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读书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2014-11-24商桂芬
商桂芬
摘 要: 读书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极其重要的载体。搞好读书活动,要明确读书的宗旨,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读书活动 拓展阅读 语文素养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开展读书活动。
一、明确读书宗旨
我们的宗旨是以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课堂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开发学生智慧潜力,扩大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创造的意识和才干,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把课外阅读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学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1.教师要以身作则。如果老师都不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读書,那么如何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做读书笔记呢?假如老师能与学生一起读书,那么学生定能“不令则行”。所以,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我决定从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学生一旦对读书产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学习。
2.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竞赛促读法。由负责老师组织系列知识竞赛、同读一文征文比赛等,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比如百科知识竞赛,告知学生出题范围在哪类书籍中,给学生一些复习准备的时间,对于比赛优胜者给予表扬奖励,让更多学生受到鼓舞,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设疑诱读法 。限于学生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对于一些书籍,他们不一定会主动阅读,这时教师可以结合书籍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阅读。这一方法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结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
3.开设阅读指导课、新书介绍课等,充分发挥学校图书管理员、语文教师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学校、少先队还利用广播、墙报、各班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阵地,进行宣传、鼓动、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是引导阅读的钥匙。告诉学生读书要在心中有个自读提纲:比如:①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然后重点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①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与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②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四、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1.有力地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在学校图书室已有一万多册图书的基础上,增添一大批可读性图书,重新分类登记,建立、完善借阅制度。由图书管理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不同,定期向学生推荐可读性强的图书,把类别和内容提要介绍给学生,为学生选书提供参考。例如对低年级学生,向他们介绍一些文字浅显、通俗易懂且有趣味的图画故事或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如儿歌、童话、寓言、小英雄故事等,以及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刊物;对中、高年级学生,向他们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优秀中外读物,既兼顾其内容的可读性,体裁的多样性,又照顾学生阅读的适应性,确保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性。
2.精心组织读书节活动。对于读书节活动,要事先进行周密部署,学校制订总计划,各年段制订分计划,各年段分别读相关要求的书籍,如童话、勤学故事、孝敬故事、爱国故事等。学校还应将读书活动与学校日常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德育活动、重大纪念、庆祝活动、科技节活动等,确保读书活动有序开展。如三月雷锋月组织阅读有关雷锋事迹的图书,三八妇女节组织开展“孝心·感恩”系列爱心读书活动等。
3.搭建学生知识积累展示的平台。展示活动有讲故事比赛、读后感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向学生推荐好的报刊读物征订,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重视课外阅读工作,课外阅读要抓紧撰写读书笔记的培养,如摘录好词好句,写心得笔记,教师做好批阅,对优秀的文稿及时向学校广播站推荐,或班级宣传栏黑板报推荐展示,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推进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五、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结束,应该把教学问题引向实践,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带着问题走进课后拓展,不断开阔语文学习的视野。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这是拓展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良好契机和极好途径。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少年闰土的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在体会少年闰土与“我”难分难舍之情之后,让他们猜想这样一个见识多广、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长大后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进行拓展练习,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引导学生课下阅读魏巍的抒情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景阳冈》、《三打白骨精》、《火烧赤壁》等课文时,分别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这样,因地制宜,开辟各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扩展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读一读原著等系列作品集,不但可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而且能扩大视野,把阅读的视野向课外延伸,增加课外阅读积累。
总之,打开课外阅读之门,开展读书活动,让同学们通过爱书、读书、知书、用书,实现知书达理品质,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红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婷玮.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教育,2009.12.
[3]王新明.打开课外阅读之门的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