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江大河显大气

2014-11-25高艺菲

中国德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育德渝中区心理健康

高艺菲

据说,悬挂于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中国的版图上仅标注了四个城市,其中一个便是重庆。在重庆市的西南部有一个狭长的半岛,这就是渝中区,渝中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重庆市的中心城区,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也是重庆市的“母城”。整个城市依山而建,三面环水,西高东低,山路陡峭、比高悬殊,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的奇特“山城”景象。现代重庆人的祖先“巴人”早在几万年前就开始了他们在巴山渝水上繁衍生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遗传了祖先“巴人”的秉性,生性耿直,侠骨义肠,敏于行而讷于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形成一方文化。巴渝文化正是在这种高山河谷、大起大落的艰苦环境中形成的。八年的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大后方,中国各界的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以及西北逃难的人纷纷云集重庆。渝中半岛作为核心之地更是成为各路精英的首选,各种文化出版物的发行,大剧院上演的抗日话剧,咖啡厅、舞厅、酒肆茶楼等纷纷出现,这一切对本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陪都文化、抗战文化,而在此时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所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更是以其从事的和追求的伟大目标成为全中国人民跟随的一面旗帜并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红岩精神。渝中区 “精神堡垒”解放碑,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渝中区是重庆的门户,而这扇门就是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的朝天门,其位于两江交汇处,独享天时地利的头等要津,一代伟人邓小平也是在朝天门码头乘船东去前往法国留学。在这里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浪漫惆怅,还有清代诗人姜会照“万家灯火一江涟”的美好风景,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磅礴。

渝中区教育就是在这样浓郁的山水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绵长的历史肌理中浸润滋养,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渝中区教育人身怀美好的教育情怀来书写着渝中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文化的浸润,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以行动育德。积极营造美丽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联合社会资源参与育德,这写下了西部地区教育最璀璨的一页。

校园:诗意育德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好的环境对熏陶人、教育人的具有重要作用。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渝中区将德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式的温柔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巧妙和谐的贯穿德育主线,将教育的本真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让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好校园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校园环境文化对自己心灵净化和情感熏陶。渝中区将学校的校园维修与学校环境并肩打造,在整体规划和布置校园自然景观中,注重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内部环境的布局与建设,发挥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学子们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身心和谐健康成长。人和街小学围绕“人和文化”,建设了匠心独具的学校大门、多个富有“人和”特色文化内涵的主题文化广场,建成了“人和教育博物馆”。精一民族学校将民族教育课程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天衣无缝的结合,民族吧、非遗苑、民族文化长廊、民族之窗等让学校的每一处都诉说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心语和故事。

渝中区推进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环境建设。围绕特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大力引导全区校园立足渝中城市文脉和自身实际,不拘一格建设健康向上的特色人文校园环境。积极支持各校园充分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渝中特有文化资源,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升华办学内涵,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精心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环境。如求精中学的“精益求精文化”、29中学的“红岩文化”、求精中学的“国防文化”、57中学的“三品”文化、鹅岭小学的“军营文化”、曾家岩小学的“恩来精神”文化等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三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环境建设“细胞工程”。突出学生主体、班级特色,广泛开展以“温馨教室、文化教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班级环境和氛围。四是积极推进人文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全国有影响、有口碑的健康向上的人文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形成特色分明、内涵丰富的渝中特色校园群体。大坪中学的“足球”特色,精一民族小学的“民族教育”特色,马家堡小学的“书香校园”特色,解放小学 “书法”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与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机融合,使我区中小学的校园文化肩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活动:多彩育德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孩子学到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活动还可以带来动感美、精神美的享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能受到美的熏陶。2004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我是五好小公民”“传承民族精神,共建和谐校园”“知荣辱,树新风,促成长”“直辖十年看家乡”等。2009年以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围绕“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的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集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五心四好”“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等主题活动。特别是本学年,围绕“中国梦”,各校组织开展了“九童圆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童谣中国梦、童绘中国梦、童书中国梦、童写中国梦等主题活动。渝中区教委还相继开展了环保征文、“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征文、“好书伴我行”征文、“颂唱优秀名歌”“珍惜青春,拒绝网吧”“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征文、“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五好小公民”征文演讲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红岩精神助我成长”演讲比赛,承办了全市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全市中小学德育巡回报告会启动仪式、市“学生教育安全周”开幕式、市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成功组织了“半岛文化节”、解放碑“周末音乐会”、“为了山里的孩子”和“第九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学生观众组织工作,以网际活动方式开展了“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征集传唱活动和“我身边的道德故事”DV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守规则,树新风”卡通宣传画和宣传动漫制作比赛活动,学校优秀德育网页评选活动和校园德育剧、德育心理剧展演活动。

