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AutoCAD提高工程制图质量和效率

2014-11-24陈坤安俊英

考试周刊 2014年82期
关键词:工程制图

陈坤 安俊英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AutoCAD制图时常见的问题,提出如何通过分析图形组成,选择最佳途径作图,并利用样板文件提高工程制图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AutoCAD 工程制图 制图方法

一、引言

《工程制图》是大学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工程界交流的语言,具有严格的制图标准和规定。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它是一门费时费力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必须严格遵循制图标准完成繁琐的制图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制图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尺规作图,AutoCAD成为制图教学中常用的一款软件,其强大的绘图和编辑功能大大提高了制图效率和制图质量。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该软件,使其作图效率和质量还不如尺规作图。在此,笔者总结了多年使用AutoCAD的一些心得,供大家探讨。

二、正确认识AutoCAD在制图中的作用,有效利用样本文件规范制图

AutoCAD是替代尺规的制图工具而已,不论用哪种工具完成制图,都必须遵循制图的国家标准,包括图框、标题栏、线型、比例、字体和尺寸标注等方面的基本规定。为了准确无误地绘制图形应该采用如下绘图步骤:先确定图形基准,然后按照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的先后顺序进行绘制。很多学生在学习AutoCAD时,将其看成一个完全孤立的图形软件的学习,忽略其服务于《工程制图》的作用,在制图时忽略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只求图形大致相似。教学中必须明确制图标准的主体地位和AutoCAD的服务功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同尺规作图前准备图纸和铅笔等工具一样,在AutoCAD中,应首先设置好图幅界限和绘图单位,根据线型需要设置好图层,绘制出图框和标题栏,将其保存为样板文件。通过样板文件制图可以使制图标准统一,并且节约准备时间,提高制图质量和效率。

三、合理分析图形组成,选择最佳途径制图

在拿到制图任务时,一定要先对图形组成做出合理分析,将一个复杂图形分解成若干简单图形元素,然后从大脑存储的命令库中搜索尽可能简洁的作图命令完成制图。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图形,有的同学3、5分钟即可完成,有的同学则需要几十分钟才能完成。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图形的分析是否合理;二是大脑储备的命令是否充足。作图效率高的学生一般对所学知识比较熟悉,在作图前能很清晰地对图形组成进行分析并灵活运用所學命令;作图效率低的同学往往会忽略分析图形组成这一过程,或者不能合理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图形分解能力的训练,并且在教学中提供同一图形的多种绘图途径,让学生体会和选择最佳方案。

以图1的图形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图2~图6所示的5个图元,合在一起如图7所示,再做适当修剪即可完成任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其中,图3的绘制方法很多,有的同学会先画两端的圆,再做两条共切直线段,然后修剪、合并、偏移,需要用到7个命令;如果知道PLINE命令的用法,2个命令即可完成。

图4与图3形状一致,方向不同,我们可以搜索复制类命令来完成,这里用ROTATE命令旋转(选择复制选项)或者用MIRROR命令沿45°方向对称复制都只需要执行一次命令;如果用COPY命令,就要再执行一次ROTATE命令。

绘制图5,直接用RECTANG命令,确定两个对角点就可以通过对象捕捉追踪来定位;如果用LINE命令就会慢一些。

绘制图6,比较快捷的方式是先完成一个圆弧的绘制,然后用ARRAY环形阵列复制。

最后修剪对象时,修剪边的选择要注意,如果一个对象被多条剪切边修剪,就会造成图形修剪太过零碎,降低修剪效率。如将图7中的半圆弧修剪为图1所示,如果选择图8所示虚线图形为修剪边,只需要选择一段欲剪去部分;以图9中虚线图形为修剪边,则需要选择七小段欲剪去部分。

图8 图9

四、结语

要提高制图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应养成使用样板文件的习惯,根据制图规范建立所需样板文件;其次,要提高分解图形的能力,并分类熟记常用AutoCAD命令的功能,以便快速检索所需命令。制图时做到有条不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真正通过计算机软件快速、准确、规范地制图。

参考文献:

[1]汪勇,张全,陈坤,等编著.AutoCAD2012工程绘图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徐红,汪勇,黎玉彪,等编著.AutoCAD2012工程绘图上机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工程制图
关于电气类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探讨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制图课程中课堂教学和考核改革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