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验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2014-11-21解贤
解贤
一、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创设情境的良好素材。
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用实验来创设情境,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密度测量实验”为例,作些分析探讨。
二、案例分析:《密度测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
问题:以下提供的几种鉴别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说明理由。
方案一:比较质量;
方案二:比较体积;
方案三:测密度,再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方案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应测哪些物理量?
(2)用什么量具可测量物质的质量?
(3)用什么量具可测量物质的体积?
经讨论,总结出:先测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再利用公式计算密度,指出这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2.设计实验、讨论交流
(1)先出示测量的物质。
(2)提出问题。
①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②如何测量蜡块的密度?
③如何测量长方形牙膏皮的密度?
④如何测量酱油的密度?
(3)设计实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公式ρ=m/V分析,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的草图,并口头描述实验步骤,最后写出表达式。
1)测石块的密度
引导学生根据公式ρ=m/V选择测量工具,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实验步骤。
方案一:①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石;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③把石头用细线系好,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④石块的密度为ρ=m石/(V2-V1)。
方案二: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②把石头用细线系好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③从量筒里取出石头,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石;④石块的密度为ρ=m石/(V2-V1)。
讨论:先测质量好,还是先测体积好,为什么?此时可以强调实验中应尽可能减小误差。
2)测蜡块的密度
学生讨论,仍先用天平称蜡块的质量,如何测它的体积是此题的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用所选的器材演示实验步骤。
方案一:有的学生提出用捆重物的方法。
先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此时水的体积V1;再把铁块用细线系好,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然后把蜡块与铁块捆绑在一起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3;最后求出蜡块的密度。
讨论:V1要测吗?
能否先把蜡块与铁块捆绑在一起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水的体积示数V1;在把蜡块取出,把铁块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示数V2
方案二:有的学生提出用针压法测量。
先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此时的体积V1;把蜡块放入水中,用细针把蜡块压入水中。
此方法,请这位同学演示。并说明针很细,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方案三:有的学生提出用刀把蜡块切成长方体,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求出它的体积。对这样的学生给予表扬,但实验操作比较麻烦。
前两个方法让学生演示,以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讨论:在测像蜡块一样,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密度时,测量它的体积常采用捆绑法和针压法,但要注意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3)测牙膏皮的密度
让学生先用天平测出牙膏皮的质量。
把牙膏皮卷成团,用溢水法测出其体积。
此方案让学生去演示测量它的体积。
4)测酱油的密度
方案一: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空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把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为V;则酱油的密度为ρ=(m2-m1)/V。
方案二:在空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1;将烧杯中的酱油一部分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用天平测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酱油的密度为ρ=(m1-m2)/V。
讨论: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何不同,它们的测量误差大小怎样。
提高:如果实验室中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和量杯,我们又如何测酱油的密度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酱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把空烧杯装满水测出它的总质量m2;把水倒掉擦干,把酱油装满空烧杯,称出它的总质量m3;并计算ρ=(m3-m1)ρ水/(m2-m1)。
3.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测物质密度的方法,先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有出相应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就能组合多少种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通过这些简明、直观、有趣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结语
初中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长,往往会认为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利用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给学生明确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更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燕.巧设实验情境进行有效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J].物理教学探讨,2012(2).
[2]任虎虎.巧设实验情境探究教学难点——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J].物理教学,2014(1).
[3]曹会,张飞.巧设实验主线凸显学科教学的“物理味”——“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展示课回眸[J].物理教师,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