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探究
2014-11-27于弘文
于弘文
摘要:为了能够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2012年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相关条例,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保护单位的资产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效果以及经营的效率,对部门预算的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研究。文章在解析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会对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相关举措加以研究、探讨。
关键词:行政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行使相关权利的权利主体为全国的公众,公众作为委托者,而行政事业单位则是作为是受托者。委托者以及受托者之间有存在着目标不一致产生分歧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很有可能基于自身利益最多化的考虑,而使全国公众以及社会的利益因此受损。认为受托责任人有职责确保责任的执行并向委托人报告执行约定相关内容的信息。所以,迫切需要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监管的基础之上,令其提升管理标准以及效率,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为广大公众的权益所服务。以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关键点,从财政方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财政金额从属于社会公众,而从税收角度出发,却属于所有纳税者。行政事业单位为公众以及社会的公共服务,这代表着社会大众的利益。相关部门需要增强内部控制,这也是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进程中,顺应社会公众对政务阳光化的要求。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受托者必须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企业信息,而委托者则处在十分不利的位置。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受托者必须通过揭露相关的内控信息,向委托者传递受托责任履行的实际状况。会计制度改革以及进步的十二五纲要规划中指出,必须立足于财政部门的责任、凸显行政事业单位特色作为基点,设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规则,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增强相关防范规则以及内部控制举措,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预防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构建的不完善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主要有《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文件,缺乏形成完整科学的规范机制。与此同时,最新发布的规范也单单是财政部所颁布的规范性的原则导向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缺少对应的配套指引等文件,每个单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存在无所适从等问题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观念非常薄弱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意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难以积极主动建设好单位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权大多数都被掌握在主要领导手里,致使缺少建立内部控制的相关体制。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具备服从领导的文化氛围,从自身方面来讲,也不愿意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很难主动实施内控举措。
(三)财务管理水平非常落后
当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尚未使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严重制约内部控制建设。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
账目不清晰、资产家底不清、内部管理混乱等。
(四)重要决策缺少风险评估
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的很多活动都一一参与到了市场经济,在这方面有追求利润的欲望,但是缺少l科学的评估,所以,有面临一定的风险的可能性,致使财务情况的不断恶化。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们掌握财权,缺乏非常必须的授权审核以及监管。部分单位的会计出纳工作只由一人负责,有的会计人员还兼职从事审计工作,这样一种没有互相牵制的情况,内部控制更加无从谈起。
三、内部会计控制产生问题的成因解析
(一)会计工作者素质的参次不齐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大多数人会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非常简单,非财务管理专业的人也可以照样干,因此对对于会计人员素质要求并不高。致使会计最为基础的工作非常薄弱,加之对财务制度了解甚少,常常使得账务处理混乱。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很弱,认为只要领导签字就可以支出并入账,不能做到有效地监管。
(二)内部控制制度机制的不完善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并未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单一地理解成不同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忽略了内控是一种业务动作过程中相互联系、监管制衡的动态机制,忽略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用普通财经规章制度取代内控制度,只关注资金使用的去向,不重视资金使用的流程以及最终的使用效果。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行政事业单位方面
第一,高层领导者的认识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内控建设是对领导层的一种制约,内控的根本是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在制约他人的同时也制约了自己。只有单位负责人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高效实施负责,才可以带领员工增强内部控制建设。
第二,健全的机构体系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单位的领导者一定要在所有员工中起到领头作用,对内控建设负责。与此同时,还要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是主要负责部门,并确保各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作以及联动机制。只有全员参与,具备科学合理的机构做保障,才能确保内控的实施以及监督工作到位。
第三,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其一,内控建设必须确定全面性原则。要实现对象为领导以及全员、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建设。其二是内部控制建设还必须坚持重要性原则。内控建设着重于关注不同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中的核心风险。其三是内控建设要确立平衡性原则。单位内部之间的部门管理、责任承担、业务流程等方面构成互相制约以及互相监管。其四是内控建设要坚持契合性原则。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可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控模式。不同区域所处于的单位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每个单位都要依照自身状况创设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
第四,信息系统的运用是内控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应对重复性质的常见业务等状况时,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很有可能比手工化更有力。所以,各部门倘若能依照自身的业务状况,再依照风险点的不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模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各行政事业单位践行好内部控制建设。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使用必须从长远来看,以此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控的成本。
第五,定期评审以及监管是确保内部控制举措实施的重中之重。在建设内控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的评价才可以搞清建设的现状。单位领导必须给予内审部门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独立的顺利的开展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定期监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
(二)从国家角度来说
第一,国家必须完善有关立法法规。现在,颁布出台的有关法则对规范提出的要求是具有前瞻性的。只有在国家层面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非常重视的前提下,才能引起各单位的重视。
第二,国家还必须颁布配套指引以及提供培训。国家必须通过政绩考评以及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增强内部控制。
五、结束语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内部控制不但可以使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未来,而且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其他方面有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除此以外,倘若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可以做到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对企业中的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商业经济报,2004
[2]卢媛,孙福斌.企业中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问题的思考[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Comprehensive Edition),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