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2016-11-22陈阿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欣赏书法艺术创作

陈阿博

摘 要:书法学习中,创作与欣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创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积累总结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与此同时,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书法美学理论知识,具备初步的书法审美鉴赏能力和素养,便可以促进提高书法创作的水准。

关键词:书法艺术;创作;欣赏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书法教育的时代困境与现实应对”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2400410300]

关于书法的品评赏鉴,自东汉时期已有专门的著述,赵壹的《非草书》和蔡邕的《笔论》《九势》首开论书风气之先河,这标志着书法艺术活动自这一时期开始进入了对本体的自觉。此后各种书论不绝于史,助推书法艺术不断走向成熟繁盛。许多书法家本身也是书法理论家,蔡邕、卫铄、王羲之、孙过庭、苏东坡、康有为等,不仅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上升为理论,同时还品评前代和同时代的书法,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滋养。通观古人对书法的论断,“法”和“意”一直是历代赏评经验的一条主线。“法”就是技艺,包括法度、形质、师授、功夫,在书法作品中表现为点画、笔墨等直观的有形之象;“意”是精神意蕴,包括神采、性情、气韵,在作品中表现为无迹可寻、无形可察而又确含妙道的形而上的东西。南朝·梁·庾肩吾在《书品》中已经开始将历史上能书之123人的书法按“天然”和“功夫”的高下之别分为九品,之后,又有神品、逸品、妙品、能品、佳品等品级方式予以书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判断。唐张怀瓘《书断》中曾列神品25人,其中,楷书以钟繇为第一,行书以王羲之为第一,草书以张芝为第一。唐代以前注重“法”和“意”的高度统一,宋代崇尚“意”,追求无法,到了元代,元人再次强调“法”和“意”的统一。

书法进取之路上首先要求做到点画精到,其次讲究结体布局,最后才能追求气韵生动;书法欣赏的步骤正好倒过来,对一幅作品,先判其神采意蕴的有无、高下,次观其章法结构是否完整严谨,最后论其用笔之工拙。所以,从来只有点画虽精工而意蕴不足的作品,未见神采自足却笔法不老练的作品。

一、书法作品的欣赏

(一)点线的形质美

中国的书法美学领域中,形象性和抽象性是统一的,即抽象的抒情是通过线条的基本形质构成的造型表达的。点线的形质可分为外形(大小、曲直、方圆、藏露)和内质(质感、力度、韵律)。最早为书法线条赋予美感的卫夫人卫铄在《笔阵图》中说:“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提倡“取万类之象”,“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作为书法的线条,无论何种形式的点画,要么达到浑圆的立体感,表现出“藏筋抱骨”之美,要么产生富有韵味的涩感,表现出“抱文含质”之美,这些或圆或涩的点画是靠中锋行笔实现的,所谓中锋,是指书写时“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对此古人曾用“锥画沙”“屋漏痕”做过形象的比喻。在行草书中,圆转的笔画较多,但使用中锋行笔,圆转处的线条依然像绷紧的钢丝,传递出一种特有的力感,传统书学用“折钗股”比之,怀素的草书最能体现出这种美。此外,像蔡邕创造的“飞白书”更丰富了书法线条的形象。苏轼在他的《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也。”不仅强调点线的骨肉、筋力,更提升一步,推崇“神”“气”,这些都是功力和技巧的体现。

(二)结构的形式美

结构是研究每个字中笔画的空间布局搭配方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结体的疏密、肥瘦、伸缩、宾主、奇正、错落等关系。书法的结体美在于平衡协调、对比和谐、多样统一。

1.平衡协调

要求从各种不协调、不平衡的因素中求得协调和平衡,具体在书法艺术的结构上表现就是做到险中求稳、奇而不怪。

2.对比和谐

好的书法作品并不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而是善于处处制造反差,形成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律,从而在对比中达到和谐。对比有一字之中主笔与馀笔的对比,一行之中字与字的大小、纵横、奇正的对比,字间、行间布白的疏密对比,整篇之中的墨色浓淡、枯润对比,等等。关于主笔、馀笔的对比,清刘熙载《艺概》中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馀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馀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一字之中,总有一两个笔画起到重要作用,需突出表现,即主笔,而其他笔画就需避让主笔。

(三)章法气韵美

章法是书法欣赏的重要内容,古人就有“三分书法,七分章法”的说法。欣赏章法主要从布白、气韵、神采三个方面分析:

