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气类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7-01-12李怡刘亚丽邓命
李怡+刘亚丽+邓命
摘 要:工程制图是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但由于电气类专业对工程制图的教学要求远低于机械类专业,加之近年高校教学计划及课程系统的整体改革,使得工程制图学时出现大幅度压缩现象。文章对电气类专业工程制图如何针对少学时和学习内容进行调整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制图;少学时;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262
0 引言
工程制图是研究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关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重要课程,其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在各高校理工类专业如机械、电气、土木工程等诸多专业开展教学。由于工程制图在电气类专业的应用要求远低于机械类专业,加之近年来高校教学计划及课程系统的改革,工程制图的课程学时出现大幅度压缩现象。因此,如何在少学时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目前电气类工程制图课程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故关于上述问题,本文就电气类专业工程制图如何针对少学时和学习内容进行调整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1 改革课程体系,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进度
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的改革应遵循其基本的教学课程内容,在课程学时降低之后,教学目标和学习的主要内容与之前相比不应有较大变化。同时,针对于电气类专业本身,应添加与之相符合的制图内容,做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对此,电气类工程制图的课程改革,在满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最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初步图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本专业的相关内容,并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课程的内容,经规划后,由原来的画法几何部分、制图基础部分、零件图及装配图的专业图部分压缩为画法几何部分(包括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立体的截切与相贯及轴测图)与制图基础部分(包括工程制图基础、组合体视图及机件形体的表达方法)两大块;同时添加符合电气类专业的电气图绘制部分。这样进行课程内容的规划,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投影及空间形体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绘图读图能力;同时与电气专业相关联,加深了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总体印象。根据以上课程内容的规划,合理布局课程进度,可使学生对工程制图的课程学习事半功倍。
2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板书为主,便于学生看清作图步骤,加深对作图过程的理解。但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对绘图速度有所限制,对于少学时的教学现状而言是相矛盾的。因此采用立体感较强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要手段,并以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多媒体课件在投影、三视图等课时的教学上对应观看,直观性好。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动画演示,可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不仅能够节省教师课堂绘图的时间,而且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其次,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技术可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高效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
同时,在介绍空间形体表达时,多采用立体的实物模型,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长时间观看多媒体课件的疲劳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于空间物体表达的理解。
最后,可采用UG、pro.E等三维建模软件搭建三维实体模型,在讲解时,适时动态演示三维模型与二维视图之间的关系,可在视觉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法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目前少课时的教学现状,而且能够结合电气类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3 教学需注意教与练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发散,鼓励学生及时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习题需区分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例如,课堂练习需有学生积极配合,挑选一名或多名同学到讲台上解题目,同时,让解题同学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在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而对于课后练习,需及时进行讲解和知识的复习,通过对习题的针对性的分析、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4 总结
电气类工程制图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实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少学时的课程现状下,通过课程改革,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将传统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重视课上及课后的习题讲解及答疑,可有效解决少学时与电气类专业特点而对工程制图课程产生的矛盾,同时也能满足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制图学报,2005(06):162-165.
[2]张碧霞.工程制图教学中立体思维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5(04):50-51.
[3]卓帧雨.少学时工程制图课时教学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03):156-158.
[4]薛寒松,何玉林等.少学时工程制图课时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03):98-101.
[5]陈怡.浅谈工程制图教学改革[J].山西科技,2009(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