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针法治疗面瘫验案举隅

2019-02-26张思宇李晓宁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牵正颊车鼻唇

张思宇,李晓宁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病例介绍

1.1 病史

患者,女,49岁。初诊日期: 2018年1月24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2月余。病史:2个月前,因汗出受凉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无肢体活动不利,于当地中医院就诊,诊断为面神经炎,予针灸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具体治疗不详)1个月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后为求治疗,辗转于多家医院,经艾灸、膏药贴敷及放血等治疗,仍未见好转,遂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证: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消失,左侧鼓腮漏气,左侧口角低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查体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X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示:头颅CT示:未见异常;面部肌电图示:左侧面神经中-重度损害。中医诊断:面瘫病(风寒袭表证)。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1.2 治疗

取穴(取患侧穴)及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局部皮肤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0.35 mm×20 mm规格一次性环柄针,针刺三对“牵正针组”配合翳风穴。牵正一组(头临泣配阳白):针尖向下平刺阳白8~12 mm,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行单向捻转,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当手下感觉轻微重滞后,将针柄向上方提拉,而后持另一根针透过针尾环穿出,针尖朝上平刺头临8~12 mm;“牵正二组”(颧大穴配颧髎):针尖朝向鼻唇沟方向斜刺颧大穴8~12 mm,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行单向捻转,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当手下感觉轻微重滞后,将针柄向斜上方提拉,而后持另一根针透过针尾环穿出,刺入颧髎8~12 mm;“牵正三组”(地仓配颊车):针尖朝向口角斜刺地仓8~10 mm,浅刺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单向捻转,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当手下感觉轻微重滞后,将针柄向斜上方提拉,而后持另一根针透过针尾环穿出,斜刺颊车8~12 mm。以上三组出针时拇指向后反向捻转即可。翳风:直刺6~12 mm。以上操作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6天休息1天。

1.3 预后

治疗6次后,患者鼻唇沟加深,脸部运动时可见前额、口角轻微运动,左侧口颊仍有食物残留;治疗12次后,前额中度运动,左侧口角上提,左颊部运动能力增强,左右口角轻度不对侧,左侧口颊偶有食物残留;治疗18次后口角基本恢复端正,人中沟居中,左侧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鼓腮吹气不漏气,口颊部无食物残留,左右面部基本对称,但左右额纹仍有轻度不对称;治疗22次后诸症消失。后又针刺2次巩固疗效,1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2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致使面部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正如《医口法律》云:“口眼歪斜,面部气不顺也。”当以祛邪通络,疏调经筋。《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认为皮部作为人体最表层,卫外的屏障,病起之初最先受邪[1]。本案创新性地采用牵正针法,针刺深度较为表浅,能够达到激发卫气、驱邪外出的作用。头面部为诸阳之会,选以位于头面部三阳经的三对牵正针组配合翳风穴,以疏调面部经筋气血、驱邪匡正、牵正纠偏、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2]。“牵正针法”是《针经指南》中提到“手指十四法”中之“搓法”的延伸。正如明·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记载:“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搓以使气。”《标幽赋》云:“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大成》云:“沉重、涩滞、紧实,入针之后值此三者,是正气之已来。”临床中发现,施以此法,病人会有强烈而持久的针感,以上均证实此法可增强穴位刺激量[3],且得气行气之效显著。清代《医宗金鉴·刺法针法要诀》中记载:“搓针者,凡进、退、搓、捻,皆催其气至以泻邪气者也”,指出了此法驱邪之功效[4]。该案施以牵正针法,提升正气,祛除邪气,活血通络,牵正纠偏,使面部瘫痪肌群通过牵拉而恢复其正常生理位置及功能,对于促进瘫痪表情肌群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实践意义。

本案所择数穴,皆为关键。牵正一组之阳白、头临泣同位于足少阳胆经。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经,沟通阴阳,驱邪外出之效显著,且此二穴位于额肌中,沿额肌肌纤维运动走行方向针刺牵拉以促使额肌功能恢复,为牵正一组;颧大肌起于颧颞缝前方颧骨骨面,肌纤维斜行向内下方,止于口角轴,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等融合,具有牵拉口角向上和加深鼻唇沟的作用。针刺位于颧肌一头一尾的颧髎及颧大穴(颧大穴为自创穴位,位于足阳明胃经与鼻唇沟的交点处),具有恢复脸颊部功能的作用,且此二穴位于阳经之上,对于鼓舞阳经经气、调和气血作用显著,遂定为牵正二组;地仓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的交会穴,下布有面神经分支。颊车为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穴,阳明主宗筋,且穴下布有面神经分支,如《玉龙歌》云:“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此二穴自古皆为面瘫经验效穴,遂定为牵正三组。《针灸甲乙经》云:“口僻不正,翳风主之”。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位于面神经出茎乳孔处,为治疗面瘫要穴。因此,诸穴合用,牵拉提携,活血荣筋,对于促进瘫痪表情肌群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牵正颊车鼻唇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小穴位 大健康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龙胆泻肝汤与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的疗效比较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