报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折旧收益率和资产增保值率都非常相近,资本回报率则稍小些,资本回报率增长率和实收资本增长率则稍大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资本投入回报较小,但回报水平逐渐提高,所有者注入资金也越来越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投资竞争力在向积极方向发展,处于产业的成长阶段。(7)管理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降低。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单位管理费用、总资产贡献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单位劳动力产值生产率以及应收账款净额增长率方面都优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管理效率较高,长期偿债能力有较好的保证,盈利能力较强,预计的坏账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有所降低且低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平,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利用率水平低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竞争力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方面都优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 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构建包括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共7方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2005年和201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考察和对比分析。

本文结论如下:第一,2005年~2011年,经过7年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差距基本维持不变;第二,从7个子方面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实力都是不断提高的,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更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好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管理竞争力水平则相比非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略低,而其他的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以及投资竞争力方面则较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明显差别。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继续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努力拓展科技创新,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必要支撑;第二,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灵活互补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第三,扩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市场占有量,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挖掘更广阔的市场需求;第四,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方面的改善,积极研发核心技术,不断积聚创新人才,逐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丹,何文韬.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竞争力提升与“保护性空间”设定.改革,2012,(2):34-41.

2. 谭蓉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维度结构与测度——低碳经济背景下广东省数据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5):673-681.

3. 张国强,汤向俊.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2,(8):42-47.

4. 邓芳.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省内比较.经济研究导刊,2014,(1):33-38.

5. 吴佐,许千里,聂鹏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与经济贡献度——以光伏产业为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21.

6. 丁长峰,张国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研究,2013,(8):19-2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号11&ZD157),项目负责人:赵彦云。

作者简介:赵彦云,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汝飞,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10-08。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策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