1.布白

正确处理“墨”与“白”的关系就是布白,墨与白犹如太极图,如何结字成行,缀行成篇,谋篇成章,也就是如何黑白相生、虚实相生的问题。章法的布白通常讲究疏密相间,密不透风,疏可跑马。齐白石先生著名的《虾》写意画或许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布白,齐白石先生画虾却不画水,计白当黑,但观者似乎感受到了满纸皆水。如果说绘画中还有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的话,纳闷书法艺术形象的生成就更加抽象,更显高妙。这种形象的传达有二,即线条本身构造出的形象是其一;其二,这个形象(黑)还要靠周围的空虚(白)来映衬,故书法中的布白既可以以“黑”为背景欣赏“白”,也可以以“白”为背景欣赏“黑”。

2.气韵是书法的血液

不论何种书体或风格都贵在有气韵,一幅作品是否有生命,就看它有没有一股气韵在字里行间中流动,这种气韵的流动能够产生力量和精神。气韵的生成靠笔画之间的呼应完成,也就是“势”的起承,“起笔为呼,承笔为应”。行草书中通过有形的游丝牵连生成气韵,楷书则通过“笔断意连”的呼应将整篇字灌注成一片,产生精诚团结的意境。

3.神采是书法的灵魂

技巧和功力只能构成书法的“躯体”,只有在“躯体”中融入“意”,渗入自己的个性、情感和审美理想,作品才有灵魂。王僧虔《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张怀瓘也说:“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神采的具备需要很高的学识修养和强烈的艺术个性,也是风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如王羲之的“清风出岫,明月入怀”、王献之的“风行雨散,润色花开”、张旭的“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颜真卿的“忠臣义士,正色立朝”、米芾的“风墙阵马,沉着痛快”、郑板桥的“乱石铺街”。

二、书法创作

(一)创作内容的选择

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内容应合于传统书法艺术的形式,反过来,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应能够反映、服务于特定的内容。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人们欣赏时,首先关注的是作品的艺术性,文字意义退居其次,但这并不是说文字就无关紧要了;相反,文字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认真考虑,使其能寄托或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反映其学识修养水平。总体讲,文字内容应该健康、积极、向上,能给人以振奋和启发。好的内容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对创作者来说,能自撰诗文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因为抄录他人,毕竟会有一种“两层皮”的感觉,而自创到底发自心灵,二位一体,同时泻于笔端,更有助于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汉代杨雄《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清人刘熙载讲:“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兰亭序》《祭侄文稿》《赤壁赋》《寒食帖》之所以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书法创作内容的选择,总体上讲,应该符合古典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样式,可以是诗、词、文、赋、对联、摘句等。这些既可以取自古人,也可以是自我创作的。当然,现代的白话文也不是不能进入作品,但是要高度精炼、概括。内容选定后,如果是抄录,一定要加以熟悉,理解消化,融入自己的感情,最好能背诵,这样写的时候就能一气呵成。其次要根据内容的多少,确定采用何种书体、何种幅式,甚至纸张的大小、字号的大小、多少行、每行多少字等都要注意。这些都是创作前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叫做书法创作的“构思”,也就是古人强调的“意在笔先”。有时,甚至还需要拟稿,写出小样,反复推敲,待完全成熟时方能进入正式的创作。

(二)作品幅式、篇幅与纸张的选择

传统的书法作品幅式有很多种,包括横幅(横披)、条幅(立轴)、条屏、对联(楹联)、匾额、扇面、中堂、斗方、长卷(手卷)、册页等。究竟采用哪一种,应把每一种幅式的规格要求和主要特征与要书写文字内容的多少以及作品要适应的具体环境协调一致起来。

选定幅式后,就可以裁定纸张的大小了,每一种幅式在书写前一定要留足天、地、左、右的空白,同时也是为了装裱。

(三)章法的构成

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的篇章布局之法。字、行、篇、款等元素之间空间布置排列呼应、照顾关系,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关于书法整体的章法布白,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章法布白之奥妙,全在于“计白当黑”,即书写点画线条时不单考虑线条的颜色,还应考虑黑色的线条在白纸上产生的黑白分割效应,黑多则白少,黑少则白多,形如太极两仪图,阴阳相生相克,彼消此涨,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一幅作品的章法大体可以分为正文、题款、印章三个部分。这里只简要谈一下正文的艺术构成要素。

书法作品中,正文的章法呈现随书体的不同而不同,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就各有不同的章法特点。篆书、隶书、楷书纵横成行成列;行书、草书纵有列,横无行;草书则纵横无行无列。字间距与行间距上:篆、楷行距大于字距;隶书宽扁,字间距大于行间距;行书,行距大于字间距;草书自由奔放,可无明显的行距,有人形容草书的线条如“飞鸟如林,惊蛇入草”,布白或“飞花散雪”,或“惊涛骇浪”。

创作与欣赏是一对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创作实践中要善于积累总结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具备初步的书法审美鉴赏能力和素养,反过来以促进提高书法创作的水准。

参考文献:

[1]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丁文隽著.书法精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王登科主编.书法的审美与阐释[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欣赏书法艺术创作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