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髓系统”刍议
2014-11-21贾友冀孙悦礼王洪伸赵东峰李晓峰杨燕萍冰唐德志崔学军李晨光梁倩倩王成龙王拥军
贾友冀 王 晶 孙悦礼 王洪伸 姚 敏 赵东峰 李晓峰 杨燕萍 舒 冰唐德志 崔学军 李晨光 梁倩倩 卞 琴 王成龙 施 杞 王拥军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肾中精气盛衰决定髓的盈亏,是脑为髓海、肾主骨、精化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同时,中医现代研究发现干细胞与肾精关系密切,体现了“肾髓系统”的物质和功能特点。我们从“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生血”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研究,探讨中医“肾髓系统”,尝试进行中医传统理论的总结与创新。
1 何谓“髓”
“髓”在古代汉语中特指“骨中脂”(《说文解字·骨部》),即髓是骨腔中一种膏样物质,后引申为精华。
根据人体分布部位,髓有名称之异,包括脑髓、脊髓和骨髓。“脑为髓海”(《灵枢·海论》),“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诸骨节”(《难经本义》),其汇聚于颅内称为脑髓,循于脊椎管内者为脊髓,藏于一般骨者为骨髓。
髓来源有二:一是化生于后天水谷,“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诸病源候论》亦谓:“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二是化生于精,精又称精气,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生之本也”,“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
2 何谓“肾髓系统”
“髓”与”五脏”皆相关,其中以肾为最。《素问·六节脏象论》言:“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均藏于肾。“肾化骨髓”(《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而“藏骨髓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肾之精气又“生养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曰“肾主身之骨髓”(《素问·痿论》),古云“肾气强则骨髓充满……肾气弱则骨髓枯竭”(《诸病源候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逆调论》)。可见肾藏精,精生髓,肾、精、髓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肾髓系统”,其中肾为本,精为要,髓为枢,肾中精气盛衰决定髓的盈亏。
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生血,即在肾气充足、肾精旺盛的前提下,髓发挥着充脑、养骨和化血三个方面的作用:髓循脊上行入脑而为脑髓,故“脑为髓海”;髓藏于骨腔中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精髓化为血液,乃“精化血”。(图1,左)
图1 肾髓系统示意图
2.1 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 脑居颅内,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总结起来脑的生理功能包括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对脑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把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都归于脑。
脑是全身精髓汇集而成,《黄帝内经》指出“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篇》),张锡纯认为“脑为髓海,……乃聚髓处,非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医学衷中参西录·脑气筋辨》)。一方面,“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内肾之命门,为生髓养脑之元气也。其精中之精气,上养脑神……”(《医经玉屑》),“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所会也”(《医精精义·上卷》),说明先天之精能化生脑髓;另一方面,《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医林改错》又云:“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人脑,名日脑髓”,可见,后天水谷精微亦汇聚入脑。概言之,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化生髓以充脑,此为“髓功能”之一[1-2]。
2.2 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骨为五体之一,起支持、保护与协同运动作用。骨分为长骨与扁骨,其长骨中空,而髓藏其中,“髓者,骨之充也”(《类经·脏象类》),“骨者髓所养”(《难经本义》),可见骨与髓关系非常密切,其正常生理作用的维持依赖于骨髓的充养,而骨髓则由肾精化生,故《素问·宣明五气》说:“肾主骨”。“骨伤则髓消”(《灵枢·痈疽》)亦说明骨是依赖于髓的滋养。唐宗海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中精要地阐释了“肾主骨”的内涵:“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即肾主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此为“髓功能”之二[3]。
2.3 精化血——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 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既是人体脏腑、经络等活动的产物,也是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其主要来源是摄入的饮食物,“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同时“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所以血的形成不仅依赖饮食水谷,还离不开肾中真火;此外,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血即精之属也”(《景岳全书》),“精者,血之所成也”(《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精是血化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所以血与肾、命门密切相关,“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藏血”(《灵枢·本神》),李中梓在《病机沙篆》中提出了“血之源头在于肾”的理论,张志聪认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侣山堂类辨·辨血》),何梦瑶言“精、髓、血……,皆水也,并属于肾”(《医碥》)。综上所言,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乃“髓功能”之三[4-6]。
3 肾髓系统的现代研究
“肾藏精”是“肾髓系统”的物质和功能基础,从精的来源与功能方面来看,“肾藏精”与“干细胞”具有相关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生命全过程,体现了“肾藏精”的主要作用。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来源于中胚层,广泛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首先在骨髓中发现,并且含量最为丰富,能参与诱导、调节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的发育,具有分化成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等组织的能力。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s)最早出现于胚龄第2~3周的卵黄囊,最终迁移到骨髓,终生发挥造血功能,经过逐级分化可产生各系血细胞。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产生于胚胎早期室管膜上皮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够分化成脑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从来源角度来看,先天之精来自父母的生殖之精,而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即全能干细胞,并由此生长发育成新的个体,故先天之精内涵包括全能干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后天之精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肺肾吸纳的精气,布散到全身,以维持人的生长发育,与各种成体干细胞的分化增殖相对应。
从功能角度,肾精有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脏腑等功能,其繁衍生殖功能由生殖干细胞完成;其生长发育功能,则与各种成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其生髓功能,与骨髓腔内MSCs及脑、脊髓中NSCs的功能相关;其化血功能,主要由HSCs执行;肾精主骨,则体现在 MSCs的功能上[7-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从确有疗效的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理论思想进行总结、提升,证明了各种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过程是中医“精”的部分物质与功能的体现,总结出:肾髓系统是以肾精为基础,主要包括了脑与脊髓中NSCs、MSCs和HSCs的作用,分别体现了髓充脑、肾主骨、精化血的功能特点,从而将“肾本质”研究延伸到“肾藏精本质”的研究(图1,右),用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印证,在关键问题上寻求重大突破,最终回归临床发挥指导作用。
“肾髓系统”源于中医传统理论,并且充分结合了现代医学观点,论述有不当之处还需不断研究以勘正。但这仍是对中医理论的一次诠释和创新,能对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王康锋,张洪斌,张立娟.中医肾精理论与神经干细胞关系探讨[J].新中医,2005,37(12):76-77.
[2]李林,魏海峰,张兰,等.中医“肾生髓,脑为髓海”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397-1400,1417.
[3]施杞,“肾”藏象理论及其在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01):4-7.
[4]张进,徐志伟,杜少辉,等.“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4,22(07):1198-2000.
[5]张进,徐志伟,陈群,等.干细胞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先天之精学说(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07):189-192.
[6]杨明,张军峰,陈颖,等.基于中医现代认识进行干细胞与中医“精”的相似性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02):101-104.
[7]黄晓芹,罗再琼.中医“肾精”与现代干细胞研究的同一性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02):5-6,9.
[8]黄晓芹,罗再琼.肾精与干细胞的同一性研究及运用前景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14-15.
[9]严惠芳,魏敏慧,马居里.从干细胞看中医肾精的实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