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监管下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研究
2014-11-10郭帅
郭帅
摘 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过的难题,各国尝试通过多种政策倾斜对其发展进行扶持,差异性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国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个角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一些由差异化政策引发的潜在风险也存在显性化的可能。诸如业务创新引发的风险变异、监管放宽背景下的内部风险约束不足等问题均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通过引进、探索风险管理技术,国内银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但由于经营理念、业务范围、经营集中度等方面的约束和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仍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从多方面强化风险控制,防范周期性风险形成和蔓延。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9)-0058-04
一、我国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监管政策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日益增强,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热点问题,中央及各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中小银行成为受相关政策影响较多的部门。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激烈,为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差别准备金率、差异化监管等具体措施增强中小银行提供基层金融服务的能力,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一)现行差异化金融政策
1、正向激励的货币政策。在推动金融服务差异化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方面,人民银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中小银行执行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方面,人民银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执行比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标准,对于资产规模小、涉农贷款比例高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其存款准备金率还有更大幅度的优惠。
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方面,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降低其差别准备金要求。人民银行从规模性、替代性、关联性等方面评估系统重要性程度,中小银行被要求的“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相对较低,可贷资金相对较多。根据信贷政策执行情况,把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银行将在“稳健性调整参数”指标上相对占优,而这些领域正是中小银行的竞争优势所在。
2、监管层面的差异政策。1)监管标准方面。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可以在资产质量考核、授信审核条件、贷款种类、信用评估标准、抵质押范围和担保条件等六个方面获得监管政策放宽,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视为零售贷款,适用较低的风险权重。在计算存贷比时,符合条件的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2)市场准入方面。监管部门对连续两年实现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且风险管控审慎良好的商业银行,支持其增设分支机构。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支持其在机构规划内筹建专营机构网点。对小企业授信业务表现出色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予其跨区域增设机构网点,鼓励商业银行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为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等基层延伸。3)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和风险管理。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独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采取与小企业性质、规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授信调查、审批、贷款发放、风险分类、风险预警、不良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管控,还应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业务情况设立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同时,银监会还建立了区别于一般信贷业务的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在考核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追究或免除有关当事人的相应责任。
(二)差异化政策与风险控制的潜在冲突
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差异化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的努力正在逐步取得成效,但伴随这一过程,一些由差异化政策引发的潜在风险问题也有可能在未来显性化,需要及早引起关注。
1、创新激励与风险变异。为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的独特性,银行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实现与客户的市场对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客户筛选、甄别及信贷资金投放。近年来,一些中小银行在相关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上的创新有明显进展,监管部门也对此类创新采取了较积极的态度。但不可否认,在现有制度规则下,一些创新存在踩监管“红线”甚至故意规避监管的嫌疑,若被及时叫停,银行将承担相关的创新风险,创新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若放任这种创新,其规避监管的行为可能愈演愈烈,业务创新将不再局限于服务小微企业,创新产生的风险会迅速在行业内普遍化。过去几年中,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就沿袭了这一轨迹,从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演化进而突变为蕴含较高风险的“问题业务”。
2、监管标准放松与风险自我约束。如前文所述,为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监管部门从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等多方面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标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银监会还曾允许中小银行存贷比超过75%的限制。此类政策使中小银行有更充裕的资金为小微客户提供贷款,但同时,也可能加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分支网点少,客户开发能力弱,核心负债吸收能力不足是中小银行的先天劣势,如果监管标准的放松与争夺市场份额的展业冲动相结合,将使中小银行处于既无严格外部监管,又无自觉内部风险约束的状态,不但自身成为金融风险高发领域,还可能推高市场资金成本,恶化金融市场环境。
3、制度灵活化与风险扩散。中小银行机构设置的地域限制会带来发展空间的限制,业务范围的发展空间被限制在同质性较高的狭小范围内,并不利于中小银行通过业务种类和客户的多元化分散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差别化监管政策逐步放松这种地域限制,自身实力和风险内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向跨区域经营发展,也可能成为金融风险跨区域传递的渠道,增大维护金融稳定的难度。
类似的,基于有限的客户资源,中小银行希望能够将业务范围扩展到银行业务以外的金融领域,通过利用在客户信息和联系度上的优势,最大限度发现并全面满足其金融服务需求。如果目前在金融综合经营方面的政策对中小银行有所松动,其势必向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渗透。然而由于存在人才、资金、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中小银行能否做好综合经营的风险全面管理和有效隔离尚存疑问,若相关风险失控,可能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集中爆发。
二、国内银行的小微贷款风险管理
与一般贷款业务相比,小微贷款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果简单套用传统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将影响此类业务正常发展,信贷资产质量也难以真正获得保障。因此,无论对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小微贷款风险管理都是一项新的考验,特别是对于各方面实力都较弱的中小银行,探索实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更是至关重要。
(一)小微贷款风险管理的难点
小微贷款业务中抵押物通常不足甚至根本无抵押,且客户分散,单笔贷款金额少,风险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能否做好这类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银行是否有贴近客户的信息来源,是否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和良好的制度准备。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仍习惯于从报表等传统财务信息出发判断业务风险,忽视了多渠道的实地风险调查,割裂了各种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难以有效甄别、发现小微贷款风险。同时,在数据信息和制度准备方面,虽然一些银行已经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内部数据信息评价系统,但实际上,这些系统在数据采集、加工和评价方法上仍存在不少缺陷,并且数据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鉴于此,商业银行在对系统评价结果的应用上也较保守,业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降低。
(二)小微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
为帮助商业银行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和管理工作,银监会借鉴国际经验发布了《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成为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重要指导。在实践中,一些商业银行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本土化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规范。
