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用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014-11-15梁明
梁 明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成都 610031
我院近2a收治100例(100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用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06—2013-03我院共收治100例(100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视力、视野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男55例,女45例;年龄8~85岁,平均(54.09±15.49)岁;身高120~185cm,平均(171.63±7.01)cm;体质量18~135kg,平 均 (69.94±10.78)lg;BMI12.85~56.19,平 均23.64±3.19。93例初发,7例复发;左眼47例,右眼53例。26例有既往史,1例有并发症。4例无光感,2例有光感,13例指数或手动,8例0.01~,7例0.05~,18例0.1~,14例0.2~,14例0.3~,16例0.5~,4例1.0~。
1.2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用药前进行视力、非接触眼压、动态视野、P-VEP等检查,同时验光、用裂隙灯对眼前节进行检查,用散瞳对眼底进行检查。如果患者的视功能障碍突然出现,很少有眼痛,缺损神经束性视野,视乳头非充血性水肿,常有少量束状出血分布附近,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呈现视乳头充盈迟缓,该视盘充盈迟缓对应于视野,部分充盈缺损等,则诊断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用药前对患者的各项安全性观察指标进行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臀部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30μg,qd,3周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扩血管药等治疗。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详细记录。3周后复查视力、非接触眼压、动态视野、P-VEP等,同时用裂隙灯复查眼前节进行,散瞳复查眼底[2]。
2 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视野、P-VEP100变化比较治疗后患者的LogMAR视力表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高,视野平均缺损值和P-VEP100潜伏期均值均明显比治疗前低,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 (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 (s)
治疗前后比较,P<0.05
时间 nLogMAR视力表评分(分)视野平均缺损值(dB)P-VEP100潜伏期均值(ms)治疗前100 0.49±0.62 13.56±13.63 100.35±40.80 100 0.32±0.54 15.29±14.95 109.38±41.81治疗后
2.2安全性评价100例患者中66例发生率注射不良事件,其中部位疼痛、红肿、硬结65例,臀部疼痛1例;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5例。
3 讨论
3.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诊断前部视神经所致的部分是筛板前区、晒版、筛板后区,实验研究证实[3],视乳头表面神经纤维和后端睫状动脉分支供给这段视神经的营养。因此,前部视神经在血管、血液成分、血流动力改变或其综合作用下均会发生缺血性病变。在我国,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视乳头血管炎症等均极易引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在欧美国家,该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巨细胞动脉炎[5]。此外,和该病向伴发生的还有胶原病、梅毒、眼部挫伤等。国外有关医学研究报道,视盘的组织解剖也会诱发该病[6]。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大多数患者是单眼发病,双眼发病的患者的双眼并不是同时发病,而是先后发病。对该病诊断的依据是视功能障碍突然出现,很少有眼痛,缺损神经束性视野,视乳头非充血性水肿,常有少量束状出血分布附近,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呈现视盘充盈迟缓,该视乳头充盈迟缓对应于视野,部分充盈缺损等[7]。
3.2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用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优势现阶段,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扩容剂、糖皮质激素等是主要药物,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中,这些常规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并不显著,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8]。比如,患者闭塞的血管能够在扩血管药物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扩张,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神经水肿;渗出能够在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对患眼视力进行有效挽救,同时对另侧眼发作进行有效预防;患者的眼压能够在乙酰唑胺的作用下降低,同时视乳头及其附近组织的血循环也能够在该药物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眼灌注压一定程度的提升;患者眼内组织对低氧的耐受力能够在维生素B族、ATP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增强等[8]。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LogMAR视力表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高,视野平均缺损值和P-VEP100潜伏期均值均明显比治疗前低,治疗前后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这一疗效的机制可能是神经生长因子一方面具有神经系统神经元营养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还具有促进神经系统轴突生长的生物学功能,无论是在生理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都能够有效调节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功能特性的表达等,从而极大提升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有效促进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活性,最终对患者的视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10]。本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均较轻,不影响治疗。总之,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用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1]葛坚 .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0-331.
[2]张梅芳 .眼科专病临床诊治[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3-363.
[3]马健利,孙先勇,张杰,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D].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 958-1 960.
[4]张淳,李志英,詹敏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思路[J].光明中医,2012,23(11):1 752-1 753.
[5]于路珍,樊兆珊,郭威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附26例分析)[J].眼底病,2012,8(4):235.
[6]王锡,韩丽荣 .血管内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20(3):163.
[7]黄辰晔,杨柳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探[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 654-1 658.
[8]林星石,宋琛.普鲁卡因对缺血性视网膜脉络膜cAMP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17(12):719-720.
[9]Kellett SC,Madonna RJ.Current perspectives on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J].Am Optom Assoc,2012,68(7):413-424.
[10]Zafer O,Funda UT,Pelin Y,et al.Bilateral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following second-trimester spontaneous abortion-related ha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2012,19(10):1 445-1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