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作用
2014-11-20徐仁艳
徐仁艳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关键词]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111-03
在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下,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有相关研究显示[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各种脑血管疾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70%~80%之间,同时研究也显示[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患者颈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脑部血液循环的一种一过性障碍,会导致神经功能的缺损问题,也是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一种警示信号[3]。因此为了减少脑梗死的机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尽早诊断并积极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非常关键。本次研究主要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健康人群颈部彩超结果的对比来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颅脑CT检查最终确诊,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制订的该病的诊断标准[4],排除了存在出血倾向、急性脑血管病史以及合并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男21例,女15例,年龄41~59岁,平均(53.3±3.5)岁,3例患者饮酒较频繁,4例患者有较长吸烟史,4例患者存在高血脂症,5例合并有糖尿病,7例存在冠心病,8例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将所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3~57岁,平均(54.3±4.1)岁,3人频繁饮酒,6人吸烟史较长,7人合并高血脂症,9人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以上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详细过程如下:所使用得为GE-Vivid7西门子Sequoia-C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为10MHz。让患者采用平卧位并充分暴露出颈部,将一个软枕垫在患者颈下,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沿着颌下角、锁骨上角、枕后角以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顺序依次进行扫查,同时常规探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壁厚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频谱、椎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外动脉内径、血流频谱以及颈总动脉内径。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仔细观察研究对象的血管是否存在斑块以及狭窄情况,如果存在,记录斑块的数量、位置、回声以及厚度情况,计算其狭窄程度,并根据研究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将其血管的狭窄情况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血管闭塞四个不同的级别。
1.3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的比较
观察组5例为软斑,19例为硬斑,12例为混合斑,检出率达到100%;对照组检出率为1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闭塞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4例为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6例为重度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检出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在不断升高,有调查研究证实[5],在欧美地区国家,8%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及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在亚洲,这一数据已经变为35%左右和50%左右,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脑缺血发作则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信号[6]。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比较多样,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两种:血流动力学性末梢低灌注学说以及血栓-栓塞学说[7]。这两种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炎症反应过程,在炎症反应作用下,斑块中的胶原蛋白就会被逐渐溶解,进而增加斑块破裂的可能性[8]。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存在斑块破裂的可能性,一旦斑块破裂并形成栓子,就会诱发血管栓塞或者斑块溃疡[9]。管腔的突然闭塞还可能导致颈动脉的严重闭塞,引发血管低灌注问题。
出于防护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考虑,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查手段来明确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可行的措施。颈部血管彩超是一种新型的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具有无创、迅速、无辐射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10],可以有效判断出血管内膜的斑块情况以及闭塞与狭窄问题。对于轻度狭窄者,其血流速度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中重度狭窄者,阻力指数会增大,血流速度会明显减慢[11]。利用颈部血管彩超对患者血管的血流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确诊发挥较大的参考作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诊断依据[12],原因在于颈部血管彩超除了可以明确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之外,还可以对颈动脉血管内膜的表面形态结构、斑块内部成分、膜厚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13-14],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强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价值。endprint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其中硬斑最多,达到52.78%,而颈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检出率为86.11%,提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颈动脉血管闭塞的机率非常高,因此可以通过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变化来评估其发生颈动脉闭塞等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凤华,田更生,林再红.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3,3(30):39-41.
[2] 杨昭,钟梅,易永忠,等.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0):199-200.
[3] 王文刚,闫记英,田晖,等.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10(10):2922-2924.
[4] 张清兰.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6(10):766-767.
[5] 崔可飞,卢宏.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8(15):57-58.
[6] 韩景刚.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6(15):1027-1028.
[7] 戴爱云.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J].当代医学,2010,5(15):55-56.
[8] 尹蓉.高血压病程对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27-31.
[9] 翟飞.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77-80.
[10] 孙婷,郭君,刘焱,等.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1(2):41-43.
[11] 李鸣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2:103-104.
[12] 孙培培.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92.
[13] 曹建书,褚秀华,金焱,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54-56.
[14] 崔青.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对检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对比分析[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37-38.
(收稿日期:2014-0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