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现阶段工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4-11-27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比重工业化

沙 莎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就世界范围内来看,推进工业化仍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河南而言,推进工业化尤为重要,它是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现实选择,是21世纪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解决河南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对河南省工业化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河南省要“三化”协调发展。近年往往把工业化放在“三化”之中进行研究,或者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化的关系,单独以工业化为主题的研究集中出现在21世纪之初。工业化在“三化”中的突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河南省现阶段工业化特征的判断,提出河南省工业化面临的严峻考验和继续推进工业的对策,无疑对推进河南省工业化,乃至中原地区的“三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现阶段基本特征——农业地区继续工业化

(一)从人均GDP来看,河南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在工业化阶段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他根据人均GDP将一个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划分为6个阶段,见表1。

根据《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河南人均GDP为28 661元,约4664美元。根据2011年和1970年的物价比,我们可以得出1970年和2011年的美元换算因子大约为5.8,即2011年的4664美元大致相当于1970年的804美元。这样,再结合表1所示钱纳里的6阶段论,不难得出目前河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1 钱纳里工业化6阶段

(二)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河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结果,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工业化起始期,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并迅速提升;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并渐至最高,第一产业下降至20%左右;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稳步提升。

从表2中我们不难发现,从2009一2011年间,河南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经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已经远远超过第一、三产业,居三大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超过第一产业,但仍低于第二产业。因此,从三大产业的构成来看,河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2 全国和河南2009一2011年三次产业构成(%)

(三)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河南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就业分布将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则进一步将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的80%、50%、20%和10%作为划分工业化初级、中级、高级和后工业阶段的标示性数值。

表3 全国和河南2009一2011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

由表3可以得出,无论是全国还是河南,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角度而言,都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相比较全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而言,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目前河南省第一产业从业者仍占绝大多数,河南省还未摆脱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影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

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及其所处阶段时通常选取的几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河南省近三年来三个指标的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河南省现阶段的基本特征。河南省目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相对较多,从就业结构来说属于农业地区;就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来讲,河南省的工业化已经开始并且有了一定基础,但是整体上工业化水平还不高。总的说来,对于河南省现阶段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用“农业地区继续工业化”来概括。

二、河南省现阶段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以上几个指标反映出河南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也发现河南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将表1与表2的数据结合起来观察,河南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第二产业已经占据河南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但是河南工业的长足发展并没有带来人均GDP的快速提升,这的确会受河南省人口基数过大的影响,却也说明河南的工业进步仍然是一种粗放式扩张,忽视了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即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也就是说,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业数量的扩展,工业增加值主要靠资源开发和原材料基础产业,这是一种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益的工业发展模式,并且受到自然资源的严重限制。

将表2与表3的数据结合起来研究,表2反映出河南省工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百分比居首,农业则居于末位并且比重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但是表3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则反映出农业就业人口占据就业总数的近一半,即河南目前大部分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河南省的工业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根据钱纳里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比较发展模型,工业化水平往往低于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以美国为例,1870年美国的工业化率是16%,而城市化率已达26%,后者超过前者10个百分点;到1970年,工业化率是26%,而城市化率已达74%,后者超过前者近50个百分点[1]。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显示,当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为12.9∶58.3∶28.8,全年工业增加值15 887.39亿元,增长15.1%,高于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居三大产业增速之首,而当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40.57%。这样看来,河南省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城市化水平不仅不高于工业化水平,反而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而城镇化质量较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强力推动,因而难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发展”[2]。

表2反映的河南省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也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虽已经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是工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全国2009-2011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全国第三产业已经基本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平,三大产业结构布局已经相对合理。然而,河南省的数据表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仍远远滞后于全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调整产业结构仍然是河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亟须重视的问题。这也说明,尽管河南已经在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提及工业化,人们往往望文生义,以为就是大力发展工业,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如果据此来推进工业化,那么必定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导致片面追求工业的发展,而忽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面协调进步,必定产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际上,工业化不仅是第二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实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观念的全面转变,促进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工业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仅重视工业项目建设,而忽略工业化思想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将使工业化的成果大打折扣。

三、河南省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对策分析

从钱纳里、西蒙·库兹涅茨等人提出衡量地区工业化的指标来看,河南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推进工业化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但是,当我们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隐藏在这些指标背后的一些反映河南工业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和矛盾性问题。河南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使工业化朝着有利于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发展。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共十六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工业化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的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3]。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进工业化的总纲,无论哪个省份都要以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为基准,并结合地区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河南应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化道路决定着工业化的成效,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河南应该立足于新型工业化内涵,将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多依赖工业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注重提升工业质量的集约型增长。

(二)科学谋划新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推进城镇化,是提高河南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工业化、走向现代化、推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4]河南目前的问题,不是城市发展过快过多,而是城市化滞后。由于城镇化滞后所导致的工业产品缺乏相应的市场、工业发展中土地短缺、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已经成为河南继续推进工业化的重要障碍。不破除这些障碍,河南的工业化水平就难以有所提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推进河南城镇化建设,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所以,河南的城镇化建设是关涉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对于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推进城镇化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忌一风吹、一刀切,要针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城镇化方针。

(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调整工业内部格局

无论是三大产业结构,还是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河南都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这固然有科技创新不足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广泛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各地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存在“一窝蜂”的现象,某一类型的工业在某段时间内集中上马,这虽然在短时间内促进了地区工业的发展,但也导致某一类型产业过度膨胀,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必然带来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大量存在。产业集聚就是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对于具有较好基础的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吸纳其他地方的同类产业到该地区落户,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产业群。通过这种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节约利用,还将淘汰一大批产能落后的同类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内部优化。

(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自主创新

工业化肇始于科技创新,并且其历程也与科技的发展如影随形,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以凸显,在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不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而是产品的研发环节。一个地区的工业缺乏科技和创新的支撑则只能走依赖扩大产业规模的粗放型增长道路。河南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结底就是做大做强一批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升级河南传统产业,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河南工业的内涵式发展。

[1]胡鞍钢.胡鞍钢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183.

[2]王建国.河南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机制构建研究[J].中州学刊,2009(4):78-81.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5.

[4]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2(49):35-59.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比重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