1、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2007年开始,国内十余家商业银行开始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作为发展小微贷款业务的支持。该技术要求同一信贷员参与一笔贷款的全过程,以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在贷前调查环节,信贷员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对于客户提供的信息,信贷员必须做到“眼见为实”和“交叉检验”,即信贷员必须从不同渠道现场了解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家庭成员及财产状况等各方面信息,要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真实性。在此基础上,信贷员要编制基于客户现金流的“权益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时对其风险因素做出评估。在审批环节,银行要坚持双人负责,对于关键性信息,审批者可以一票否决。贷款发放后,信贷员必须依据银行的各种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监控制度对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做持续跟踪,一旦发生违约,银行将针对客户的性格特点、还款意愿、能力等情况制定追讨策略,降低风险损失。在对信贷员的激励机制设计上,既要依据贷款发放笔数进行奖励,又要在设定合理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根据不良贷款率进行惩罚,从而调动信贷员展业和自我风险控制的积极性。
2、国内中小银行的本土经验。近年来,一些中小银行主动将自身定位于“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小企业之家”等角色,注重在该业务领域积累经验和基础性数据,使风险管理能力有所提高。通过立足于自身实力和特点的取长补短,中小银行开发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本土化小微贷款风险管理方法和原则,如“存贷挂钩,利率浮动”、“信义担保”、“三表、三品、三三制”、“一查三看”等。这些创新型风险管理方法本质上是将贷款发放、监督的决策信息基础扩大,除了要考察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存贷挂钩”)和征信状况(“一查”),还要从细微处获得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包括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三表”),税费、台账(存货进出、应收账款等)、资金结算量(“三看”)等在传统信贷风险管理中被忽略的信息都是小微贷款的重要决策变量。不仅如此,借款人的个人品行也在一些中小银行的审贷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所谓的“信义担保”,就是要求贷款担保人除了要担保贷款人的资产信用外,还要担保贷款人的品行和经营能力,如没有赌博恶性、没有涉黑背景、属本分和勤勉的商人等。
在内部制度设计上,中小银行普遍实行了“客户经理制”,利用客户经理开拓市场,收集客户信息,将风险控制与客户经理的考核有机结合。明确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职责,既推动了业务发展,又在控制风险方面调动了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在授信流程设计上,中小银行普遍采取了审批权下放的做法,优化授信流程,提高审批透明度。一些银行建立了以“审贷分离、尽职调查”为核心的授信决策机制;以“统一授信、授权管理”为核心的授信运作机制;以“贷后管理、实行后评价”为核心的授信管理机制;以“监督检查、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授信制约机制。
三、潜在风险及政策建议
(一)风险隐患
1、理念存在偏差,业务范围有限。当前,无论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都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在业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各银行发展该业务的理念普遍存在向一般贷款业务回归的倾向。从国际经验来看,小微贷款业务发展应符合“大数法则”,即通过做大客户数量使风险分散,对客户的筛选应注重成长性和客户品质。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虽然也构建了新型小微贷款模式,但操作中却沿袭了一般贷款的理念,注重争夺小微企业中实力强,流动性充裕的少数优质客户,对实力较弱的客户放贷积极性不高。在这一理念引导下,许多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发展缓慢,客户数量难以达到“大数法则”的要求,既无法真正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又增大了自身在这一业务领域的风险。
2、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风险相对集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近年的发展主要依靠外生政策推动力,这与国外“社区银行”向服务区内中小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长期内生推动模式差异较大。外生政策推动导致短期内大量银行一哄而上争夺优质客户,客户选择不是基于银企之间的长期伴生关系,而是基于对企业实力、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判断,容易导致银行资金流向趋同,风险集中化、业务短期化。同时,由于国内小微企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注重对企业实力考察的发展思路下,资金的区域集中趋势也较突出,从宏观角度看不符合分散风险的要求。
3、内部制度仍不完善,风险存在系统性。从管理体制来看,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通常会成立独立核算的机构专门从事小微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风险。但大多数中小银行只能在内部成立管理上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收益和损失核算并不能与其他业务分离。中小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上虽然有本土优势,但实力不及大银行导致其在竞争中并不占优,加之风险管理技术仍在探索和尝试阶段,监管政策对相关风险的容忍度较高,此类业务未来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若不能有效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和隔离制度,中小银行存在普遍遭遇小微贷款风险冲击的可能性。
(二)政策建议
1、坚持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金融管理部门在通过差异化政策推动商业银行重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措施督促银行纠正发展理念,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耕细作,推动业务稳健发展。在风险管理策略方面,既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又要理解其长期性和渐进性,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与银行此类业务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结合起来,不断积累风险管理必须的数据和经验,逐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最终形成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强化全局风险管理,防范周期性金融风险。鉴于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现的风险集中化趋势,金融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继续以差异化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非热点的行业和地区,切实发挥好相关业务对改善基层金融服务的作用,化解风险集中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应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预研预判潜在金融风险,以必要的政策准备预防风险冲击。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短板,可尝试通过逆周期风险准备等方式,防范经济周期波动恶化小微贷款质量,避免风险集中爆发。
3、加强风险内控,合理构建激励机制。在当前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做好风险内控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主要客户群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并据此制定明确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不但要注重对小微贷款风险管理的细节设计,还应从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上把握业务发展进度,防止小微贷款风险对银行整体稳健性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要将激励机制本身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在展业激励和风险约束的机制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微贷款的特殊性,使激励效果更符合风险可控、稳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erger, Allen N., and Gregory F. Udell.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1995
[2]Nakamura, L. Small Borrower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mall Bank: Is Mouse Bank Mighty or Micke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Business Review.1994
[3]Peek, J.and Rosengren, E.S.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4]Strahan,P.E. and J.P.,Weston.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5]蒋龙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1):110-112。
[6]李汉军,张晔,王林.国际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经验及启示[J].海南金融,2013,(3):52-54。
[7]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The Research on the Loan Risks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under the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GUO Shuai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0)
