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
2014-11-07王文明
王文明
【摘 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财务所涉及的资金收付结算量也日益增加,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为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改变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积极探索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已成为各高校财务部门的热门课题。文章是以高校财务实践为基础,简要阐述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的含义,综合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及优势所在,列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银校互联系统; 无现金结算; 现金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1-0115-04
一、引言
无现金结算,主要是指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由现金收付款方式改为通过银行卡来收付的方式。目前,高校无现金结算方式主要有POS机刷卡、支票、本票、汇票等。而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方式只有POS机刷卡收款和网上银行转账支付两种方式,该结算方式将成为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工作质量的必然趋势。目前,笔者所在高校采用的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报销流程如图1。
二、实施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主要原因
(一)内部需求
1.高校财务结算量大,出纳岗任务繁重,现金安全问题凸显。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补助收入和日常事业收入及科研经费都不断增长,如果采取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现金出纳岗和银行出纳岗任务都将很繁重,而现金出纳岗还得承担现金错付的风险,并且留存的备用金越多就越容易滋生现金安全问题。
2.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近年来,高校经费呈大幅增长趋势,财务工作人员数量却并没有成比例增长,有的甚至无增反减,导致现有财务人员数与需求数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寻求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多校区办学结算问题凸显。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各个校区必须配备财务人员。如果采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则会新增现金安全风险,而财务印鉴只有一套,转账或汇款业务亦无法及时办理,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
4.推行网上预约报销模式的需要。近年来,许多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如图1),教职员工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即可进行预约报销手续的填报,该模式既节省了排队报销等候时间,又降低了与财务工作人员面对面接触的几率,减少了矛盾的产生。
(二)外部推动
1.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国家政策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在2007年印发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逐步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63号)的有关规定推出公务卡,该卡是主要由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利用该卡消费和报销时原则上不能使用现金。
2.银行卡在全球范围的普及。银行卡在全国的发行总量不断增加,与银行卡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大家持卡消费的意识逐步增强。
3.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推行。目前,个人电子支付主要是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把银行柜台延伸到客户端,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单位或个人借助电脑等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从银行获得多种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结算业务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
4.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网络技术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作用越来越大,扩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其为实现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与网上银行结算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5.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的开发及应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逐步推行,对高校零余额账户无现金报销模式的探索成为高校财务部门、财务软件开发商及开户银行共同探索的新课题,天津神州浩天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着手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的研发。
三、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大大降低现金流量,确保现金安全
实行该结算方式后高校财务基本可以保持现金零库存,教工报销的款项可以通过银校互联系统直接转入个人银行卡中,而现金收款业务可通过POS机刷卡转入,从而规避了现金安全风险。
(二)系统内控严密,确保资金安全
每位操作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专属U盾和操作密码才能登陆银校互联系统,每次登陆操作,银校互联系统中都会留有记录,安全可靠。另外,出纳人员在登陆银校互联系统进行发放操作时无法修改其中任何信息,进一步增加了网银支付的可靠性,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
(三)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该结算方式将大大降低出纳人员现金错收或错付风险,也无需每天盘点库存现金。在对外单位或个人进行转账付款时,出纳人员只需核对原始发票上的单位名称、开户行、银行账号或个人姓名及银行卡号,无需二次输入。银校互联系统对单位信息、个人姓名银行账号或卡号有自动存储功能,以后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调出完整信息,无需重新录入。该系统还提供银行对账单下载功能,为银行对账提供便利。
(四)以人为本,提升财务服务质量
在该结算方式下,报销人员无需到财务部门排队领取现金或银行支票,更无需到银行排队办理,为报销人员节省大量时间。每笔付款业务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先编制会计凭证,再由财务复核人员核对科目、金额、对方单位(或姓名)、银行账号(或卡号)、开户行等信息是否准确,会计凭证经确认后才传递至出纳人员处,出纳人员在银校互联系统中再次核对相关信息,确定无误后才进行支付操作。而在传统的支付方式下,只有两位出纳人员核对支付信息。可见,新结算方式能提高付款准确性。在新结算方式下,对校内教工工资卡或学生银行卡转账的,财务人员编制会计凭证时可以通过工资号或学号调出其姓名及银行账号等信息,无需手工输入。教工在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支出后,新结算方式保证还款的高效性。另外,财务部门为教工在学校备案的银行卡或工资卡开通了短信提醒服务,当通过银校互联系统为该类银行卡转账时,持卡人将会通过短信及时了解报销到账金额及到账时间等。endprint
(五)整合出纳岗,优化岗位设置
在银校互联系统下高校完全实现无现金结算时,尤其在多校区办公情况下,每个校区无须每天派专人跑银行,节省了人力。出纳人员既无需收付现金,又无需开具银行票据,原来结算方式下的现金出纳岗和银行出纳岗可以进行整合,为其他财务岗位提供人员保障。
四、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销人员保持传统观念,难以接受新生事物
报销人员长期养成报销后立刻亲自领到现金或支票的习惯,他们觉得这种报销方式踏实、放心,而对报销后由操作人员在后台通过银校互联系统转账发放的方式持排斥态度。
(二)财务人员对使用无现金结算方式积极性不高
