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娱乐方式的调查与研究:以豫东L县J镇为例

2014-11-27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娱乐聊天娱乐

张 浩

(周口师范学院 豫东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周口466001)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心在农村,农村问题的典型在河南。豫东地处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深厚农业文化积淀、纯朴乡村民风习俗,至今仍然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人口以农民为主的传统农业区域。L县J镇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不仅土地平整、气候温润,且有涡河、惠济河穿行其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产品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芝麻等为主,兼顾其他。一年四季除耕种、秋收时比较忙碌外,其他时间相对清闲一些。

一、农村娱乐方式概况

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群体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程度的差异,课题组把考察对象大致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等3个群体,分别进行近距离调研。

(一)老年人群体(60岁以上)

对农村老年群体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性别,二是参加劳动与否(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职业身份的特殊性,不存在退休问题)。课题组分别就参与娱乐的方式及频次方面,对J镇老年男性群体进行调查和访谈(由于个别老年人不识字,口述由课题组成员代笔),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农村老年男性群体娱乐方式及频次

参与劳动与否,对于男性老年人来说,只是一个时间多少的问题。相比来说,不参加劳动的人,全年没有闲季和忙季之分,而保留劳动习惯的人,其娱乐活动相对较少,方式也相对固定。总的来看,这一群体的主要娱乐方式有聊天、玩牌、下棋、听广播、看电视、扭秧歌、钓鱼、看书报(按照频次高低排序)。调查发现,“聊天”由于不需要固定场所、内容广泛、时间灵活,而成为所有娱乐活动中最普遍的方式。对于其他地方或其他职业的人来说,一边工作一边聊天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在农村却不同,这种独特的、非正式的文化娱乐方式却在农村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从性别角度来看,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女性与男性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别。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娱乐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再劳动的女性老年人一般就留在家里,主要担负做饭、照看小孩儿的任务,无聊时就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在哪一家里、门前空场或树下聊天解闷,有时还边聊边做一些小活计,如纳鞋底子。每逢赶集的日子,一般都会放下活计去集市上转转,购物在其次,主要是凑热闹,顺便捎点日常用品。对于仍在劳动的女性老年人则通常属于“女强人”类型,大都有着高亢的嗓音、干活利索、身体健康等特征——在家能做饭、料理家务(不过一般儿女孝顺,不会依赖父母,会让父母少干些活),在外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知名度”较高。女性老年人很少看电视,而喜欢扭秧歌的女性老年人要承受与男性相比更大的压力。

(二)中年人群体(40~60岁)

对于农村生活来说,中年人往往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往往只在工作之余,才会有选择性地参与一些娱乐文化活动,如看电视、聊天、玩牌等。他们的生活模式通常是这样:在农忙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地里干活,甚至中午都不回家休息,晚饭过后很多人聚集在各家门外的石头上或者在一些小卖部的门口或店里,有的也分别坐在镇庄里的两个桥边的石头上聊天。从聊天的内容来看,没有什么确定的主题,而且每次聊天内容的跳跃性比较大,天马行空,从家长里短到国家政治,从邻里关系到国际争端,什么问题都聊。至于大家聊天内容的正确性往往无从考证,也无须考证,只要能唬住人就行。在村里,聊天是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的,大家往往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今天干活累了或是明早有事,就会早早结束聊天,反之,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到深夜。在晚上、雨天、农闲季节,男性中年人偶尔也会玩牌,玩牌通常带有一点儿小彩头,当然,也有个别参与赌博的人,这已经超出娱乐范围。与男性相比,女性除了分担家庭生活压力之外,其娱乐方式主要有聊天、看电视、赶集等,且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农闲季节。

(三)青年群体(20~40岁)

农村青年群体主要分为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两类。男性外出打工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打短工,一般是在农闲的时候。由于离家较近,可以每天回家。对他们来说,除了工作时的聊天,几乎没有其他娱乐。回家后一般由于劳累很少看电视,直接入睡。精力旺盛的人会像往常一样看电视、外出聊天或者打牌等,和男性中年人以及常在镇的青壮年娱乐方式相似,只是娱乐时间较少,方式单调一些。另一种是打长工,他们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逗留十天半月,少则三五天。他们往往在打工地接受了现代城市生活一些东西,其观念和娱乐方式都比较前卫,除了参与传统的娱乐方式之外,更热衷于聚会、K歌、外出游玩等。女性外出打工者的娱乐方式和男性长期外出打工者的娱乐方式类似,无须赘述。在家务农的青年农民群体则更多沿袭了传统生活、娱乐方式,只是在个别方面受打工者的影响而产业一些变化,如电脑娱乐、随身听等。

二、农村文化娱乐的困境及分析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存、生活方式变迁问题,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农村微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对于农村娱乐方式的思考也不例外。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从J镇的情况来看,农村文化娱乐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

(一)娱乐方式变化的国家逻辑与民间叙事

农村娱乐方式的变化,离不开生活其中的人,即农民自身,他们是“处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人的思想、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的形成,与其生存、生活其中的社会整体进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演化出一幕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农民现代化”[2]。娱乐方式的变化,只是这场现代化运动中的一个方面,同样受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影响和来自民间主体生活的需求。

