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关系

2014-11-25饶小平李伟

中国德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寄宿制导师制师生关系

饶小平+李伟

德育导师制在每所学校的具体实践和做法可能各有特色和差异,但是它们都着力于重建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关系,把握住了这一点,可以说就是把握住了“德育导师制”的灵魂。在我校--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的办学历程和办学实践中,突出表现出了这一点。

在2000年以前,我校办学条件艰苦,房屋破旧,资金短缺,校园占地面积不足五亩,学生不到300名。这样一所濒临撤并的学校,如今却嬗变为湖北省武汉市乃至全国有名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品牌学校。完成这个华丽转身的重要原因是我校抓住了办寄宿制学校的关键——全员都是德育导师。从该校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历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德育导师制重建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的努力方向。

一、重建师生之间的亲情关系

2000年前后,面对学校落后的局面,当时的校长张雷英将视线放在了留守儿童的身上,萌发了办寄宿制小学的念头。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长,同时,家庭教育和爱的缺乏,使得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需要陪伴、照顾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学校和老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此外,办好寄宿制学校,不能依靠老师单兵作战,必须发挥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爱心精神与育人合力,必须推行“人人都是教育者,个个都是德育人”的全校德育导师制。

在实践中,针对留守孩子们爱的缺失,学校多举措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提出低年级老师“先做父母,后做老师”,高年级老师“先做朋友,后做老师”的理念,致力于让学生感受老师可敬可亲,增强在校期间的归属感。在学校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中,建立了校领导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的“三包”责任制,以及教师全员陪餐、轮班陪寝、定时陪同娱乐和及时送医问诊等陪护制度。

“三包”责任制切实保证了每一名学生有人关爱,每一个时段有人负责。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亲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充盈与滋养。

二、重建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

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束缚下,即使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甚至盛气凌云。但在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像朋友。课堂上,学生可以当面质疑,老师会欣然接受,并为之解惑;课间,孩子们游戏的队伍中,能看到老师的身影,他们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跑。

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为学校德育和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指导和教育,这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校的养成教育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良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二是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公德,有理智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三是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通过“节约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五是通过“安全习惯”教育,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增强安全意识。

在课堂上、在寝室里、在操场上、在家长接孩子的教师门口、在迎接孩子回校的学校门口、在活动室里、在食堂里……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在践行养成教育的“德育导师”,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师生之间如朋友般的关系,使得养成教育如春风化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能心领神会。老师们明显能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管理越来越轻松。

三、重建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主要任务。亲情关系、朋友关系是积极的,对教学过程有“助”无“阻”。

每天早晨6:40左右,寄读班当班老师已经早早地守候在寝室门口,静静地等候着学生的出寝;晚上七点寄读班老师准时将学生送入寝室,帮助指导学生洗漱完毕,直到孩子们安然入睡,给最小的孩子再次整理好被子;到了晚上八点多钟,老师们才准备回家,此时,外面已经漆黑一片、万籁俱寂。

老师对学生虽然无微不至,但在教学中,遇到原则问题老师却从不让步,如果哪位同学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按规定完成任务,老师定会一查到底,直到学生改正为止。而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从不打折扣,如果遇到难题,他们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问题弄懂弄透,才肯放手。

老师们的真诚、耐心周到的服务意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和对教学工作的严谨和热情,征服和感动了家长,很多家长由衷地说,就冲这么一群老师,这所学校肯定错不了。良好的教学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方信任,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攀升。

【饶小平,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李伟,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寄宿制导师制师生关系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