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该留给学生些什么
2014-11-14陈秋香
陈秋香
【摘 要】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不仅要“温故”,而且要能“知新”。复习课不等同于新课,富有新鲜感;更不等同于练习课,富有成就感。如何上好复习课?一节好的复习课应当具备哪些因素?它应当留给学生些什么呢?有感于本人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单元知识点的重复与巩固,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关键词】复习课 知识整理 自我反思 自我提高
复习课,委于你的重任是什么?一是知识的梳理。复习课,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重复;不是纯粹的、枯燥的练习。它要求我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将原有的认识更深入化,在梳理中构建知识网络。二是查缺补漏。知识的梳理是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在回忆中,根据自己掌握的不足展开查缺补漏是复习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是巩固提高。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温故而知新”。“梳理”与“查缺”即是“温故”;之后如何“知新”,如何“提高”,也是教学中的一大目标。
复习课,该怎么上?基于复习课所负的重任,我们备课团队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需求,我们致力于“复习课之后,学生得了些什么?”这一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给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方法至关重要!教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查不足、自我提高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一、有效、有趣的情境导入,“串”起知识点的整理
因为本单元是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整理,从三角形的自身特点、特性到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点多且凌乱。怎样把所有的知识点融入一个情境当中,如何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回忆起所有的知识点,这是个难题。几经思考,小精灵家校路线情境图终于诞生。
由小精灵从家到学校走出的4条不同路线构成3个三角形。分别为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学生通过情境不断发现隐藏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趣又不乏味。不但避免了一个一个知识点进行提示、引导的枯燥,也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辅以课件,点击不断出现学生所回忆的各个知识点,罗列整理法水到渠成。这也验证了《课标(2011年版)》中提到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二、整理方法的适当指导,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标(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四年级的学生对复习还一直停留在做练习的层面。对知识点的整理也只能一一罗列。作为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教给新的整理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本单元三角形的有关特点以及特性内容可作为它本身的共性整理;而以角和以边的分类则可分开整理。因此表格整理法很适合这单元的整理。它相对于罗列法更胜一筹,它的条理性更强,逻辑性更强,归纳性更强。它是对知识点的有效归类与整理,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因为课堂上我们无法面面俱到,所以,表格整理法便只能以现成的表格形式呈现出来。不做硬性要求,只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在下一次复习课,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自主地运用表格整理法来整理知识点了。
三、自我反思,将查缺补漏进行到底
查缺补漏是复习课的重点。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之后,关键是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缺漏,及时补漏,加以提高。
《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几次试讲当中,到了查缺补漏这一环节,学习氛围马上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面对所有知识点,学生并不懂得哪些知识点的运用是自己的薄弱点。也许是平时疏于对复习课的研究,学生只知一味地做练习;又也许是平时对学生专制性管理,让学生不敢启齿。不管什么原因,让孩子开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 循循善诱,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说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提高,那么你就是学习的强者。对于本单元的这些知识点,你觉得在哪一方面你学得吃力,或者不是很能理解,不大会运用呢?大胆说说看。
生1:我对三角形的分类不是很清楚,有时会乱。
生2:我觉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不是很理解。
师:嗯,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好,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只有发现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想办法去解决。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好吗?
在前面两位学生的引领下,学生终于明白如何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接下来的生生交流相对热闹起来。
2. 侃侃而谈,生生交流
学生之间对自己不足的剖析,也是对自身学习的一种反思,虽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但经过剖析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练习便变得更有针对性,变“老师让我练”为“我要练”。
四、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我提高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如果这位母亲只是让孩子重复地做一些练习,毫于针对性,毫无挑战性,那么这样的母亲就不算是聪明的母亲。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天性,知道自己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课标(2011年版)》也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再次激情满满,最后我们安排了“闯关游戏”:第一关是必答题,由小组派代表选择答题;第二关选答题,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二选一答题,有余力的可两题都答;第三关加分关,动手操作,答案多者多得分。每关的游戏学生都觉得新奇,都能积极参与。这样的练习再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其实游戏的内容就是平时学生比较模糊的概念辨析题、易错题,只是在安排练习题时在形式上赋予更多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而已。
复习课之后,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得到的是对旧知识的系统的梳理与巩固;得到的是多种不同的整理法;得到的是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不断提高的学习能力;得到是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M].北京师范大学生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