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4-12-08吴嫦梅
吴嫦梅
摘 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学具使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合理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谈谈看法。
一、合理使用学具,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计算24+6,学生首次遇到“进位加”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我借助于学具,让学生在下面用小棒分别摆出26和4。由于前面有了借助小棒计算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在一起,可是此时合起来达到了10,学生很自然地想起来把这10根小棒又捆成一捆,再与前面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个10,得到30。在此基础上,我给出“满十进一”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合理使用学具,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一年级上册“比多少”这一课,在教学“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我让学生逐一用圆片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小猪,动手摆一摆,而且要求摆的时候要让老师一眼就看出“小兔和小猪同样多”“小猪比小兔多”“小兔比小猪少”。从而让学生明白:一只小猪对一只小兔整齐地摆,就能让老师一眼看出“小兔和小猪同样多”“小猪比小兔多”“小兔比小猪少”。这样在教学中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自然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课前制作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在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产生一种朦胧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拿出了长方形框架,提问:拉一拉,看看长方形框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平行四边形与已学过的长方形,以此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学具,让学生轻松记住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同时在无形中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打好了基础。
三、合理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运用学具,学生的参与率更高,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们站成一队,从前面数小明排第7,从后面数小明排第9,求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绝大部分都列出7+9=16的错误解法,因为仅今年从字面上理解,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我让大家用小圆片表示小朋友,动手在下面摆一摆,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不管是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小明都包括在里面,可以看成小明前面有6人,后面有8人。学生很快列出算式:6+1+8=15。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同时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
四、合理使用学具,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合理使用学具,学生的参与率更高,既能帮助中下等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中上等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问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于是,我让学生从操作入手,通过拼一拼、搭一搭,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得出几种不同长方体的拼法。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合理使用学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认识多边形”这一节时,我借助于窗格图案的挂图,向学生展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图形。然后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三角形。接着我又提问:你能从窗格图案中找出跟它不一样的图形吗?学生又分别找出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我继续启发学生: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四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那么由五条边、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什么呢?学生就推出分别叫五边形、六边形等,也能总结出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这样,借助于学具,从图案中抽象出图形,放手让学生探索新知,老师只是从中点拨引导。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学具,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
[2]高慎英.有效教学论.
[3]周晓琼.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