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个方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

2014-11-12郭晓冬

南北桥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习语文教学创新

郭晓冬

【摘 要】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中专语文教学如何改革呢?很多教师认为,中专与初中相衔接,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初中的教改成果拿到中专来用也是行得通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教改经验在初中很适合,到了中专却行不通。症结何在?我想,中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自然有不同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和个性,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就以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谈谈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学习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67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革要有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传统教学面对的是升学教育,学生学知识是背知识、记知识,而不是理解的创造性的运用千篇一律,抹杀的是学生的个性,失去了创新思维,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时得奖的是中小学生,而成人得奖就少。我认为这多少与教育结果有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鼓励质疑,只要有道理,就要肯定。

二、改革教材版本和内容,从根本抓起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以往中专教材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就中专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部分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中专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2)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3)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4)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中专语文教材中穿插的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本身构不成知识学习体系,也构不成能力培养体系,与单元学习内容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改革教学观念,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之路,是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共同话题。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专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观念来讲,中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就语文论语文的封闭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局限于“小语文教育”天地,唯我独尊,视野狭窄。(2)“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考试,考试就业成了中专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应试作文章,与其他学科一起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中专教育目的的单一性。(3)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单调,缺少变化;教学过程固定,模式统一;教学内容僵死,缺乏时代活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青春活力;脱离学生实际,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参与意识差。(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机械主义。由知识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渡过程,自有其规律和方法,但在中专的语文教学中对此常常有机械的理解和机械的运作,要么是经院式的繁琐考证和注释的广泛罗列,要么是诗人式的拍卖激情以感动观众,要么是自动流水线式的重复训练和题海战术等等。这种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是机械地理解了中专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复杂性。观念的偏差、陈旧和落后是导致中专语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要使中专语文教改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中专语文教育思想。

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真正素质教育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下资料,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其次要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还有要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叉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在传授知识、分析课文、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要学生弄清楚作者反映的生活,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文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一定的社会生活中的主题,反映社会现象。

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还应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读文章、看小说、听广播、游览名胜古迹,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课内外紧度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断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品味生活用品,使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学习语文教学创新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