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作用浅议
2014-11-29施小洪
施小洪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宗旨是培养“多面”的人、“有内容”的人。这种多面性和内容性不仅体现在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上,还表现在情感、个性、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上。教师将社会看成一个由多种层面组成的多面体,美术是社会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艺术及情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欣赏 教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文学、音乐、美术这些艺术生活。如果我们将社会看成一个由多种层面组成的多面体,那么美术就是社会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美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我们培养学生的宗旨是“多面”的人、“有内容”的人。这种多面性和内容性不仅体现在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上,还表现在情感、个性、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上。
一、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即在于美术教学以感知和欣赏作为实践开始的基础。只有能够感知一幅作品的“感人”之处,才能促使学生“临摹”,进而进入独立的艺术创造领域。只有学生在作品欣赏中感受到美术的动人之处,才能促使他们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思想。
由于独特的学科特点,教学美术时应该尤其重视对学生欣赏与感知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节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动手完成。学生没有深刻的感悟,对于美术形象没有直观的观察,自然在课堂上无从下笔。这是造成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美術是一门讲求趣味性及学生本身感悟性的学科。让学生只是凭借想象,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美术教学没有实现我们所谓的对人的培养的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很多生活及自然事物的接触有所欠缺。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导学生对名家名作的欣赏,透过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想象力。
比如,学习《设计吉祥物》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让学生直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的吉祥物,而是安排了一节课的鉴赏教学。让学生在鉴赏中真正体会到“吉祥物”具有的文化和民族内涵。让学生通过对具体设计实物的分析掌握吉祥物具有的文化、活动主旨及其中的欢乐象征特点。
比如,我们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作为一个分析案例。首先就是从名字入手,“福娃”包含中国人最重要的祝福概念——“福”。对于这一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很到位。认识到吉祥物的名字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祝福特点。然后我带领大家分别对五个可爱的吉祥物进行分析,如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又和水上运动的水波相类似,代表了她的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通过这样的鉴赏活动,学生对于吉祥物的内涵有更直接和贴切的了解。这样自己动手创作时,才能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想象力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
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作品的正确方法
任何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美术学习同样不例外,除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外,还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健康爱好。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一些重要步骤和方法。
1.为学生打造美术体系
美术作品按照国别、时代和流派的不同,具有不同类型特点。一个流派或者同一时代的作品虽然在细节上各不相同,但是,还是带有该时代或者该流派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在鉴赏中确认这些特征,划定作品的创作时代和背景是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步。
比如,中国画风和西洋画风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绘画特别讲求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意识在绘画领域的渗透,这一时期的绘画非常注重“科学性”和“精确性”。对于光影的展示具有独特的强调,相比较而言,中国绘画则具有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情愫,中国文人在作画时追求的是一种神似。中国山水画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们要展现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风景,而是将一类风景的精彩之处尽情展现在自己的笔端。
因此,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中国画对神似的要求评判西洋画的好坏,同样,用西洋绘画客观化的标准评价中国山水画也是南辕北辙。
2.知人论画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赏析一首诗歌,首先就是对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进行大致了解,做到“知人论世”。对于美术作品来讲,这一条同样适用。画作和文学一样都是作者宣泄情感的产物。要读懂一部作品,同样需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引导学生对毕加索的抽象派名作《格尔尼卡》进行赏析时,首先做的就是为学生介绍这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的。通过背景的介绍,学生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分析出画面的深层意蕴,同时感受到作家寄予在作品中对战争损害人性的控诉,受到情感上的洗礼。
总而言之,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今后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础,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及个性能力展现上都具有独特作用。特别在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情感判断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艺术及情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
参考文献:
[1]王钟.艺术——完善人格的教育——浅议学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培养[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3).
[2]崔占昆.略谈美术教育的功能[J].艺海,2007(01).
[3]朱建华.试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4]王宝强.美术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J].美术观察,2006(05).
[5]唐云.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陈雅玲著.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