从国家层面上看,农村文化娱乐方式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农村建设伴行,也是新农村建设——这一国家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是借助于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娱乐方式,以“文化扶贫”的方式重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从民间角度上看,农村文化娱乐方式的变化与农村居民精神生活需求有关,并随着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改变,这一改变遵循着农村传统文化娱乐生活的基本套路。因此,从国家-民间视角切入到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变化的问题中来,遵循国家逻辑和民间叙事互动共生的基本原则,是理解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娱乐方式变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通过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的娱乐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各个人群的娱乐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像看电视、打牌、聊天等娱乐方式,只是时间长短和排列顺序上存在区别,见表3。

表3 不同农村群体在看电视、玩牌和聊天等方式上的排序

从表3呈现出来的这种相似性,可以非常明白地显示传统娱乐方式的传承性。然而,“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境域之中,不同的文化基源组合,不同的社会情境孕育的是不同的文化(或文明)形态”[3]。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种文化又必须产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于J镇农民来说,一方面,其基本文化娱乐方式得以传承,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动;另一方面,这些传统娱乐方式的内容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着从各个信息渠道——包括网络、电视、打工时的所见所闻等社会生活的现代元素。就拿聊天来说,过去聊的是谁家的牲口吃了邻居的麦苗、老张家的闺女嫁给了一个杀猪汉等家长里短的话题;在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聊得更多的是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哪里又抓起一个大贪官,李家的小子在广州打工挣了大钱,等等。此外,一些新的娱乐方式也在农村生活中悄然而行,如玩电脑游戏、QQ聊天,尤其在青年农民群体中,被广泛接受。

(三)娱乐方式变化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一个矛盾问题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方面农村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另一方面是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就J镇来说,20年前,镇里还没有电视机,10年前,电视普及率近100%,如今几乎每家都有二十几寸的彩电,电视频道越来越多,清晰度越来越高,就连数字电视、网络电脑等新型娱乐产品也逐渐走进了农民的家庭生活之中。个别居民家里甚至装上了宽带,率先一步过上了网络化娱乐生活。从理论上讲,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应当越来越满足。但事与愿违,人们似乎仍然留恋于过去的、传统的娱乐方式,电脑、网络等新型娱乐媒体和方式,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替代传统娱乐方式的地步。老年人仍然喜欢聚到一起聊天,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总会在小桥或大桥附近找到合适他们聊天的地方,每次聊天都会持续2~3小时,也就是从吃完饭休息一会后就去固定的地点“集合”,到快吃饭的时候或者家人来叫的时候离去。除非家里有什么事情像是来客人、有人生病等情况,他们才会打破这种“规律”的生活。

(四)娱乐方式变化的大众化与低俗化

新兴娱乐方式之所以不能得到众多居民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较高的“门槛”——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熟练操作。另一原因是网络、电视等媒体上的内容不仅远离农村实际,远离农民的生活,而且也出现了低俗化的倾向,与农民生活中习惯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在J镇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发现这一趋向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从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角度来看,由于他们对互联网的不熟悉,使得其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网络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尤其是网上的黄色、暴力、博彩等内容,挑战着村民们的伦理底线。二是聊天内容的低俗化。过去村民聊天内容大都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牲口吃了哪块地的麦苗,谁家娶媳妇待客(摆酒席)荤菜多,如此等等。现在,一些道听途说来的黄色笑话、网络暴力事件等内容,也逐渐成为成人聊天的主要内容,甚至有时连妇女、孩子也不加以回避。三是玩牌变成赌博。玩牌不再是一种消磨时光、调剂生活的方式,而是在利益欲望的驱动下,逐渐演变成了赌博。更有甚者,大人在赌博的时候,允许小孩子们围观,甚至家长还会亲自教孩子如何玩。

三、农村娱乐方式问题的现实思考

进入21世纪,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见成效,如何理解和解决农村文化娱乐方式这一现实问题,对于像J镇这样的传统农村来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转变实现农村娱乐方式的治理理念

毫无疑问,在农村娱乐方式变化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4]。因此,政府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变化——突显合作、协调、互动,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娱乐方式变化中的作用实现“指导”向“引导”的转变,必须与农村居民自身的精神文化诉求相契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宏伟事业。

(二)确立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

从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民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较低,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影响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变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正确的,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来培育新型农民。第二,以治理理念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工作,都要切实体现农民所想、农民所需、农民所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增强农民主体意识。

(三)提高农民素质,“降低”门槛

对于数字电视、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娱乐方式来说,大多数农村居民只是听说过,对于如何操作,如何娱乐,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成员,还摸不着头脑。因此,通过完善农村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向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认识数字电视、电脑、互联网等信息终端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是什么”、“怎么用”、“如何为我用”等基本知识;不断增强农民信息鉴别、吸收和分类处理的能力,避免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良莠不分的做法,帮助他们掌握融入现代网络娱乐生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通过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变“难”为“易”,不断“降低”现代娱乐方式的门槛,让农民乐在其中、享受其中,真正实现农村娱乐方式的新旧对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张浩.主体视角下农村青年社会流动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15-19.

[3]辛秋水.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对接[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

[4]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0.

猜你喜欢

文化娱乐聊天娱乐
提升老年文化娱乐服务对策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GAFAT新格局
娱乐眼
“城中村”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存在问题研究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聊天不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