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发票或预约单编制会计凭证时要补输对方单位(或姓名)、开户行、银行账号(或卡号)、结算方式等。财务工作人员只能按发票上开户行的简称输入,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对公”转账时必须要二次选择开户行的全称。通过网银发放的银行回单很多,且要求将银行回单附在原会计凭证后。而通过公务卡消费报账的话,除了要编制“还款明细表”,还要生成“还款汇总表”,财务结算手续很繁琐。这些将增加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他们对推行该结算方式的积极性不高,延缓了无现金结算方式的全面推行。
(三)银校互联系统与银行网银平台难以实现无缝对接
银校互联系统与银行网银平台一般分属不同软件开发团队研发,两者很难实现无缝对接,主要表现为:不同银行间网银平台不能相互支持,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通过银校互联系统还不能实现跨行“对私”打卡;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教职员工工资库或学生信息库中的数据与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完全一致,导致财务审核人员根据报销人员工资号或者学号通过网银“对私”打卡时常会因姓名与银行账号不符而失败。
(四)技术尚不成熟,银校互联系统尚不完善
在一对一“对私”打卡过程中出现过重复转账的问题。同一张会计凭证中有多笔“对私”打卡转账情况下,如果其中有一笔或多笔已发放而其他因账号与户名不符不能发放时,不能直接在原会计凭证中修改相关信息,只能通过调整原会计凭证来重新发放。通过“打包”方式发放的,诸如发放学生助研费或院系酬金等,偶尔会出现分属两个会计凭证的数据包被合并后传递至银行,只有在收到银行回单后或银行对账过程中才能发现。
(五)影响会计凭证装订及查询工作
在无现金结算方式下,由于对网银会计凭证发放时间的延迟,银行回单传递时间不一且存在滞后性,网银回单还要附在原始会计凭证上。可见,与原来的现金结算方式相比,无现金结算方式下会计凭证的装订时间将会延后,进而会影响会计凭证的查询工作。
(六)其他问题
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发现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网银会计凭证遗失,网银手续费由谁负担以及银校互联系统软件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五、完善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宣传,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OA办公网络系统对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针对性的财务知识“宣讲会”,让所有教职工了解该结算方式的安全性及其优点,获取全校教工的理解与支持。注意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使用该结算方式的积极性,财务审核人员在运行前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必须先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领导在财务报销过程中能带头使用该结算方式,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不断完善财务报销系统和网银系统,保证无现金结算通畅
高校采取无现金结算,主要依靠财务报销系统和网银系统的完全对接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保证系统内职工工资号及学生学号对应的银行卡号提取准确,并且与银行系统中的卡号进行实时校验。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如果有必要还可要求软件开发商派技术人员亲自上门服务,在与软件开发商签订合同时必须将这些内容考虑在内,用合同条款来约束、限制,保证银校互联系统软件更新及时。相关人员要做好财务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与银行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沟通,逐渐实现银行间网络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跨行“对私”打卡。实现高校教职员工工资库或学生信息库中的信息与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无差异,保证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报销人员工资号或者学号以便实现打卡支付。为方便银行对账,通过沟通必须规范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的电子对账单的内容和格式。按时传递网银回单,保证会计凭证装订的及时性,方便查询。与银行积极沟通,减免或者降低银行手续费,降低学校无现金结算方式的使用成本。
(四)加强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的不断推进,对财务操作人员和电脑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无现金结算后,对财务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了解无现金结算方式下的财务操作规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银校互联系统还提供网上酬金申报、网上集中缴费平台、国库集中支付、科研经费管理等,维护该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这就对现有电脑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原理。
(五)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下处理一笔银行业务或者是现金业务,必须要有两名出纳人员先后办理后才能完成。实现无现金结算方式后,有相当部分的付款业务只需有一名出纳人员即可完成办理转账,对现有财务制度及操作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健全现有的财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必须分离,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对公网银支付业务中实行分级操作授权管理,数据录入和授权审核工作分级操作。业务录入员与授权审核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加强对业务录入员和授权审核人员的网银密钥和登录密码的保管,需要不定期地更换密码和注销管理。发生操作员密钥遗失时应立刻注销并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同时做好记录。操作员进行轮岗或临时代岗时必须严格履行密钥和密码的移交及更改工作。在支付过程中当发生差错或异常时应立即如实上报,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妥善处理,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endprint
(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无现金结算方式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黑客通过对网站主页的攻击来更换或篡改网络、盗取账号及密码的蠕虫病毒、潜伏于网络系统中的木马病毒等。为避免以上安全隐患,对于对公网银操作时登录网银必须通过直接输入银行网址或通过网银专用登陆界面登陆的方式,严禁使用超级链接等方式登录。网银操作电脑实行专机专用,不得进行有安全隐患的其他操作。有专门维护人员对专用电脑进行日常安全维护,及时更新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每日终了,及时核对网银发生额及网银账户交易明细账,并及时存盘备案。为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完整,网络支付系统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协议等技术。
(七)规范网银会计凭证传递流程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现金业务类会计凭证逐渐减少而银行业务类会计凭证却大幅增加,以前银行类业务会计凭证主要是由报销人员及时传递至银行出纳人员处办理,丢失会计凭证现象很少。而实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后,该类会计凭证主要是由财务复核人员集中传递,常常会发生会计凭证传递滞后或遗失的现象。必须规范网银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明确划分财务审核人员和出纳人员的责任,网银会计凭证不得由报销人员传递,保证网银会计凭证传递的及时性及完整性。