Abstract: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for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experienced by major economies, and many countries try to implement a variety of favored policies to support thei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China, monetary and supervisory polici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from many angles, but some potential risks caused by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lso may be made explicit. The problems such as risk aberrance caused by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te internal risk restrai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asing the regulation may be likely to caus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Although by introducing and exploring the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domestic banks hav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ir own risk control abilit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and influence of business ideas, business scopes and operation concentratio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loans still have high risks, and are needed to be controlled by external regula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in many ways so as to guard against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the cyclical risk .
Keywords: supervision; financial risk;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责任编辑、校对:张德进
2、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风险相对集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近年的发展主要依靠外生政策推动力,这与国外“社区银行”向服务区内中小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长期内生推动模式差异较大。外生政策推动导致短期内大量银行一哄而上争夺优质客户,客户选择不是基于银企之间的长期伴生关系,而是基于对企业实力、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判断,容易导致银行资金流向趋同,风险集中化、业务短期化。同时,由于国内小微企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注重对企业实力考察的发展思路下,资金的区域集中趋势也较突出,从宏观角度看不符合分散风险的要求。
3、内部制度仍不完善,风险存在系统性。从管理体制来看,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通常会成立独立核算的机构专门从事小微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风险。但大多数中小银行只能在内部成立管理上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收益和损失核算并不能与其他业务分离。中小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上虽然有本土优势,但实力不及大银行导致其在竞争中并不占优,加之风险管理技术仍在探索和尝试阶段,监管政策对相关风险的容忍度较高,此类业务未来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若不能有效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和隔离制度,中小银行存在普遍遭遇小微贷款风险冲击的可能性。
(二)政策建议
1、坚持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金融管理部门在通过差异化政策推动商业银行重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措施督促银行纠正发展理念,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耕细作,推动业务稳健发展。在风险管理策略方面,既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又要理解其长期性和渐进性,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与银行此类业务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结合起来,不断积累风险管理必须的数据和经验,逐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最终形成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强化全局风险管理,防范周期性金融风险。鉴于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现的风险集中化趋势,金融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继续以差异化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非热点的行业和地区,切实发挥好相关业务对改善基层金融服务的作用,化解风险集中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应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预研预判潜在金融风险,以必要的政策准备预防风险冲击。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短板,可尝试通过逆周期风险准备等方式,防范经济周期波动恶化小微贷款质量,避免风险集中爆发。
3、加强风险内控,合理构建激励机制。在当前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做好风险内控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主要客户群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并据此制定明确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不但要注重对小微贷款风险管理的细节设计,还应从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上把握业务发展进度,防止小微贷款风险对银行整体稳健性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要将激励机制本身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在展业激励和风险约束的机制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微贷款的特殊性,使激励效果更符合风险可控、稳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erger, Allen N., and Gregory F. Udell.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1995
[2]Nakamura, L. Small Borrower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mall Bank: Is Mouse Bank Mighty or Micke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Business Review.1994
[3]Peek, J.and Rosengren, E.S.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4]Strahan,P.E. and J.P.,Weston.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5]蒋龙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1):110-112。
[6]李汉军,张晔,王林.国际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经验及启示[J].海南金融,2013,(3):52-54。
[7]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The Research on the Loan Risks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under the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GUO Shuai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0)
Abstract: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for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experienced by major economies, and many countries try to implement a variety of favored policies to support thei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China, monetary and supervisory polici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from many angles, but some potential risks caused by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lso may be made explicit. The problems such as risk aberrance caused by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te internal risk restrai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asing the regulation may be likely to caus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Although by introducing and exploring the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domestic banks hav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ir own risk control abilit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and influence of business ideas, business scopes and operation concentratio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loans still have high risks, and are needed to be controlled by external regula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in many ways so as to guard against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the cyclical risk .
