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面瘫

2014-11-02刘建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牵正风池合谷

刘建国

(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武定 651600)

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该病的疗效早已被公认,但单一的针灸疗法或中药辨证施治均略显不足,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面瘫类型。笔者在20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深感单一针刺治疗或中药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后尝试根据中医病因分型辨证取穴,针刺配合雀嘴灸治疗200例面瘫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例面瘫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收治的患者,发病7天以上。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3~80岁,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为单侧发病,急性病例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纹消失,眉毛下垂,患侧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人中沟及口眼歪向病侧[1]。

2 病因分型施治

2.1 风寒型

该类患者共125例,具有上述临床症状,且受寒淋雨,兼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症状。

治疗:祛风散寒牵正,取穴以手足太阳、阳明经为主,针刺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风池、迎香、健侧合谷、列缺。针法:面部穴位行浅刺,以附着皮肤即可,风池、合谷、列缺行泻法,面部针刺行雀嘴灸。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下一疗程间隔3天。

方药:牵正散和葛根汤加味。处方包括小白附子、僵蚕、全虫、葛根、桂枝、白芍药、赤芍药、防风、白芷、当归、丝瓜络、甘草。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调整剂量,每日1剂,随症加减。

2.2 风热型

该类患者共40例,具有上述临床症状,兼有感冒、发热、头痛、头晕、耳后疼痛,甚者见耳后疱疹及颈项部疱疹,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疏风散热牵正。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针刺患侧地仓、下关、四白、阳白、承浆、人中翳风、风池、健侧合谷、曲池、大椎、外关。针法:面部穴位行浅刺,大椎、风池、合谷、外关行泻法,面部针刺行雀嘴灸。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下一疗程间隔3天。

方药:银翘散和牵正散加味。处方包括银花、连翘、菊花、桑叶、柴胡、黄芩、芦根、白附子、僵蚕、全虫、甘草、当归。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调整剂量,每日1剂,随症加减。

2.3 体虚邪中型

该类患者共30例,具有上述临床症状,兼有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发病前大多有生产史、手术史,外伤史,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益气养血牵正。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健侧合谷、血海。针法:面部穴位行浅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血海行补法;面部针刺行雀嘴灸,足三里、三阴交行温和灸。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下一疗程间隔3天。

方药:益气养血牵正,星附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制南星、白附子。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调整剂量,每日1剂,随症加减。

2.4 瘀血阻络型

该类患者共5例,具有上述临床症状,兼有乳突部外伤及颞骨岩部骨折史[2],舌质暗,苔薄,脉眩涩。

治疗:活血祛瘀牵正。患侧取穴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风池、血海、足三里。针法:面部穴位行浅刺,平补平泻法;面部针刺行雀嘴灸,血海、足三里行补法。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下一疗程间隔3天。

方药:通窍活血汤和牵正散加味,处方包括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白附子、僵蚕、全虫、黄酒。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调整剂量,每日1剂,随症加减。

3 结果

参照《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与文献制定疗效标准。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抬额皱眉与闭目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目欠实,鼓腮时略有漏气,进食时无食物残渣,笑时略有不对称;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2个疗程,即20天后观察疗效[3],病因分型治疗有效率达99.5%,治愈率达92.5%,结果见表 1。

表1 各型面瘫治疗效果比较 (n)

4 结语

《千金要方》中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4]”,说明采用针灸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古代先贤有针、灸、药结合治疗疾病的先例,如《伤寒论》中记载“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复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并与桂枝汤则愈”,说明针药辨证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认为,面瘫多由阳明经、少阳经空虚、风寒、风热、六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导致经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此种分类虽然不能概括面瘫的全部病因,但根据本研究中200例患者的随机抽样比例来看,已经包括十之八九。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而针刺、艾灸、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法,二者相辅相成,补各自之不足。西医中面瘫的具体病因不明确,可能是由于面神经水肿,造成面神经缺血、缺氧,或由病毒感染、侵蚀而致面神经功能障碍。西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消除面部水肿,改善缺血、缺氧,减轻病毒对面神经的侵蚀。中药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针刺,艾灸通过热辐射作用,对人体的血液成分、血管状态、免疫等方面均有正面影响,可以快速改善面神经缺血、缺氧,减轻局部水肿,解除面神经压迫,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疗程。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并结合针、灸、药治疗面瘫,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2]朱克,孙斌.新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1.

[3]张晓哲.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J].中国针灸,2005(5):320-322.

[4]杨中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736-738.

猜你喜欢

牵正风池合谷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牵正针法治疗面瘫验案举隅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墨风池诗词选
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