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2014-11-15张向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星状特发性神经节

张向红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开封 4750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病因不明确。由于面神经在骨性面神经管内通过,故面神经一旦受损、缺血、水肿,就会使面神经受压,导致面神经麻痹。治疗不及时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面肌联带运动等,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障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物理、中医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够理想。本文采用常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01—2014-01在本院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8例,女28例,男30例;年龄16~70岁;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38例,发病2周内治疗16例,发病2个月以上治疗4例。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发病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治疗,急性期使用地塞米松针10mg/d,5d后改为泼尼松片30mg/d口服,20d内逐渐减量,给予活血化瘀、甲钴胺针应用,维生素B1、B6片口服,伴有耳鸣、耳聋、疱疹者给予阿昔洛韦针0.5g静脉注射,2次/d,应用7~10d,急性期在颈乳孔附近行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进行康复锻炼,治疗疗程10~14d。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对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用10mL注射器抽取混合液总量8mL(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0.9%氯化钠注射液3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换7号针头。穿刺方法[1]:采用颈前高位入路法,患者平卧位,肩背部垫一薄枕,颈部伸展,口稍张开,以胸锁关节上方2.5cm,正中线旁开1.5cm处为穿刺部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用左手食指、中指将颈总动脉向外侧拨开,触及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注射器由此向近心端1.3cm处的第7颈椎横突基底部进针,深度约1~1.5cm时达第7颈椎横突处骨质,回针1mm,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缓慢注入0.5mL。观察病人情况,无不良反应后再将余量药液缓慢注入,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局部压迫5~10min,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嘱其侧卧休息30min。患者注射侧面部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 sign)[2](同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和眼球内陷,可伴同侧面部少汗),则证明穿刺成功。1次/d,两侧交替注射,10次为1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额间无食物残渣滞留,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面神经评分为100分;显效: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颧肌肌力约为4级,鼓腮时口角略微漏气,进食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滞留,谈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面神经评分>75分;好转:上额运动微弱,用力可完全闭合眼,口明显不对称,可观察到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面神经评分75~50分;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面神经评分50~0分。

2 结果

2.1 2组面神经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面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见表2。

表1 2组面神经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面神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治疗组29 23.1±4.2 92.1±13.2 <0.05对照组29 23.7±5.0 75.2±13.8 <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长期以来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面神经出现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在骨性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面神经损伤,从而产生面神经麻痹。多数人认为,本病亦属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从病理上主要可观察到面神经髓鞘肿胀、脱失,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目前认为主要有对丘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对周围交感神经的调节两方面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主要利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周围交感神经的阻断作用。星状神经节为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之一,其形状不规则,位于第七颈椎横突基底和第一肋骨之间的前方,发出的灰交通支连接第七、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还发出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神经丛,另一分支围绕椎动脉组成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上行进入颅内,并绕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在此和颈内动脉的神经丛汇合[5]。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支配区血管有扩张作用,可显著增加颈动脉、椎动脉支配区域的血流,解除该处血管痉挛,改善颅内组织血液循环,改善面神经供血,控制、消除神经鞘膜的肿胀,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并能改善颜面部组织的血供和营养,防止继发性神经变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产生的并发症较少,主要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操作者的穿刺技术有关,在操作过程中应仔细、谨慎,避免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本文结果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严相默 .临床疼痛学[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191-192.

[2]盐谷正弘[日]编著 .熊利泽,郑恒兴译 .神经阻滞图解[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0-31.

[3]杨万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5,3(9):786-787.

[4]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22.

[5]谭冠先 .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

猜你喜欢

星状特发性神经节
肝巨噬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腹痛一例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