Keywords: supervision; financial risk;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责任编辑、校对:张德进
2、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风险相对集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近年的发展主要依靠外生政策推动力,这与国外“社区银行”向服务区内中小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长期内生推动模式差异较大。外生政策推动导致短期内大量银行一哄而上争夺优质客户,客户选择不是基于银企之间的长期伴生关系,而是基于对企业实力、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判断,容易导致银行资金流向趋同,风险集中化、业务短期化。同时,由于国内小微企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注重对企业实力考察的发展思路下,资金的区域集中趋势也较突出,从宏观角度看不符合分散风险的要求。
3、内部制度仍不完善,风险存在系统性。从管理体制来看,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通常会成立独立核算的机构专门从事小微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风险。但大多数中小银行只能在内部成立管理上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收益和损失核算并不能与其他业务分离。中小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上虽然有本土优势,但实力不及大银行导致其在竞争中并不占优,加之风险管理技术仍在探索和尝试阶段,监管政策对相关风险的容忍度较高,此类业务未来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若不能有效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和隔离制度,中小银行存在普遍遭遇小微贷款风险冲击的可能性。
(二)政策建议
1、坚持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金融管理部门在通过差异化政策推动商业银行重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措施督促银行纠正发展理念,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耕细作,推动业务稳健发展。在风险管理策略方面,既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又要理解其长期性和渐进性,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与银行此类业务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结合起来,不断积累风险管理必须的数据和经验,逐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最终形成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强化全局风险管理,防范周期性金融风险。鉴于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出现的风险集中化趋势,金融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继续以差异化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非热点的行业和地区,切实发挥好相关业务对改善基层金融服务的作用,化解风险集中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应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预研预判潜在金融风险,以必要的政策准备预防风险冲击。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短板,可尝试通过逆周期风险准备等方式,防范经济周期波动恶化小微贷款质量,避免风险集中爆发。
3、加强风险内控,合理构建激励机制。在当前各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做好风险内控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主要客户群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并据此制定明确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不但要注重对小微贷款风险管理的细节设计,还应从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上把握业务发展进度,防止小微贷款风险对银行整体稳健性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要将激励机制本身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在展业激励和风险约束的机制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微贷款的特殊性,使激励效果更符合风险可控、稳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erger, Allen N., and Gregory F. Udell.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1995
[2]Nakamura, L. Small Borrower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mall Bank: Is Mouse Bank Mighty or Micke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Business Review.1994
[3]Peek, J.and Rosengren, E.S.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4]Strahan,P.E. and J.P.,Weston.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5]蒋龙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1):110-112。
[6]李汉军,张晔,王林.国际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经验及启示[J].海南金融,2013,(3):52-54。
[7]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The Research on the Loan Risks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under the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GUO Shuai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0)
Abstract: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for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experienced by major economies, and many countries try to implement a variety of favored policies to support thei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China, monetary and supervisory polici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from many angles, but some potential risks caused by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lso may be made explicit. The problems such as risk aberrance caused by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te internal risk restrai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asing the regulation may be likely to caus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Although by introducing and exploring the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domestic banks hav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ir own risk control abilit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and influence of business ideas, business scopes and operation concentratio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loans still have high risks, and are needed to be controlled by external regula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in many ways so as to guard against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the cyclical risk .
Keywords: supervision; financial risk;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责任编辑、校对:张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