(八)推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创新财务报销模式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和网上预约报销方式的不断推广,教工对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和相关报销制度熟悉后,可以将原来由财务审核人员输入的相关信息提前至网上预约时由报销人员填上,待预约报销单传至财务处后财务审核报销人员只需核对、修改已填信息,出纳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即可完成付款。同时,可以考虑将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纳入其中,不断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结算方式。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作为新型结算方式,其优势虽然很明显,但传统结算方式亦具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这是新型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只顾求新、求快而将传统的现金、票据等结算方式彻底否决,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新型结算方式。另外,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尚不能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对外直接付款。随着中央或地方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高校的全面推行,国家对各高校实拨资金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库零余额资金。在软件开发时,虽然通过设置非NC互联即可实现银校互联系统与财政接口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进行银校直连,但是财政部门目前尚未开通与各预算单位的直接接口,所以仍制约着银校直联系统在国库零余账户对外直接付款的全面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高校对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的使用主要由实拨资金账户先行垫付,定期进行归垫还款(如图1),即从国库零余额账户转入实拨资金账户。
(二)展望
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是高校最新的资金结算方式之一,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它将经历不断成长、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漫长过程。新型结算方式无论在建立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同时,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革新,对高校财务结算方式也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结算技术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财务结算方式,持续建立健全高校资金结算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圣杰,崔正林,段宏勇.南京大学财务网上银行银校直连系统[J].教育财会研究,2007(3):48-51.
[2] 段宏勇,孙昱,赵岳,郭丹彤.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开发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2):59-61.
[3] 孙中国.关于高校无现金结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07-108.
[4] 姚红美.浅析无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J].经济师,2012(9):84-85.
[5] 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46-47.
[6] 刘强珍.基于资金安全的高校“无现金”报账[J].教育财会研究,2012(8):51-53.
[7] 张亚杰.加强网银信息安全研究 有效防范网银风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2716-2717.endprint
(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无现金结算方式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黑客通过对网站主页的攻击来更换或篡改网络、盗取账号及密码的蠕虫病毒、潜伏于网络系统中的木马病毒等。为避免以上安全隐患,对于对公网银操作时登录网银必须通过直接输入银行网址或通过网银专用登陆界面登陆的方式,严禁使用超级链接等方式登录。网银操作电脑实行专机专用,不得进行有安全隐患的其他操作。有专门维护人员对专用电脑进行日常安全维护,及时更新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每日终了,及时核对网银发生额及网银账户交易明细账,并及时存盘备案。为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完整,网络支付系统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协议等技术。
(七)规范网银会计凭证传递流程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现金业务类会计凭证逐渐减少而银行业务类会计凭证却大幅增加,以前银行类业务会计凭证主要是由报销人员及时传递至银行出纳人员处办理,丢失会计凭证现象很少。而实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后,该类会计凭证主要是由财务复核人员集中传递,常常会发生会计凭证传递滞后或遗失的现象。必须规范网银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明确划分财务审核人员和出纳人员的责任,网银会计凭证不得由报销人员传递,保证网银会计凭证传递的及时性及完整性。
(八)推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创新财务报销模式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和网上预约报销方式的不断推广,教工对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和相关报销制度熟悉后,可以将原来由财务审核人员输入的相关信息提前至网上预约时由报销人员填上,待预约报销单传至财务处后财务审核报销人员只需核对、修改已填信息,出纳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即可完成付款。同时,可以考虑将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纳入其中,不断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结算方式。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作为新型结算方式,其优势虽然很明显,但传统结算方式亦具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这是新型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只顾求新、求快而将传统的现金、票据等结算方式彻底否决,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新型结算方式。另外,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尚不能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对外直接付款。随着中央或地方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高校的全面推行,国家对各高校实拨资金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库零余额资金。在软件开发时,虽然通过设置非NC互联即可实现银校互联系统与财政接口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进行银校直连,但是财政部门目前尚未开通与各预算单位的直接接口,所以仍制约着银校直联系统在国库零余账户对外直接付款的全面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高校对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的使用主要由实拨资金账户先行垫付,定期进行归垫还款(如图1),即从国库零余额账户转入实拨资金账户。
(二)展望
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是高校最新的资金结算方式之一,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它将经历不断成长、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漫长过程。新型结算方式无论在建立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同时,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革新,对高校财务结算方式也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结算技术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财务结算方式,持续建立健全高校资金结算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圣杰,崔正林,段宏勇.南京大学财务网上银行银校直连系统[J].教育财会研究,2007(3):48-51.