心育:和谐育德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最后德育成效的呈现。没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渝中区将生命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素养教育与品德素养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坚毅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渝中区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有机融合。近三年来,渝中区教委与计生委一起召开了20次以上的中小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成立了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课题组,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青春健康教育读本,印发成册,将在新的一学期送到中小学生手中。同时,渝中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出资200多万建设了8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20所实验校,建成了区级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今年100多万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招标已经完成。同时每年都要举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全区所有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2013年举行第一届渝中区德育心理剧比赛,2014年1月,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竞赛中,渝中区分获小学、初中、高中一等奖。

渝中区充分发挥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完成第二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设施设备的配备工作。实施“青春关爱工程”,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年龄段学生开展生涯发展教育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途径形式和相关保障制度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榜样育德

渝中区极力提高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推动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努力培养专家型德育队伍,围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做师表”活动、“树、创、献”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争先创优等活动,积极创设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学者,师德、师范、师表”形象,正确认识自身社会价值,把外在的师德师风要求自觉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渝中区以提高德育工作能力为重点,加大了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四个层面上进一步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即德育行政管理层面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分管领导、德育专干、德育中心组成员;德育课程教学和科研层面包括中小学德育教研员、中小学德育专委会成员;学校层面包括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学生干部;校外教育层面包括教委关工委成员、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等。自2004年起,教委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德育专干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讲课,设置德育论坛,研讨专题工作,集中精力解决专干的观念转变、德育制度建设、校内外资源整合、管理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切实改进德育工作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2012年12月,教委组织各校德育工作者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集中培训,最近几年,在市内还每年2次参加了市外专家学者德育工作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各校积极开展学生会、团委、班委、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学生干部的培训,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让学生在自我参与活动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努力营造德育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渝中区教委逐步健全完善了班主任选任制度和培训制度,注重优化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注重年轻班主任的培养,运用传、帮、带的方式,着力改善班主任在教育技术、教育管理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积累,通过举办名师工作室、班主任教育案例、班主任活动方案、德育论文征集评选等年度专题活动方式,与学术水平鉴定和教师晋级评优相结合,切实提高了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教育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开展班主任骨干培训,运用科学、系统和富有实践性的培训方式,让班主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班级教育和个体教育技能、技艺,提高组织协调教育力量和探求教育实践新知的能力。在六届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渝中区区参赛选手每届都获得一等奖。

生活:体验育德

“德”的引申义为一个人“践行人生的道路或道德”时在内心有所得的东西。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品格特征。‘习惯是重要的。”育德就是要从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让人在自愿自觉的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体验、辨别和生成道德观念,并知道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为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渝中区各校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努力将学生所学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劳在实践中的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渝中区在素质教育基地集中组织开展了高中军训、初中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区劳技教育基地开展了技能实作培训。成立了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各校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雷锋活动紧密结合,支持和鼓励学生到社区、街道、幼儿园开展各种社会宣传,保洁护绿公益劳动、体育艺术展演、为孤残老幼、老红军做好事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自觉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全区有7所中小学被评为市区级科技特色学校,数十所学校被评为市区级文明礼仪示范校。渝中区劳技基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劳技基地,人和街小学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网络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最大因子之一,加强网络育德势在必行。渝中区以网络德育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了渝中网络德育平台。各校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快乐写博、文明写博,搭建师生和谐交流的新平台。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策划了一些博客活动项目,形成校校有活动、活动有特色、师生共参与的生动局面,构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校还对“家校通”、QQ群、微博、微信等,实现虚拟现实双管齐下,提高网络育德实效。如今,渝中区网络德育的整体架构已基本形成,教委机关、100%以上的学校、50%以上的家庭以及相关社会单位、社会部门都能以网络为平台,来实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教育、沟通、协作等多种功能,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浩大又精细的工程,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着人才的素养,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每一个学校德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担子,光荣而沉重,所从事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渝中区的德育工作在建设美丽校园文化中慢慢浸润,在巴渝文化和红岩精神的激励下昂首奋进,在行动育德中将自己的独有的特色和精神风貌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相信渝中区未来的德育工作会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并将最终沉淀为一本经典的德育大书卷。

责任编辑/王富丽

猜你喜欢

育德渝中区心理健康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重庆市渝中区城市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重庆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利用综合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