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更多依赖校内实习车间
2014-12-08李梅
李梅
摘 要: 我国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猛,而汽车检测与維修人员却十分缺乏,各高校培养出来的维修专业的大学生的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个专业具有特殊性,必须具备较高的维修技术水平。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环境更多地向校内实习车间转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检测与维修 实习车间
如今无论我们走在路上抑或打开电视、电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品牌上五花八门,款式各有千秋。而电视上招收汽车维修专业的学员广告当然也不肯落后,不惜代价竞相请大腕明星做代言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的年产量日益提高。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国内轿车保有量仅440万辆,到2005年国内轿车保有量已达到900万辆,2010年已达到160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才紧缺。以维修行业为例,我国维修企业约50万家,若按每家企业都有一名维修毕业生计算,全国就需约50万人。而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总数仅25万。就是这有限的科班生还无法让企业接受,因为这有限的科班毕业生大部分仅懂得一些书本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严重缺乏。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这是由现在的高校教育现状决定的。目前高校教育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②教材内容陈旧、理论篇幅冗长、重复内容较多。③教学大纲要求与实际维修现状严重脱节。④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欠缺了解。⑤教师、学生缺乏与企业的结合和交流。教与学的互动性差,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⑥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培养。⑦考试手段和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如何改变现有模式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呢?无疑是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现在很多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校内实习车间在增设,设备不断增加。由于汽车及其零部件都是比较大的设备,都需要足够的场地,这就需要校方加大投资力度。汽车维修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包括:①包含内容多,专业性强。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电气与电子》、《汽车维修》、《汽车材料》等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的知识;②要求学生对这类专业知识不仅要深刻记忆,而且能够活学活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和汽车维修这项技能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所建的实习车间能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及专业群的师资培训和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在实训层次上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及高级汽车维修工培训项目和技术要求;按照学校“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检测与修复、汽车故障诊断三级能力目标,基于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探索并不断实践“三级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现以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为例说明在实习车间教学和演示的必要性。
现代发动机多采用电控技术,附属装置较传统的发动机多,若拆装不当,则易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拆卸时,必须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
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气缸盖螺栓、油底壳等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由活塞组、连杆组合曲轴飞轮组组成。对不同的发动机,虽拆卸步骤不尽相同,但方法大同小异。基本原则是:先拆除外围附件,再按照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顺序拆卸。将发动机吊放在拆装工作台或翻转架上后,按以下顺序及要领拆卸:①拆卸外部附件;②拆卸正时传动装置;③拆卸气缸盖与气缸垫;④拆卸离合器总成;⑤拆卸油底壳;⑥拆卸活塞连杆组;⑦拆卸曲轴飞轮组;⑧拆解活塞连杆组等几大步骤。假想我们没有校内实习车间,仅仅在教室依靠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学生无法亲手操作,则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很难想象,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很难把握,如第二个步骤“拆卸正时传动装置”的操作过程:首先转动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检查正时标记,凸轮轴正时齿形皮带轮上的标记应与其后侧壳体上的对齐。若正时标记不清楚或无正时标记,应分别在凸轮轴正时带轮或链轮与齿形带上,做好对应的正时标记。如果我们不是在实习现场,面前没有可供拆装的发动机,就无法使学生完全明白活塞什么状态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又如何检查正时标记等问题,也就无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维修操作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特殊专业就应该特殊对待,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是特殊专业,该专业的特点是培育的人才属于技能类人才,因此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汽车维修相关的职业活动,做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培养出真正能直接上岗的科研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长高,曾发林,丁华.汽车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军.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方锡邦.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