[2] 段宏勇,孙昱,赵岳,郭丹彤.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开发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2):59-61.
[3] 孙中国.关于高校无现金结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07-108.
[4] 姚红美.浅析无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J].经济师,2012(9):84-85.
[5] 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46-47.
[6] 刘强珍.基于资金安全的高校“无现金”报账[J].教育财会研究,2012(8):51-53.
[7] 张亚杰.加强网银信息安全研究 有效防范网银风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2716-2717.endprint
(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无现金结算方式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黑客通过对网站主页的攻击来更换或篡改网络、盗取账号及密码的蠕虫病毒、潜伏于网络系统中的木马病毒等。为避免以上安全隐患,对于对公网银操作时登录网银必须通过直接输入银行网址或通过网银专用登陆界面登陆的方式,严禁使用超级链接等方式登录。网银操作电脑实行专机专用,不得进行有安全隐患的其他操作。有专门维护人员对专用电脑进行日常安全维护,及时更新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每日终了,及时核对网银发生额及网银账户交易明细账,并及时存盘备案。为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完整,网络支付系统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协议等技术。
(七)规范网银会计凭证传递流程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现金业务类会计凭证逐渐减少而银行业务类会计凭证却大幅增加,以前银行类业务会计凭证主要是由报销人员及时传递至银行出纳人员处办理,丢失会计凭证现象很少。而实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后,该类会计凭证主要是由财务复核人员集中传递,常常会发生会计凭证传递滞后或遗失的现象。必须规范网银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明确划分财务审核人员和出纳人员的责任,网银会计凭证不得由报销人员传递,保证网银会计凭证传递的及时性及完整性。
(八)推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创新财务报销模式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和网上预约报销方式的不断推广,教工对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和相关报销制度熟悉后,可以将原来由财务审核人员输入的相关信息提前至网上预约时由报销人员填上,待预约报销单传至财务处后财务审核报销人员只需核对、修改已填信息,出纳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即可完成付款。同时,可以考虑将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纳入其中,不断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结算方式。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作为新型结算方式,其优势虽然很明显,但传统结算方式亦具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这是新型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只顾求新、求快而将传统的现金、票据等结算方式彻底否决,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新型结算方式。另外,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尚不能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对外直接付款。随着中央或地方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高校的全面推行,国家对各高校实拨资金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库零余额资金。在软件开发时,虽然通过设置非NC互联即可实现银校互联系统与财政接口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进行银校直连,但是财政部门目前尚未开通与各预算单位的直接接口,所以仍制约着银校直联系统在国库零余账户对外直接付款的全面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高校对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的使用主要由实拨资金账户先行垫付,定期进行归垫还款(如图1),即从国库零余额账户转入实拨资金账户。
(二)展望
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是高校最新的资金结算方式之一,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它将经历不断成长、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漫长过程。新型结算方式无论在建立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同时,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革新,对高校财务结算方式也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结算技术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财务结算方式,持续建立健全高校资金结算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圣杰,崔正林,段宏勇.南京大学财务网上银行银校直连系统[J].教育财会研究,2007(3):48-51.
[2] 段宏勇,孙昱,赵岳,郭丹彤.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开发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2):59-61.
[3] 孙中国.关于高校无现金结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07-108.
[4] 姚红美.浅析无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J].经济师,2012(9):84-85.
[5] 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46-47.
[6] 刘强珍.基于资金安全的高校“无现金”报账[J].教育财会研究,2012(8):51-53.
[7] 张亚杰.加强网银信息安全研究 有效防范网银风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2716-2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